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小农水”“浇灌”产业新路
规模经营与观光旅游——
□赵晓兰 唐小丽 本报记者 祖明远
“水来了,快去看看渠道得不得行。”4月3日,绵阳市三台县塔山镇三星村,村民刘世勋正在检验刚完工的“小农水”工程。恰好迎来塔山镇今春第一次放水,来自武都水库的水缓缓从硬化整治后的渠道中流过,沿着各条沟渠注入旁边的高芥酸油菜田。
刘世勋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自从3月底塔山镇“小农水”项目主体完工后,他就在期待这一天。“早验收,就能早见效,就能早点摘下老旱区的帽子。”依托“小农水”工程,现在塔山镇已发展了2.2万亩高芥酸油菜田,是全县的粮油高产创建基地。
更让他兴奋的是,听说有几家公司看好这一带的耕地条件,想要来流转土地,搞规模化经营。“到时候就有租金和工资两份收入了。”刘世勋说。
“小农水”打开规模经营的大门
距离老刘所在位置不足3公里,塔山镇白龙村已经收获了“小农水”整治后的第一份“红利”——3月中旬,绵阳市农科所与塔山镇白龙村签订协议,将在白龙村流转100亩耕地,进行良种培育试验。
此前,绵阳市农科所与白龙村已零星合作近十年。“现在地块平整、水利设施也齐全了,他们才下定决心,和我们开展长期的合作。”白龙村支书石朋说。2012年开始的“小农水”和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水稻)项目,给白龙村耕作条件带来了巨大变化。从靠天吃饭到有稳定的灌溉水源,分散在各处的小块耕地也得到调整,初步具备了规模化经营的基础。
据塔山镇水利站站长林昌庸介绍,以前在白龙村村头放水,要4个多小时水才能流到农户的田坝头,现在沟渠硬化后,只要1个小时水就可以流到田里。而且整修后的沟渠能排能灌,冬水田以前只能种一季,现在却可以种两季。
耕地条件的改善,带来的好处不只是产量的增加。根据与绵阳市农科所的协议,白龙村将流转给绵阳市农科所100亩土地,每亩年租金在1000元左右。此外,由于良种培育需要精耕细作,对劳动力需求很大,仅每亩地每年劳动力费用就达3000元。
这对白龙村以及周边几个村子是一个很大的带动。除了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这些培育出的高产良种还将优先在周边试种,带动村民种植更具附加值的经济作物。“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都在眼前实现了。”石朋说。
“小农水”萌生旅游新路径
身处农业大镇,塔山镇党委书记李方勇平时收到的投资意向并不多,但最近半年,他发现塔山镇忽然成为投资的热土,尤其是绵盐路两旁的几个村子,至少有7家公司先后表达了愿意在此进行规模化种植的意向。
这些变化都源于2012年上马的“小农水”工程。作为第三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重点县,三台县2012年共投资5300多万元在塔山镇地区进行“小农水”整治,渠系总长达到128公里,发展了高标准农田示范片区2.2万亩。
“这么大规模的高标准农田,而且距离绵阳只有40分钟车程,这是我们的核心优势。”李方勇说,目前塔山镇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甄别筛选项目,规模小于100亩的暂时都不考虑。
规模不是李方勇考量的唯一标准。按照“建一处水利设施就打造一个农业景点”建设理念,结合塔山镇的特色农业,他选择靠近绵盐路的联合水库为突破口。
联合水库水面达到200多亩,而且水质很好。随着2012年“小农水”工程建设,硬化了大坝路面,并在后坝坡修建了网格护坡,基础设施条件已经初具雏形。“大坝一边是湖水,可以钓鱼、划船,另一边可以搞观光农业,种植水果蔬菜。”
“下一步就是打造周边的硬件环境,吸引有实力的投资方。”在李方勇的远景图中,沿着绵盐路一路走来,两旁是万亩油菜花,塘堰点缀其间,而集体验农业、水上娱乐于一体的联合水库,将成为塔山镇新的产业亮点。
新闻推荐
本报讯(赵晓兰记者祖明远)三台县委县政府把党报党刊征订发行工作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载体,精心组织,狠抓落实,11月6日,该县采取财政代扣代缴方式,全面完成了2014年度党报党刊征订任务。三台县三...
三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