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蓬安171名扶贫书记 驻村减贫摘帽

华西都市报 2015-11-13 21:15 大字

“柑橘熟了,等人摘。”11月10日,康溉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微信,图文并茂的微信引来一片点赞,随之而来的是不少朋友发来订单。1万斤柑橘被抢购一空。担任蓬安县正源镇黄粱村扶贫第一书记以来,蓬安县经信局干部康溉便一直住在村上,一年时间黄粱村开始改头换面。

171个贫困村,6.2万人贫困人口,去年开始,蓬安县吹响扶贫开发攻坚的号角,171名县级部门干部入驻贫困村成为扶贫攻坚战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任务很明确:帮助各自负责的村庄找到最合适的发展之道,为每户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方案。

群众不脱贫干部不销号

母海平是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下派河舒镇唐康村的第一书记,下派前,参加了县上组织的对第一书记的统一培训,并签订了责任书:贫困村不脱贫,第一书记不走人。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怎样才能找准病根?母海平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挨家走访,入户调查。

“现在农家乐算是经营起来了,未来我们还要搞珠珍鸡放养和火龙果种植,到时致富门路就更多了。”李和平是土生土长的唐康村人,很多年前就看中了本村的地域优势,想在村里搞农家乐、生态养殖项目,但因为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李和平一直不敢下手,直到母海平找到了他。

“村里没有一寸水泥路,就连照明也因线路老化经常停电。”李和平的顾虑切中了唐康村发展的要害,连日来的走访也让母海平意识到“不改善基础设施,唐康村发展便无从谈起。”

接下来的时间,母海平先后成功实施了全村的水泥路建设项目、农电改造项目、新村聚居点项目和高速公里沿线风貌打造项目,一系列项目的上马,使唐康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基础设施完善了,搞产业就更有底了。”村里的变化坚定了李和平的发展决心。母海平知道后,就找来专家对他的生态养殖和农家乐项目进行认证,并亲自参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项目规划,还通过多方协调为他提供政策帮扶和养殖土地等支持。目前,在村两委的支持下,李和平投入近两百万元,建成了面积达2000多平米的农家乐。与此同时,通过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帮扶措施,全村155人摆脱了贫困。

民情日记记录扶贫点滴

“今天小雨,上午和两位班子成员查看柑橘情况,又是一个丰收年,下一步要落实柑橘销售问题……”11月10日,从村里走访回来,蒋莹便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记下今天走访的内容。

蒋莹是蓬安县住建局的一名中层干部。今年8月,他被选派到金溪镇史家坝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从那天起,他天天入户走访,熟悉村情,与村两委成员共同谋划史家坝村未来发展。随身携带的民情日记成了他的标配。

史家坝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每户贫困户条件不一,面对这样的状况蒋莹陷入了沉思,“如果只是一般的扶持,很难在限定的时间内脱贫,需要根据各家的情况,制订符合各自的扶贫措施。”

如何把“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为村子找到长久致富路,是摆在他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为此,他又同村两委制定了村里发展的详细规划。

短短三个月时间,村里的大事小情,都被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绿化美化村庄,考察种养殖业,增加村集体收入,是他新的目标。

减贫摘帽因地制宜发展养殖

今年8月,蓬安县农工委纪检委员罗朝阳被下派到碧溪乡圆顶村担任“第一书记”。到村后,他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发展经济,积极开展驻村帮扶各项工作。

圆顶村沟壑众多,属典型的深丘地貌,交通十分不便,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罗朝阳到任第二天就和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制定出圆顶村未来三年的扶贫攻坚规划。按照规划,今年要完成社道路硬化1.9公里,罗朝阳说,这是村民们摆脱贫困的第一步。

由于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因此,根据村里实际情况,他同村两委班子商量,决定首先让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如今,村里的贫困户家家都养起了鸡、鸭、羊,比起过去收入有了增加,这也让村民们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也得到了村民们的赞许。

王陈 邹文虎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敬铭安

新闻推荐

打造地方特色产业

蓬安河舒豆腐美食文化月张玲摄1月31日,由中共蓬安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华西都市报·华西城市读本、南充市烹饪协会承办的“2016蓬安河舒豆腐美食文化月”正式落下帷幕。|精彩回顾|豆...

蓬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蓬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