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口滋味,是温情
中秋节,至亲至爱团聚,餐桌上少不了象征团圆的月饼,少不了丰盛的饭菜。一个月饼,品出的是天伦之乐的香甜;一道家常菜,承载的是相聚团圆的温情。
◇本报实习生 陈梨媛 晏治权
大家庭篇:
每年中秋凑两桌,满桌都是爱心菜
昨日早上7点,市民邓科菊、邓瑶、邓科琴姐妹三人就起床了。对她们来说,当天注定是忙碌的一天,因为三个家庭共20个人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9点,她们提着大包小包回到家,开始张罗起来,叫上侄儿侄女,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收拾屋子,有的负责洗菜、切菜、炒菜。
“每年中秋节,我们三个家庭都会一起过。凑齐就是两桌人,我们自己做饭,虽然忙碌,但热闹温馨,大家都觉得,能在一起做饭是一件幸福的事。”邓科菊说,大家从南充、重庆赶回来,为的就是吃一顿团圆饭。
邓科菊介绍,中秋家宴都是家常菜,比如土豆烧排骨、凉拌折耳根、酸萝卜老鸭汤等,虽然没什么高档菜,但都是大家爱吃的。“大家聚在一起,吃什么都不重要,可贵的是那份温情。”
22岁的赵海川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他今年7月大学毕业,终于能在家过中秋节了。“读书的时候,中秋节只能在学校过。约上一些同学、朋友在外面聚餐,虽然人很多,很热闹,可都不及在家温暖。”看着家里长辈们张罗饭菜的忙碌身影,他觉得特别幸福。
医院篇:
“吃一口月饼,我们一起回家过节”
“外婆,吃一口月饼,待会儿我们带你回家过中秋节。”
昨日,74岁的黄显容的病床前格外热闹。儿孙们都聚集在她的床前,接她回家过中秋。
“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前一阵子做家务的时候不小心把手烫伤了。”老人回忆起受伤经历,一直责怪自己,“我又有糖尿病,伤口不容易愈合,所以只有一直住院治疗。都怪我笨,自己受痛苦还拖累子女。”
黄显容的女儿拿出一个月饼,放在老人的嘴边,边喂边轻声劝慰:“妈,您有糖尿病,月饼尝一口就行了,可不能多吃。等会儿我们就一起回家过节,我给你做你爱吃的菜。”
黄显容的女儿告诉笔者,他们征得了医生的同意才敢带母亲回家过中秋,但只有几个小时的团聚时间。“吃完饭我们还要送她回来测血糖。虽然相聚时间短,但一家人能凑在一起吃顿饭,能让母亲高兴,我们再辛苦也值得。”
学子篇:
想念“妈妈的味道”,刚开校就回家过节
在其他同学看来,19岁的刘杰是幸福的。因为学校离家近,从德阳回内江,加起来约3小时车程,中秋小长假他选择回家过。
“不过,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刘杰说,自己8月31日才到学校,上了6天课就回家了。“当时打电话给父母说自己想回家过节,爸爸不同意,说才分开几天没必要回来,浪费钱。”刘杰笑了笑说,“我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在外读书,很想家。妈妈理解我的心情,说‘儿子想家了就让他回来,一起过中秋。\’”
9月7日晚上,刘杰的母亲兴奋得睡不着,她一直想着第二天一定要早点起床,准备儿子喜欢的菜,再邀请几位亲朋好友,过一个热热闹闹的中秋节。
“我一直很喜欢母亲的拿手菜,比如凉拌鸡、麻辣兔、红烧鱼。想起来就流口水,在学校吃不到这种味道。”刘杰说,自己离家近,能回家过节很幸运。
工地篇:
工友即家人,酒里菜里都是情
“哥几个,走哦,过节去咯!”9月7日晚上7点,成渝客专内江站建设工地,来自泸州的建筑工人黄德柱和十多名工友结束一天的工作,一起参加“中秋夜宴”,他指着工地附近的一幢砖房告诉笔者:“就在那儿,老板娘早就弄好饭,给哥几个外地工友过中秋节。”他吆喝一声,工友们一同向目的地走去。
晚上7点半左右,夜幕降临,院子里,昏黄的灯光下早已摆好两桌饭菜。“工人们节日加班很辛苦,今晚给他们过个节,特意弄了几个好菜,几件啤酒。”老板娘薛容笑着说。笔者看到,桌子中间摆放了一个大铝盆,显然是一道主菜。“这是酸菜鱼,”老板娘介绍,“还有街上切的凉菜、回锅肉……”
“四季发财、六六大顺……”酒至半酣,工人刘文凯拿起一瓶白酒到泸州老乡邬如华的桌边,划起了拳。见两人喝得热闹,一旁的黄德柱哼起了段子:“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他哥子,我兄弟,他当厂长,我当书记……”工友们纷纷捧腹大笑。黄德柱告诉笔者,中秋节虽然回不了家,但工友们相处和谐,情同家人,一起过节也觉得很幸福。
新闻推荐
(记者兰萍)近日,南充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潘国华率南充市政府考察团莅内参观考察内江市高新区建设。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陈泽广,副市长曾云忠,市政协副主席魏红锋陪同考察。考察团一行先...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