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最美保洁员创造“蒙寨模式”

南宁日报 2014-08-06 12:37 大字

工作中的谢和吉。 谭唐 摄

500多人的村庄,每天产生垃圾0.5吨,一年下来就是180多吨。然而,宾阳县武陵镇蒙寨村的保洁员谢和吉,每天都通过分类回收、垃圾炉焚烧以及沤制农家肥等方式,将村里的垃圾内部消化完毕,创造了垃圾不出村的“蒙寨模式”。尤其让人感慨的是,谢和吉还是一名二等残疾人,其保洁员岗位每月薪水仅为500元。他被村民称为“最美保洁员”。

7月28日10时许,记者到蒙寨村走访时,在村口的垃圾焚烧炉旁边见到了谢吉和。此时,谢和吉正在忙着手中的活,把三轮车上的垃圾一铲接一铲地卸到垃圾池。每一铲垃圾卸下,他都会把能够烧掉的碎纸、干草等铲进焚烧炉;能够回收的废铁、玻璃、蛇皮袋等则堆砌在一边;至于烂菜叶、瓜皮、瓜藤等能够沤肥的,谢和吉全部扒拉到垃圾池的角落发酵沤肥。

烈日下,垃圾池散发着一阵阵异味,不时有苍蝇在头上盘旋,但谢和吉不停忙活,很快将余下的垃圾全部分类处理完毕,最后又把散落在地面上的零星物品扫拢成一堆,全部铲进焚烧炉。至此,一整车垃圾悉数被处置完毕。忙活完手中的活,谢和吉蹲在旁边的一条水沟旁把手洗了洗,这才开始接受记者的采访。

据介绍,当天上午的垃圾,都是谢和吉从村里放置的18个垃圾桶收集到车上,然后再运到垃圾焚烧炉处理。下午还将重复一次上午的工作,全天的工作才算全部完成,每天工作的时间为三到四个小时。

记者注意到,谢和吉走路,每隔一小段时间都会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经了解,今年49岁的谢和吉在三年前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到神经,右肢及双脚会发麻,走20步左右就要休息一下,目前仍然在吃药治疗。这个毛病也让他无法继续在外面打工,只能回家养病。

途经垃圾池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虽然老谢是残疾人,但干起活来却一点都不马虎。自去年“清洁乡村”活动启动以来,他担任了村里唯一的保洁员,此后不管刮风下雨还是节假日,每天上午和下午,他都会把村里的垃圾清理一次,拉满一车便运到村口的焚烧炉进行分类处理。由于身体的原因,他又自己配置了一辆三轮车作为运输垃圾的出行工具,而且油费自理。用于垃圾分类的竹夹子也是他自行制作,就连村里的焚烧炉都是他想办法进一步改造的,以便更好地焚烧垃圾。

“经常有外村人经过蒙寨村的垃圾池,看到老谢这么认真、细心地清理垃圾,认为他每月至少应该拿4000元的工资。”说起这点,村长谢少斌感觉非常愧疚,他说,由于村里公共经费有限,目前给谢和吉的工资,都是从村里每人缴纳2元的保洁费中专门拨出来的。但老谢对这份工资从无怨言,他自己通过回收垃圾当中能够变卖的废品作为一点补贴。因为老谢的垃圾分类做得非常细致,焚烧的垃圾灰烬,村里人用筛子过滤后发酵沤制成农家肥,悉数还田。自去年到现在,一整年的垃圾全部都没有出村,老谢一个人打造了垃圾处理的“蒙寨模式”。

拿着这么少的工钱,却干着这么细致的工作,这份动力源于何处?对此,谢和吉说得非常朴实:为了生活,同时也为了村里人。谢和吉表示,因为身体原因,目前他只能干点力所能及的活,但要做就做最好,不然就干脆不做。这也是他的性格使然。“累是累了点,但既然做了,就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对不起村里人。”谢和吉如是说。

本报记者谭唐 通讯员龙国友

新闻推荐

在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之初干部在干群众在看这一情形曾让

在“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之初,“干部在干、群众在看”这一情形,曾让宾阳县甘棠镇合庄村委干部苦不堪言,垃圾每天都清理,但总清理不完,来来去去几乎都是村干部在忙活。去年10月,这一状况得到彻底改变:合庄...

宾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宾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