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旧事如云烟 传统文化犹可追

四川农村日报 2021-01-12 06:52 大字

古城一角。

书法爱好者献艺。

古城的老人。

□特约通讯员 田明霞/文 杨涛/摄

1月9日,漫步绵阳市三台县潼川古城方家街及下南街,护城河外的南外街,处处是仿古建筑,满目是非遗传承,宛如行走在一首古韵悠长的史诗中。

前不久,方家街及下南街、南外街成功创建为四川省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

院落庙宇承载红色往事

走在方家街上,最大的感受是安闲舒适。然而,这份岁月静好,却是无数先贤历经峥嵘岁月奋斗而来的。

走进方家街一古朴四合院,只见木阁窗栏镂空雕花,沧桑历史感扑面而来。“这里是方家街60号,始建于晚清,曾是民国时期川北工委(中共地下党)秘密交通联络站。”据三台县博物馆馆长吴祖军介绍,1946年3月后,这个联络点直属川北工委领导。而不远处的方家街华光庙,始建于1631年。抗日战争期间,华光庙戏台成为内迁三台的国立东北大学光复山河全民抗战的宣传阵地,曾被日本飞机炸毁。近年来,政府对华光庙进行了原址重建。吴祖军说,与华光庙北邻的就是“七一小学”。与华光庙南邻的“萧公馆”,是近代京城四大名医之首的萧龙友故居。

非遗馆再现历史记忆

潼川古城里街巷纵横。其中南外街上的家谱国木生活馆里古色古香,炎帝黄帝两尊木雕,威武霸气,木雕技艺也是炉火纯青。往内走去,别有一番洞天,两侧展厅内,玻璃柜里摆放着一本本家谱家训,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家族史,仔细找找,你的姓氏或许就在里面。

2019年9月,家谱国木生活馆开馆并向社会免费开放,该馆由前言、姓氏之谜、寻根问祖、移民之城、家风代传等单元组成。

三台非遗馆里有尊鲁班雕塑,馆内四壁上,玉雕、木雕、木刻、吹糖、面画、面塑、竹编、草编等制品让人目不暇接。在这占地1500多平方米的馆内,展示非遗项目10余个。皮影有100多年的历史,一般有大型活动时,传承人都会到馆内来现场展示。手绘、葫芦烙画、糖画、土陶技艺等都可以现场体验或参与制作。走累了,坐在院子中间喝一杯盖碗茶,环顾四周,恍惚间时光就慢下来了,耳边竟传来川剧的腔调……那是旁边小吃街上开展美食节时传来的川戏声:潼川,巴适……

距离“萧公馆”不远就是提督街,漫步于此,依然可以感受到清康熙年间武举人谭行义文武双全的风采。据史料记载,从潼川古城走出的武举人谭行义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出任陕西西宁卫千总,后官位升至江南提督、浙江提督,最后叶落归根,归葬于三台城南狮子山。

老街区旧貌换新颜

据史载,潼川古城始建于南朝刘宋文帝元嘉年间(公元5世纪),早有石砌城墙体,墙高一丈六尺,周长九里。三台县于1993年获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后,保护修缮了古城墙及东、南两大城门,借助棚改政策,在13.89公顷的城镇土地上完善的三条历史文化街区,重新焕发了如成都“锦里、宽窄巷子”般的青春。

三台作家马亚利说,她在这里长大,街上的老茶馆只要遇上逢场或节假日,便门庭若市。茶馆正前方有一个简易舞台,主要表演川剧、评书等。节假日里,孩子们在街上跳绳、撵猫猫、滚铁环……其乐融融。

2015年,《三台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这三条街区内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县级文保单位1处、不可移动文物1处、传统街巷7条、历史建筑24处、古井5处,清朝和民国时期合院式传统民居和川北传统风貌建筑占比达34%,现存潼川豆豉和川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18年3月起,县人民政府公布了三台县第一、第二批历史建筑共24处,并全部予以挂牌保护。2018年初,三台县启动城南片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潼川古城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使这些老街区成为潼川古城的活态博物馆,延续三台的历史文脉。目前一、二期建设基本完成,南外街、方家街和下南街连同潼川古城墙及护城河、梓州渡已成为国家3A级景区。

新闻推荐

85岁老太打官司五个子女成被告

孝顺父母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家住三台县85岁高龄的于老太尽管生育了五个子女,但并没有体会到子孙承欢膝下的幸福。为此,她一...

三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