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语文课堂放飞梦想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从教快三十年,我十分注重在语文教学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习惯,结合现实生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情境,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一、在语文教学中,倾注一份爱和责任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是有很大区别的,文字、语句本身是赋有思想和情感的,语言本身就是生命之声。语文教学时,“用爱唤起每一名学生心底的学习热情,是语文教师的责任”。若能让从三年级才学作文的小学生能感受到学好语文,是每个学生向他人倾诉,向社会表达,与他人沟通,与世人交流的一门艺术,一项本领,让学生爱上语文,老师必定要一点一滴地将这份爱融入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每一段文字都是那么生动,那么有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感受到不仅父母亲爱我们,老师同学爱我们,学校社会也爱我们,我们很幸福快乐,这是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一贯坚持的责任,这种爱与责任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基础,让学生愿意多读、愿意多写、愿意多想,让语文教学过程可以随时触及学生的灵魂。每一堂课让学生能够有一种获取知识的兴奋。这需要语文老师多倾注一份爱和责任在教学之中。这种爱与责任,体现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上,体现在关心学生的点滴上,体现在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上,体现在默默无私的奉献上。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一种习惯和悟性
语文教学真的挺累,德国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为要真正让学生融汇其中;语文教学其实也简单,因为在平时每一堂课和校内外都可引导教学。我教了十多届小学中高段语文,我对每一届学生的第一学期,我都不急于知识的传授,而是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全班学生的一种好的习惯,使学生渐渐养成与老师交流的一种悟性和默契,使之受用于以后教学过程中,让教和学都不至于太累。三种习惯必须培养:一是多读多记,积累的习惯。我们学校强调“语文阅读化”,学生在持续地阅读中积累,每个学生有专门的积累记录本,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多读多记,增强学生的语感,积累名言警句,积累优美词句,积累每次心动感受。二是多写多练的习惯。写不出长篇大作,鼓励大量阅读作文书籍、小杂志、小故事,做到每表述一句话要十分认真,每表达一层意思要十分用心,老师教学时经常选择一些好作文剖析比较、写得再差的也要抓亮点鼓励。三是教与学之间的行为动作习惯。让学生知道,老师在教学时,一个肢体动作,一个眼神表情,是要求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一个停顿、一个重音,是在要求学生该注意什么,该怎么围绕知识点举一反三去想。而不能够在课堂上表现出时时在批评,时时在打断教学过程。从而使班上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老师有一种默契。也是学生的一种悟性。
三、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细节与整体、个体与班级互助效应
说实话,语文教学要寻找到新的又万能的教学模式很难,每教一个班有不同特点,因为不同学生、不同家庭、不同环境、不同时段,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教育对象,但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不能丢。一是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老师和学生都要精心做好课前准备,老师和学生都注重每堂课的作业布置和检查,老师要随时去发现学生的细小变化和进步,老师要花功夫去了解摸准每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行为习惯。这些细节关系到教学质量。二是注重整体,团结就是力量。整体可以说是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小组的集体,必须要注重教学中有好的纪律、好的班风、好的学风,正能量的班级荣誉感,正能量的班级自信心,正能量的班级自豪感。这些整体情况关系着教学质量。三是注重个体,提高整体效应。每名学生在课堂上,就是自己的孩子,掌握个体特性,知晓优点、缺点,结合平时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变化动向,有针对性教学,做实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不放弃一名差生,尽可能多地帮助转化、指导,真正形成优、中、差几类学生的互助互帮学习氛围,想尽千方百计做好每个孩子的思想认识工作。形成整个班级在教学中的互动互助效应,对语文教学会有很大帮助。
总之,每个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有一些工作体会,无论什么方式,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在开心快乐的教与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对话,在对话中寻思,在追求中收获,就一定能完成好教学任务。大家做得比我好,我也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学习新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让语文教学能成为放飞孩子想象的翅膀,让语文教学能成为学生心灵世界的一股甘泉。
(三台县潼川二小学校 贾香容)
新闻推荐
新课程实施以来,琅琅的读书声已成为语文课堂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学生充分地读”已越来越多地深入人心。但有时我们也感到困惑,课堂上读书的时间多了,读的量也足了,可读的味儿为什么不那么浓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