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教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从而更加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尤为重要。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高质量,高效率的问题情境?下面就结合本人日常上课和听课的情况,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情境故事化
小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因此,把教材中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一年级上的准备课“上、下”概念时,我先投影出示一棵拟人化的老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再给学生讲故事:“在大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他善良慈祥,与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相处得很好,每天,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帮树爷爷干活,陪他聊天,树爷爷也经常给小动物讲故事。瞧,今天都有谁来了?”师边说边投影出示小动物(小鸟在树枝上,小松鼠在树杈上,小兔在树下)。学生抢着要回答,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抓住这一契机,接着提出问题:谁能说说这三只动物谁在谁上?谁在谁下?进一步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又比如在教学四个基本方向“东、南、西、北”的概念时,更是创设了一个小朋友参加野外定向运动的故事,使一开始就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故事里的小朋友想办法。他们利用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如“太阳东边升起,大树的南边枝叶茂密……”学生的学习劲头相当高涨,学习效果也相当可观。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情境活动化
学生对自己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获得的知识是印象最深刻的,记得最牢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把问题情境活动化,使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让学生在手操作、眼观察、口表达、耳倾听、脑思考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从而提高数学能力。
如:教学“认识物体”时,我事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物体,上课时要求学生把收集到的物体(牙膏盒、魔方、鞋盒、易拉罐、乒乓球、小球、茶叶罐)进行分类,根据学生分的结果,给物体命名。接着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等过程来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与球的特点。最后再让学生用这些物体拼摆图形,进一步提高对这四种形状的物体的认识。感觉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兴趣盎然,整堂课学生都在玩中学,学中乐。
三、情境生活化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由于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部分孩子在理解一些数学时会产生一定的障碍,所以要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可以创设一个逛“购物商店”的情境,由几位小组长当“售货员”,其他同学当“顾客”,进行模拟购物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充分展开,并在互相交流中不断地得到开拓创新,相互学习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也增加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思想得到升华,增强了角色意识。同时,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努力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和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让学生的思维“飞舞”起来,以最佳的状态参与到课堂中来,往往能够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台县槐树小学 胥洪尤)
新闻推荐
110、120、119三个报警求助平台暂时赶不到的,它可以进行有益补充;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妇女遇到困难和灾难时,它是最直接、有效的救助手段;它将报警平台向末端延伸至小山村,解决了地震、防洪、防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