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梓潼百余老人自发修起便桥

绵阳日报 2012-01-16 05:23 大字

又是一年春节来,为了让外出打工的孩子和村里的乡亲在过年时能够免受绕路和涉水之苦,梓潼县宏仁乡金宝村与连枝村的100余名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人,自发组织修建260米长的便桥。昨(15)日,记者赶到现场时看到,老人们在寒风中铆足干劲,挥镐抡锤,干得热火朝天。

百余老人自发修便桥

记者看到,宽阔的潼江水位并不深,100余名老人涉水在河中忙碌,挑土、垒砖、垫石头……一幅“老当益壮”的劳动图。

河中间,全长260米的便桥差不多已经完工,石头垒起来只比水面高出半米。这座便桥由三层组成——鹅卵石、麦秆、土。虽然简陋,但是可以作为交通便道使用,摩托车也能通行。记者走在凹凸不平的便桥上,感觉很结实。

现场的一名大爷告诉记者,在这里修桥的人,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其中年龄最长的是年过八旬的侯大爷。他们分工明确,有人铲土、运土,有人就地取材,在水里捡石头做垫基石,还有的铺麦秆,每个人都尽自己的力量来修便桥。

八旬老人下河捡石头

侯大爷只穿了一件薄外套,他在冰冷的河水里捡石头垫基础。大爷弯身、捡石,然后抛到桥上,3个简单的动作,他每天要重复几百次。河风打在脸上很疼,但大爷一点都不在乎。面对记者的采访,大爷很腼腆:“人老了,动作也慢,只有少穿一些,手脚才麻利。”

上阵父子兵。40多岁的老罗外出打工回家,看见父亲在修桥,便参与进来。老罗主要负责运土,他父亲则和侯大爷一起捡石头。已经拉了40多车土的老罗显得干劲十足,话也很质朴:“爸爸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

在修桥现场,记者还看到了一辆挖机。原来,挖机师傅被老人们的精神感动,所以免费前来帮助。看着即将完工的便桥,大爷们笑得朴实,很开心。

修起便桥村民笑开颜

据了解,金宝村与连枝村一河之隔,2000多村民隔河而居,过去河上有一座桥,但地震后涨洪水时,被冲垮了,桥身只剩下不到一半,根本无法通行。因为没有桥,村民要多走上五六里路才可以到河对岸,极不方便。

便桥的铺就,村民们乐不可支。78岁的张奶奶,儿女都外出打工了,只剩她一人在家,她说:“我妹妹就嫁在河对面的连枝村,每次想和她说说话都不方便,只有过年过节才走动一下。”现在桥修好了,张奶奶随时能走走亲戚,晚年生活更幸福了。

新年买年货,便桥也给村民带来不少方便。村民们都说:“今年春节,我们一定过得更舒心!”

(实习生方静杨思嘉本报记者文宇文/图)

新闻推荐

资助20名贫困生 爱心人士不留名受助学生家长希望通过本报向好心人说声“谢谢”

3日,好几位在省外打工的梓潼、游仙村民打进本报新闻热线13035636555说,有20名大中小学的贫困生受到好心人资助,好心人没有留姓名,送资助款的人只是称受“朋友”之托。为此,他们希望通过《绵阳日报...

梓潼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梓潼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