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记者吴璟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依托是新型城镇化绵阳成

四川日报 2012-07-16 18:21 大字

□本报记者 吴璟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依托是新型城镇化。

绵阳,GDP成功突破千亿元,城市人口突破百万,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这座城市已站在了腾飞的临界点。摊开“十二五”的蓝图,新一轮科技城建设、成渝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让绵阳这一科技的“宠儿”信心倍增——在发展的轨道上实现新跨越。

新目标,新起点,更有新挑战。面对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以“加速度”推进新型城镇化,绵阳的脉络清晰可见——从破题到蔚然成势,绵阳这只耀眼的“凤凰”,以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和完善市域城镇体系为两翼,以提升城镇化水平为“凤头”,朝着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50%的目标,高飞。

提高城镇发展质量 为新型城镇化“加足马力”

7月4日,绵阳二环路的施工现场如火如荼,今年底,二环路一、二期工程将实现通车。这一项目总投资达62.58亿元,是绵阳建市以来投资规模和工程量最大的市政工程。

“大手笔,带来大效益。”在绵阳市住建局副局长张迅看来,按照绵阳“一城三新区”的空间发展战略布局,推动二环路建设,有利于加强城区各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二环路任意点之间的时空距离都控制在20分钟之内。”绵阳市科学新城、军民融合产业园、高新区、经开区等产业园区将有效的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产业发展走廊。

这样的“大手笔”,在绵阳比比皆是。20多条城市主干道、50余处城市堵点改造完成;376个公共停车场和3600多处非机动车停车点建成;50余个绿化项目,近1000万株新植树木,近100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面积,为城市穿上绿装;年处理20多万吨垃圾发电厂也已建成,全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100%。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和发展环境,成为绵阳提高城镇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

按照“十二五”规划,绵阳城市将在“十二五”末达到150平方公里、150万人口,每年需新增建成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人口约9万人。构建这样一个百万人口大城市框架,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成为重要保障。

为提高城镇发展质量,有效承载“两化”互动,绵阳列出众多清单:2015年,中心城区人均道路面积将提高到15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面积643公顷;供气普及率适应城市发展要求,保持在98%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城区供水能力59.2万方/日,全市总供水能力达到97万吨……

完善市域城镇体系 成就“大绵阳”最强竞争力

7月5日一早,三台县城北新区建设工地上,忙碌的工人们正讨论着炎热的天气。伴随天气一起“热”起来的还有这片土地的未来。年前拉开帷幕的三台城北新区,已被规划为功能完善配套、特色鲜明、彰显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的城市新区。

城市建设快速起步、重点突破,进一步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正成为绵阳市域城镇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点位”。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绵阳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带动作用,着力构建以绵阳城区为中心、以县城为骨干、以重点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

县城是主要载体。经过灾后重建,北川、安县、平武、江油4个极重灾县城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北川新县城建成入住;安县加快建设“一水一堤一街一园”的城市景观;平武打造汉藏羌多元文化交融、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休闲城市;江油统筹推进新城建设、旧城改造和设施提升……这些县城“抱团”发展,“大绵阳”形成崭新竞争力。

今年4月,绵阳明确提出将集中规划打造绵安北、绵江平、绵三绵盐、绵梓新型城镇化示范带,将“同城化”提上日程。市县间5条快速通道相继建成通车,不仅加快同城化发展趋势,还让沿线密布的众多小城镇,成为城镇化的有力支撑。

此外,以全省实施“五十百千示范工程”为契机,绵阳小城镇建设也加快步伐。“一核四带”重要节点的城镇和6个部级重点镇、9个省级重点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均被列为重点。在最近完成的绵阳市城乡统筹规划中,“绵江安北”一体化发展战略,引导农民向“绵江安北”都市区、县城、重点镇集中,实现农民梯度城镇化。

提升城镇化水平 实现跨越新发展

数据显示,2011年,绵阳城镇化率达到41.8%,增幅背后,也浮现“短板”——

由于城镇规划缺乏整体统筹,绵阳中心城市发展的空间形态不佳,强市弱县,市区域统筹遇瓶颈;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健全,农村劳动力无序流动,使农村城镇化的人口聚集效应难以充分实现,城镇化要素和资源的配置难度很大。

围绕“两化”互动这一着力点,绵阳迎难而上,提出: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确保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6个百分点以上,以“硬”“软”两个重要抓手,力争实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50%的目标。

“硬”,即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规划建设与城市规模、容量相匹配的市政设施,增强绵阳中心城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县城和重点小城镇要在巩固灾后重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增强承载力和带动力。

“软”,即健全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建立更为宽松的城镇户籍制度,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体系更加完善,创新城乡管理体制机制。

此外,作为提升城镇化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抓手,产城园区一体融合发展也成为“制胜”关键。

目前规划27平方公里的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规划32平方公里的游仙经济开发区、规划22平方公里的城南新区、总投资44亿元占地7平方公里容纳8万学生的教育园区、规划30平方公里的仙海风景区,均形成了城、产、园的互融互动的发展格局。占地7平方公里的“三新城”将成为科技城的产业新高地、城市新组团。

“要把产业园区摆在城市的适当位置,作为‘两化\’互动发展、产城融合的重要结合点和有效突破点。”绵阳市经信委负责人介绍,绵阳深入实施“园区倍增计划”早已提上日程,将重点围绕产业园区、产业聚集、产业新城三个层次,推进产城互动发展。

新闻推荐

黄小山黄志富文图用烧红的铁钳烫发民间俗称打火夹上世

□黄小山黄志富文/图用烧红的铁钳烫发,民间俗称“打火夹”。上世纪80年代前,打火夹在理发店不算稀奇,但如今在民间已很难觅到踪迹。在三台县金石镇,今年72岁的王维布至今使用打火夹招揽顾客,生意红火,...

三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