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游丽燕用爱心温暖孩子们宾阳县委组织部供图教育家陶行

南宁日报 2016-07-06 08:37 大字

游丽燕用爱心温暖孩子们。 (宾阳县委组织部供图)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我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话语中道出了教师职业的无私、崇高和伟大。

在宾阳也有这样一位老师,她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春去冬来,青丝白发,无怨无悔,将一个一个残弱的生命精心呵护培育,教孩子走路、说话、吃饭……她就是宾阳县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游丽燕。

在特殊教育学校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游丽燕和老师们满怀一颗爱心、一腔热情,默默充当着孩子们的“拐杖”“耳朵”“眼睛”,同时也在不断为孩子们铺设步入社会之路。在游丽燕看来,特教老师们用无私大爱,为残障孩子们点亮一盏又一盏“心灯”,这就是对优秀共产党员的最好诠释。

直面困难毅然投身特教事业

宾阳县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于2006年9月。在该校创建之前,因为家长没精力管,这群特殊孩子多数游离于社会边缘,更别提教育问题了。值得庆幸的是,有一个纤秀的身影,一直在为残障儿童奔走,为特教事业发展潜心探索,奉献青春。她就是宾阳县特殊教育的开荒者、该校第一任校长——“80后”游丽燕。

2006年7月,因工作需要调到特教学校当校长的游丽燕,面临筹备工作的重重困难:学校基建工作未完善、办公经费没到位、招生工作难开展……年仅26岁的游丽燕没有退缩,她以不屈不挠的韧劲逐一理顺上述困难。招生完毕,她又为完善学校设施奔走于各相关部门。最终,许多机关单位、民营企业、社会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向该校捐助资金和电脑、太阳能热水器等物资。2010年南宁市高新区给该校捐助220万元扩建校舍,使学校获得长足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如今,特教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许多残疾孩子实现了读书的愿望。

大胆探索为残疾孩子打开一片天

游丽燕说:“作为共产党员,要实干做出成绩,不能停留在嘴上。”多年来,她严谨笃学、刻苦钻研,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成为特殊教育教研的行家里手。她向教职工提出“一切为了残疾孩子的发展”的办学宗旨,要求5年做到“两提高”:一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二提高特殊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水平。

游丽燕还特别重视特教学校党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党员业务素质,使党支部全体党员时刻保持先进性和模范性。她积极组织党员教师学习中国手势语、盲文,带领教师到香港、澳门、广东深圳及广西各市参观学习,组织教师参与普校教研活动,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特教队伍。

目前,不少残疾孩子的家长迫切要求学校为孩子们开展职业教育,让孩子谋求走上社会的发展之路。家长们的想法跟该校想法不谋而合——学校正谋划着在下个学期开展职业培训,让孩子们在走上社会前学会一技之长,提升他们的生存能力。为此,游丽燕组织教师大胆改革教材教法,不断进行试验教学;组织师生到校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校外活动教育残疾学生到超市购买东西、乘坐公交车、过斑马线、认识红绿灯等安全生活常识;开展舞蹈、绘画、手工制作生活实践课;组织开展校际联谊活动,增加学生的交际。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大大提高了残疾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树立他们融入社会的自信心。

此外,该校还将在下学期开展学前康复系列教育,采取医教结合的教学方式,让每个残障孩子都能够获得最合适的教育模式。同时每周派出老师到当地福利院送教上门,为更多残疾孩子的发展奉献绵薄之力。

2013—2014年度是该校迎接新发展机遇和挑战的学年。这一年,在游丽燕的带领下,该校新建了一幢综合楼、对学校陈旧建筑设施进行维修和改造、改装学生饮水工程等,安装了校园监控器、更换了桌椅和学生床。目前,已经有两所职业院校愿意接收该校毕业生,负责继续培养并推荐就业。

“党和政府把任务交给我、家长把孩子们的希望托付给我,我就要负责到底。”游丽燕说。

新闻推荐

多管齐下破解执行难

“老赖”躲藏家中,法官宣读搜查令后强制开门。(蒙然摄)本报记者朱新韬通讯员陈冬玲吴昊从5月6日至6月10日,在开展执行案件集中清理月活动中,宾阳县法院围绕“快”“创”“联”“曝”工作主线,以“钉钉...

宾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宾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