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地绿水净”如何实现
从污染治理到绿色发展、理念革新,绵阳探路生态文明建设——
□本报记者 祖明远
省环保厅近日公布了《2014年12月四川省21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报告》,绵阳排名第二。对这个结果,大多数绵阳市民并不意外。纵观全年,绵阳没有跌出过前五。特别是10月,受季节影响,全国空气质量普遍下降,多地出现严重污染天气,绵阳依旧保持着93.1%的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
天蓝、地绿、水净——自2013年初确定“生态强市”发展战略后,绵阳一直在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试卷作答。从污染治理到绿色发展,乃至执政理念的革新,两年来,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的“绵阳路径”逐渐明晰。
碰硬 对污染集中“攻坚”
流经绵阳城区的平政河,过去一直以“脏河”面目示人。2013年3月,在作出建设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决定后,绵阳以平政河入手,打响了“治污”第一枪。
1月19日,记者在平政河沿线看到,河水变干净了,空气中没有了刺鼻的臭味,水浅的地方可以看清河底。
平政河是如何“脱胎换骨”的?此前,污染难治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地下管网建设落后城市发展;二是流域内住宅、企业的排污支管,由所属县区管理,而主管网由住建和水务部门承担,各部门缺乏有效合作。为此,绵阳建立相关部门联席合作机制,将治污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实行任务倒排、时间倒计、工期倒推、责任倒查。同时,投资近5亿元完善流域内污水管网建设,斩断污染源。
平政河的治污攻坚做法推广到小流域治理和秸秆禁烧领域。
按照疏堵结合的方式,绵阳建立起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长效机制。2014年小春收获季,绵阳空气质量达标率100%,比禁烧工作开展前提高26.3%。
水清天蓝鸟飞回。入冬,三江湖中的“鸟岛”又现群鸥翔集的情景。据统计,2014年来绵阳过冬的候鸟种类再创新高,达到104种。
转型 产业布局“一退一进”
2014年9月30日,在服役近30年后,绵阳燃气集团热电分公司的大烟囱正式“退休”,部分原址将用于发展文化产业。据测算,大烟囱“退休”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700多吨,减少氮氧化合物840多吨。
3个月后,首款“绵阳造”纯电动城市SUV下线,拉开了绵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序幕。到2020年,该市计划实现年产新能源汽车30万辆、产值突破1000亿元。
一退一进,揭示了绵阳产业布局上的“生态逻辑”:清退落后产能,培植绿色低碳产业。根据科技资源和产业基础,绵阳选择节能环保、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产业等7个领域,作为主攻的“4+3”高端成长型产业。
随着一批高污染落后产能被淘汰,海尔虚实网服务园、联想科技园、IBM大数据分析竞争力中心、永年3D打印等一批高端项目前来落户。
2013年下半年,绵阳启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1年半过去,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67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拥有专利5875项,占全市授权专利数的43.7%,其中绝大部分为自主研发。
导向 用好干部考核“指挥棒”
如何确保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入推进,不断取得成效?“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考核体系这一指挥棒。”绵阳市委书记罗强说。
2013年6月,绵阳在全省率先出台《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政目标考核;制定配套操作指南,针对20项内容提供具体的考核要求、依据和评分细则。根据《体系》,绵阳将各县市区划分为平原、丘陵和山区三类,其中平原、丘区突出污染防控,生态分占比为20%和25%;而山区突出生态建设,生态分占比为30%。
“指挥棒”之外,又加一道“保险”。2014年7月,绵阳在全省率先试点对县市区领导干部实行离任生态环境审计。不论官员在任时经济指标增加了多少、项目引进了多少,离任的时候必须要交生态环境账,以此给领导干部加上“生态紧箍咒”。
三台县原县委书记、县长成为首批接受生态审计的县区主要党政负责人,他们将此比作“大考”。因为评估结果将作为政绩考核、职位升迁重要依据,同等条件下,将优先任用生态业绩较好的干部。
有什么样的“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施政行为。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正在绵阳一步步变成现实。
新闻推荐
省健身气功交流赛三台举行□本报记者钱晞苏桂明5月20日,2015年四川省健身气功交流比赛暨全国健身气功站点联赛(四川预选赛)在三台县体育馆举行。来自全省的35支队伍140名选手再次刷新了参赛纪录。已...
三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三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