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又种豆,全年有收成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扩大粮油生产见闻

达州日报 2022-04-15 18:01 大字

近日,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10余位老师和20余名学生,来到通川区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给农民手把手传授春大豆种植技术。这里有3000余亩青脆李,其中1000余亩属幼果林,根据区里的要求,今年和明年要在中间套种大豆。

今年,通川区计划粮食播种面积48.43万亩。按计划,各类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均有增加,尤其是大豆,那么土地从何而来?该区将通过全面实施水稻和油菜轮作,以及通过幼果林间作、复耕撂荒地、腾退低效经济作物等手段,全面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我们今年要扩种大豆4.98万亩,任务已经全部下到各乡镇。”通川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杨馥繁说,不少乡镇今年大豆种植面积将比去年增加数倍,如金石镇将在去年3000亩基础上增加到8000亩,江陵镇增加幅度更大,将从去年1000亩增加到5700亩。

转变旧观念,盘活闲置地

金石镇位于通川区北部山区,平均海拔800米,全镇3.2万亩耕地,有2万余亩梯田。“梯田共有七大板块,其中陈家坪梯田和土门梯田离金石云顶野生动物园近,曾经一度被当作配套景观,搞农旅融合,夏季种水稻,冬季留冬水田。”金石镇副镇长张灯说。

夏季层层叠叠黄橙橙的稻谷,冬季蓝天白云倒映在块块梯田,确实吸引了不少游客,但这样让土地闲置一季,显然不符合当前政策。“今年,我们改变观念,稻谷收割后,全部种上油菜,春天油菜花开放,同样美观。”张灯说。

而眼下时节,金石镇为保证每一块稻田都能种上水稻,3月初就积极动员各村开展旱育秧。张灯说,金石镇推广水稻旱育秧已有20余年的历史,这种育秧方式省工省力,很适合当前农村实际;且金石镇农民有种粮的传统和偏好,几乎每户都有留守劳动力在家。

来到月岩村一个水稻旱育秧基地,村党支部书记王清年介绍:“该基地共有20余亩,3月中旬村里发动3个小组选择了这里,现在秧苗已经破土,到5月初就可移栽到田里,这3个组600余亩稻田可满栽满插。”除此之外,该村还有一个较大规模的集中旱育秧基地。

据了解,因海拔高、阳光充足,所以米质好,“金石高山大米”虽不是鼎鼎有名的品牌,但每年米一出来,立马被本地市场抢光,甚至供不应求。“农民除了自己吃,有加工成米卖的习惯,每亩产1200斤稻谷,打成米约840斤,卖3元/斤,亩产值2500元。”

张灯说,金石镇位于山脊,两侧顺坡而下,各有5000余亩梯田。已成功创建“万亩优质粮油示范园区”,今年将向创建市级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目标迈进;而且,在块块梯田四周的田坎和坡崖,都将种上大豆,宁愿让人累点,绝不让一点土地被浪费。

整治撂荒地,建设新粮仓

今年通川区将扩种大豆面积4.98万亩,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为3.18万亩,特色产业基地间作大豆面积1.05万亩,撂荒地复耕种植大豆6500亩,腾退低效经果林种植大豆1000亩。“撂荒地复垦种植大豆也将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杨馥繁说。

在金石镇柳潭社区,村干部一直忙碌在撂荒地复垦现场。党总支书记汤洪涛驾驶新购买的“沃德”牌大型耕地机,将那块13亩大、已荒芜十余年的田反复耕耘,直到达到符合播种标准为止。田边堆满从田中挖出来的灌木杂树,有的杂树已长到直径30厘米粗。

“这块田以前是7户人在种,而且是年年栽秧的稻田,可惜荒芜了这么久。”汤洪涛惋惜地说。这一带,他们一共复垦了300余亩连片的撂荒地,并修了一条适合机耕机收的道路,接下来将全部种上玉米和大豆。根据专家的意见,为“两行玉米+四行大豆”间作的模式。

此外,柳潭社区这300亩撂荒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经营。“因整治撂荒地需要投入,所以头三年村民主动放弃了土地流转费,第四年起每亩只给300元流转费;土地产出收入将是一笔集体经济收入。当然,村民可以在里面务工。”汤洪涛说。

今年金石镇共将整治撂荒地2000余亩,全是按照宜机化的标准来整治的。其中全镇集中整治1500余亩,农户自行整治500余亩。整治出来的土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的有600余亩,由其他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的有七八百亩,其余为一些小规模农户代耕代种。(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以诗寄情思先烈 三台举办清明诗歌吟诵会

本报讯(绵报融媒记者李锦辉)清明节期间,由三台县文化馆艺术培训中心、三台县市民文化艺术学校、三台县文化馆老年大学主办的...

三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三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