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26岁南充研究生到内江来当猪倌他的愿望:让更多人吃到“内江猪”

内江日报 2015-12-08 23:27 大字

■ 26岁的胡红文来自南充,自今年6月从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以后,便只身来到了内江这座城市,开始了他农业战线上新的奋斗。

■ 他说,“农”养了自己,自己也该回报“农”。

■ 现在,除了研究外,他还和同事一起看管着内江“俩大宝”——内江猪和跑山鸡。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夏菁文/图

■ 七年学习农业一心只为科研

农业工作很辛苦,不少年轻人都坚持不下来,但是在农村长大的胡红文,正是由于从小亲身接触到农业生产,周围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兴趣,对农业产生了浓厚的热爱。然而,越是随着自己知识的不断累积,他越发现农民生产的落后。“农”养了自己,他说,自己也该回报“农”,为农业的发展做一份应有的贡献。

胡红文在大学里学的是动物遗传育种,这个专业非常抢手,很好就业,但一心扑在科研上的胡红文在本科即将毕业时,并没有急着去找工作。他希望能跟着自己的老师多学点东西,于是他决定考研。

由于平时的努力和勤奋,胡红文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顺利地获得了深造的机会,跟着导师继续在动物遗传育种上学习更多的知识。他说:“我最希望的就是自己走上科研这条道路,所以能够考上自己导师的研究生,我非常高兴。在研究生的学习阶段,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而且获得了做学问严谨的态度。”

■ 只身来内江踏进农科院

在研究生快毕业时,胡红文像所有毕业生一样开始了一边忙毕业论文一边找工作的日子。在去年10月,胡红文就与内江农科院有过一次交集。

那时,农科院到成都招聘,他与另一所学校的学生一起到农科院看过一次。然后今年通过甜城英才引进计划,胡红文正式来到了农科院畜牧所。他说:“我喜欢自己的专业,想做科研工作,之前来过一次发现内江农科院科研环境很好,尤其是院里水稻和小麦等研究所的研究成果显著。而且院领导又对人才很重视,所以我最终选择了来到这里。”

“国家大力扶持农业,内江也是农业大市,内江农科院对畜牧所很支持,这些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畜牧业正处于转型期间,由传统型低科技含量的养殖方式向高科技含量的集约化和生态化养殖转型,其间尤其注重健康养殖、绿色发展。”胡红文觉得,在这样的大势下,“作为畜牧从业者更应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力量。”

关于在畜牧所的工作,胡红文有许多自己的思考,他认为,畜牧所底子薄,就要脚踏实地、从易到难,从解决小问题出发去解决大问题,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解决资金问题,加强与其他科研院校合作提高自身科研技能,节约有限资源,合理利用现有的科研条件争取做出成果来。“同时,作为公益性的科研单位,我们应该首先要力所能及地解决农业上的问题,特别是技术问题。”他肯定地说。

■ 所里“俩大宝”:内江猪和跑山鸡

胡红文平时的工作除了日常的起草文件和项目申请、研究外,他还在畜牧所和同事一起看管着俩大宝——内江猪和跑山鸡。

内江猪是中国四大家猪之一,曾在全国都享有盛誉。但是现在能够符合种猪条件的公猪数量非常少,胡红文说:“现在内江猪的种猪头数比大熊猫还少!连100头都不到了!所以把内江猪的种源保留下来,开发其潜在资源,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胡红文现在每天就和同事们负责管理猪场,针对猪的生长状态制定专门的应对措施。他希望自己能够为内江猪这个品种的保种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全国人民都吃到内江美味的猪肉。

在猪场附近,有一块16亩左右的土地,也就是畜牧所的鸡场所在之处——在这里生活着1200余只跑山鸡。胡红文指着鸡群说:“你看,这些鸡就是得让它们自由自在地满山跑才行,因为经过充分运动后的鸡肉吃起来口感才更好!”

“这些鸡平时就在地里吃草吃虫,然后我们也会喂一些玉米和豆粕来补充。”胡红文一边撒着玉米粒一边说着。

新闻推荐

南充市2014年度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通过评审

计划建设面积67180亩,其中坡改梯8881亩,改土培肥14660亩,中低产田土改造43639亩(记者易立权实习生任思浓)记者昨日从市农牧业局获悉,该局日前组织发改、财政、林业等相关部门行业专家,对南充市9个县...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