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钟翠群宾阳甘棠镇原是广西南宁地区永淳县的第二大镇永

南宁日报 2014-04-09 10:35 大字

钟翠群

宾阳甘棠镇原是广西南宁地区永淳县的第二大镇(永淳县于1952年7月土地改革后撤销,甘棠拨给宾阳县管辖)。甘棠还是一个千年古镇,这里设有甘正街、盐业街、果子街、学堂街、丝线街、桶行街、合丰街、靛行街等八条街道,居住着以汉族为主的数千人口,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传承了中华民族许多古老的文化习俗。这里每条街的尽头都建有闸门,旧时每天早晚均有人开门和关门,夜里有专人打更巡夜,所以住在甘棠圩让人有一种平安祥和的感觉。

旧时把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个小时。新中国成立前甘棠圩负责打更的是一位老人,他叫二公。我从1944年开始听二公的更声,一直到1950年听了七年,但我从来没有在白天里见过二公,他长什么样,我不知道,在黑夜里,我曾从门缝里多次窥见过他的身影,朦胧中看到他是一个老人,长着白胡子白头发,他左胳臂抱着竹筒,左手腕提着一面小小的铜锣,右手拿着一根棍子,穿着黑灰色衣裳和草鞋,他步履矫健,稳稳前行,神情严肃,行走时发出“刷刷”的声响。在碰到特殊情况时他还会发出警告的话语,提醒人们提防盗贼行窃。大约是1945年,一次二公打更行至盐业街一户黄家门前,发现门窗打开,便呼唤屋里人,结果盗贼从屋里冲出来,当头砍了他一刀,幸好二公戴着笠帽,虽受了伤,但保住了性命。

甘棠打更二公是从二更开始打的,此刻估计是晚上十点左右,一直打到五更雄鸡报晓,每更打两回,如打二更第一回:“口邦、口邦,叮”,打二更第二回:“口邦、口邦 ,叮、叮”。更声精确响亮,很有节奏感,从无错乱,更声由远而近,由近至远,当二公走过门前时,其更声震耳,就是熟睡中的人们也会被震醒,此刻人们便会知晓夜是几更时分了。当更声远去,在那种寂静的夜晚里,又会使人觉得更声是那样的深沉和悲凉,让人加倍地想起二公的凄苦和孤单,他和远去的微弱的更声一样,显得无力而悲怆。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二公都没有停止过更声,他在黑夜的长夜里,来回把八条街道都反复走过八遍,他驱散了黑暗,把黎明带给了全镇的人们。他每夜到底走了多少路,没有人计算过,但二公心里明白。

在旧中国,经济落后,物资短缺,劳动人民生活艰难,绝大部分人谈不上拥有钟表,但他们又最需要掌握和利用时间去劳作,以换来一家人的温饱。如以手工业为生的,均要开夜工;做豆腐的熟食的要早起磨米磨豆制作食品上市;去赶圩做小贩、拉木板车的要早起做饭吃,准备赶路;杀猪、宰牛的也要在半夜里动刀……总之,镇上很多人都依赖夜里的更声去安排生计。我们家是做鞋子卖的,每年秋冬两季,夜里做工要到三更半夜,那时我们总要听着更声来计算时间,把应该进行的工序按时做完。我十三岁时便顶着一个成年人帮助母亲做工,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深夜,当二公的更声打到三更二回“口邦、口邦、口邦,叮、叮”时,我已经纳完三只成年人的鞋底,此时我才上床睡觉,待到二公打完最后五更第二回:“口邦、口邦、口邦、口邦、口邦,叮、叮”时,我就要起床了,洗完脸后还要再做一下工才背起书包,飞快地走进学校,从没迟到过。时间对于劳动人民有多么重要可想而知。二公为全镇人报时及巡逻,他劳苦功高,所以我从少年到老年,都是以一种敬重和怜悯的心情去思念他的。事实上,但凡听过二公的更声现在还健在的人,说起打更二公都有一种敬爱和念念不忘的感情。

二公的更声一直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1951年我参加了工作,对二公的身世仍知之甚少,后来常和一些老乡及同学们回忆二公,才略知他的一些身世,但没有人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叫二公。他是一个孤寡老人,无依无靠,无家无住所,长年累月为甘裳镇打更巡夜,但他没有劳动报酬,没有生活保障,他寄住在甘棠镇的关帝庙里,和庙祝公两人共同取食凡人香客拜神时留下的一些供品度日,每当甘裳三日一圩的圩日,社会上允许他用一只小小的竹筒,在米行的卖米摊上每摊收取一小筒米(一二两,旧秤为16两一斤),这就是他每夜行走八回八条街道的一点生活来源,和乞丐没什么区别,乞丐对社会是没什么贡献的,但二公打更报时,巡逻值夜,对甘棠人民是有贡献的。旧中国劳动人民苦难,像二公这样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更凄惨。二公到底什么时候过世,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愿他灵魂有知,甘裳镇的人民会世代怀念他的。

新闻推荐

宾阳招商引资开新局

宾阳加大招商力度,选优商招强商进驻标准厂房。冼敏摄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产业升级的主要抓手,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后劲所在。宾阳县向来十分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全力推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来自该县投资...

宾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宾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