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坎就地取材绘现代田园中的乡村流水别院编者按微田
万家坎就地取材,绘“现代田园中的乡村流水别院”——
编者按:
“微田园”是当前四川省新村建设的新指向,也是四川省在继“新农村综合体”之后,在新村建设中的又一创新。本报今日起推出《新村新景 走读“微田园”》系列报道,通过记者深入走读,呈现不同地区“微田园”的不同风貌、不同做法,为各地打造特色各异的“微田园”提供借鉴。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许静
10月20日,天气晴好。
秋日暖阳铺满川西坝子,路边的树叶在阳光下映出一片绿油油的光,沿着一条黝黑的通村公路向前,行至一个朱红色的木牌坊时,“万家坎”3个大字映入眼帘,这就是省级新农村示范村——绵阳市三台县永明镇万家坎村。
去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750元,今年有望突破万元大关。在产业快速发展、农民日益富裕的同时,万家坎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成了126户“微田园”,一幅“现代田园中的乡村流水别院”景象已现雏形。
光光的水泥坝子让人心里空落落
62岁的李方胜是万家坎村村民,站在自家院坝前,他回顾了眼前这个院子的变迁。
1998年,李方胜一家从原来离路很远的地方搬到了路边上,并盖起新家。很快李方胜就觉得“不安逸”了,路是一条土路,住在路边,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到处坑坑洼洼。为了晾晒粮食,李方胜建好房子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院坝弄成水泥面,在他看来,“眼皮底下总算是有块平整地了。”
然而没过多久,李方胜觉得还是没对劲。除了晒粮食的时间,看着光光的水泥坝子心里空落落的,一到夏天,脚底下滚烫。他开始怀念老房子,怀念曾经房前院后那绿油油的菜园子。“要吃个菜还要骑摩托车到菜地里摘,来回一趟油费都比菜贵。”想起那段经历,李方胜记忆犹新。
不管新农村怎么新,农村还是要像农村
2011年3月,万家坎村被列入省级新农村示范村,新农村建设在万家坎村拉开序幕。一天,村干部来到李方胜家,问他对新农村建设有什么想法。李方胜想了想说,“希望生活方便点,最好离菜园子近一点。”
7个村小组、673户人,村镇干部们走访一圈下来,把农民们的意见梳理了一遍,得出共识:不管新农村怎么新,农村还是要像农村;不管新农村怎么建,还是要让农民生活得方便。
半年之后,两份规划出炉,一份是由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做的总规划,一份是由镇村结合农户的需求具体到一家一户做的详规,两份规划都充分采纳了村民们的建议。因地因势改造农房、大力培植主导产业被确定为万家坎村近期规划建设的重点。万家坎村是惠泽埝和永河埝的自流灌溉区,一条长约2公里的二排渠穿村而过。在农房改造的过程中,万家坎村提出了要突出农村田园特色,按照“小动作、大效果、小品化、标美化”的要求,打造“现代田园中的乡村流水别院”。通过渠道整治,原来淤泥堵塞的土沟变得水清沟直,沟渠两旁的农户根据院坝大小,用就地取材的鹅卵石或圆或方砌成“微田园”,农户之间用小栅栏相隔,中间留下了户户相通的步行通道,通道上铺的仍然是就地取材的鹅卵石……
新农村怎么建,还要和农民商量着办
“老家的感觉又找到了!”李方胜说,有了菜园子,心里再也不觉得空落落了。
临近中午时分,李方胜的老伴在门前的沟渠中清洗完簸箕后,顺手从“微田园”中摘了把小白菜和几棵小葱,几分钟后一碗清香扑鼻的白菜豆腐汤就做好了。
“新农村怎么建,还要和农民商量着办。”永明镇镇长刘东表示,万家坎村的“微田园”是从农民心中“长”出来的,这种顺应民意的做法不仅让农民的生活更方便了、让农村的味道更浓了,还为下一步永明镇的新农村建设找到了新的方向。目前,永明镇又以万家坎村为核心,启动了新一轮的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包括11个村、近6000户。
如何搞好新一轮的新农村建设?刘东说:“新农村建设要规划先行,但规划不是拍脑袋在图纸上画出来的,只有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才能建成让农民喜欢的新农村。”
农民感受
一只蚱蜢跳出的惊喜
在万家坎村采访时,一只蚱蜢跳到了村民李忠海的身上,他一拍,又飞到了记者的采访本上。
“这才是农村的样子嘛!”李忠海说,“不管新农村怎么新,但如果连菜地都看不到了,农民就不是农民了,如果连这些虫子都没得了,那农村也就不是农村了。”
目前李忠海家的“微田园”里已是硕果累累,包心菜的叶子铺满了一地,秋四季豆已缀满了花,一垄垄小葱郁郁葱葱……李忠海表示,这个菜园子“好看又实用”,“不仅吃菜方便,晚上听到菜园子里的蛐蛐叫声,都会睡得香些。”
新闻推荐
《正宗土鸡蛋为何卖不出好价钱?》后续——□本报记者邹俊川祖明远2011年11月14日,本报以《正宗土鸡蛋为何卖不出好价钱?》为题,报道了三台养鸡专业户赖治玮艰难的创业经历:一心想养正宗土鸡,可土鸡蛋并...
三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三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