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水丽村“古院乡风”呼之欲出

南宁日报 2014-11-27 08:59 大字

被婆娑翠竹所掩映的宾阳县古辣镇水丽村,即将向世人展示其“古院乡风”的幽雅村貌。自启动打造统筹城乡一体化项目建设工作以来,宾阳县着力于将水丽村打造成为自治区级综合示范村。11月25日,记者在该村走访时获悉,该示范村建设目前已经步入收尾阶段,经外立面改造的民居显露岭南特色风格,种桑养蚕、茧丝加工以及主题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定位,更是让广大村民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期待。

村庄建设:步入收尾阶段

古辣镇水丽村依山畔水,是第一批被县镇列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2011年被南宁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市级生态文明示范村。自去年9月起,宾阳县委、县政府决定用一年多的时间,将水丽村打造成为统筹城乡一体化示范村。而更为宏伟的目标,则是打造成“水竹相映、桑蚕化丝、稻谷飘香、古院乡风”的自治区级综合示范村。

11月25日,记者走访该村时看到,一条宽约5米的环村水泥路将整个村庄环抱其中,村庄内一幢幢有着岭南风格外观的居民楼错落分布,自父辈栽下的竹林郁郁葱葱,竹林下石头铺就的小路曲径通幽。村内的村级服务中心综合楼旁边,工人们正在将健身器材“栽种”在空地上。环村路旁的一条流淌着清澈溪水的沟渠,如护城河般在居民楼外围穿梭。据悉,这条沟渠内的水源来自村旁的水库,最终流到水塘作为稻田的灌溉。

水丽村村长张展光介绍,该村包括环村路、房屋外立面改造、村庄美化绿化、排水工程等各项建设步入收尾阶段,截至目前,工程进度已完成95%以上。11月20日,县长朱亚明还来到该村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促进未完工的项目尽快竣工投入使用。

产业规划:解决农民增收

有着种桑养蚕传统的水丽村,如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发展定位:以种桑养蚕、茧丝加工和优质水稻为主导产业,同时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古朴幽雅的村庄风貌,大力发展主题乡村旅游,旅游项目纳入国家三A级旅游景区蔡氏古宅一并开发成一体的旅游圈。

据了解,水丽村单靠种桑养蚕这一产业,人均纯收入就达8000元左右。目前,宾阳县正着手帮助该村改良桑园、小蚕专用桑园,将该村所有桑田换种上高产量、高抗病的桑树新品种,同时在该村规划桑蚕产业园、封闭式蚕沙处理场等产业设施。此外,还将整村推进220亩水稻产业规划,全部改良水稻品种,发展优质水稻生产,既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同时也解决农民粮食问题。

围绕着村庄水资源丰富这一优势,水丽村积极开展水利三面光、池塘治理和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项目建设。在此基础上,还积极配套发展水面泛舟、游园垂钓、烧烤野炊等农家休闲旅游产业,更多渠道、更多方位增加农民收入。目前,与乡村生态旅游相配套的旅客综合接待服务中心、旅游休闲游憩区、鱼塘旅游休闲浏览设施等项目即将接受县级验收。

未来可期:生活日益红火

水丽村近年来不断变得美丽,广大村民看在眼里、喜上眉梢,同时更期待着未来的红火日子。

正在装修新房的村民张祖谦告诉记者,他今年又在旧房旁建了两层,计划用来做农家乐,房子的外立面根据全村统一的岭南风格装修。“今后,年轻人或许都不用外出打工,直接在家做自己的事业也能让日子过得更好!”张祖谦说。

村民张祖先从事种桑养蚕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目前是该村最大的养殖大户,年收入达5万元左右。他说,此前村里各家各户都各自为政,养蚕规模都不大。如今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怀下,水丽村有计划地整合各项资源,这也进一步拓宽种桑养蚕产业的发展之路。“下一步除了种桑养蚕,我还计划发展30亩大棚蔬菜种植。”张祖先说,等村里的农家乐旅游启动后,他打算种植蘑菇等有机蔬菜,为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提供绿色食品,同时也为自己增加一项收入。

村支书张祖忠称,自水丽村明确发展方向、如火如荼开展建设以来,村民们激发出高度的热情,积极维护村庄的美丽,主动参与到“清洁乡村”乃至目前的“生态乡村”活动中,使美好的生活与美好的环境相得益彰。

新闻推荐

以种养为主的宾阳县洋桥镇东青村的群众长期以来一直生

以种养为主的宾阳县洋桥镇东青村的群众,长期以来一直生活在一楼养猪、牛,二楼住人的居住环境中。随着“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此前东青村的“人畜混居”的情况也在改变,近日,记者走访东青村看到,该村以...

宾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宾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