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平武县高村乡代坝村村民邓开琼提着水壶细心地在大

四川日报 2012-03-23 19:13 大字

3月18日,平武县高村乡代坝村村民邓开琼提着水壶,细心地在大棚里浇灌天麻。“我在天麻基地上班,每个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吃住在家里,比在外打工强多了。”邓开琼脸上露出了笑容。

平武当地群众早有种植天麻的习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天麻曾成为平武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但因“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天麻种植一度“遇冷”。在天麻被确定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项目机遇下,平武县因地制宜,以发展天麻为突破口,建起了全国最大的天麻驯化基地,为灾区群众致富栽下了“摇钱树”。

□本报记者 邹俊川 文/图

小农户大市场“小散乱”成产业瓶颈

经过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科研机构的检测,平武天麻的天麻素含量均大于国家药典0.2%的一倍以上,最高达0.85%,超过其他产地天麻素有效成分含量数倍,且农残和重金属远低于国家标准。高品质的产品使平武天麻在市场上十分走俏,价格也高出其他产地天麻20%左右。

然而,市场经济千变万化,天麻种植价格时有波动。“最惨时,药农辛辛苦苦种出来,一、两块钱一斤就贱卖了,药贱伤农呀!”代坝村村主任冠明清感慨,药农看天麻市场,就像“近视眼”一样,信息严重不对称,药材贩子往往把价格压得很低,大部分天麻以原料的价格销售,经济附加值低。

“主要原因还是管理体制不健全,缺少销售渠道。”平武县农业局局长马黉说,由于相关部门职能受限,难以统筹管理,而医药公司改制后,天麻种植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统一管理,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产业化更无从谈起。“生产规模小而散,产业链难以做深做透。”马黉说。

平武县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决心抓住天麻被确定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项目和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良机,制定天麻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鼓励当地农民走“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路子。

产学研对接做大产业专家“护航”

2010年12月,四川银发资源开发集团公司正式签约平武,成立了泰灵公司,决定在平武从事中药材种植、营销、生物制品研究开发等业务。最终,泰宁公司在高村乡代坝村流转土地65亩,建设了全国最大的天麻驯化育种基地。

去年年底,平武天麻科技示范基地正式建成投产。穿行基地,中药材资源博览园、产品展示厅、天麻驯化育种、天麻初加工和接待服务5个功能区错落有致。泰灵公司总经理王家银介绍,基地每年可驯化繁育3000亩商品天麻优良种子,以 “公司+科研+基地+协会”的模式运行。

联手成都中医药大学,泰宁公司目前正在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进行研发,着手研制国际领先的药品、保健食品等系列产品。“平武天麻有着不可估量的市场发展空间和巨大的经济效益,5年之内,我们还将投资2亿元,把公司建成西部最具特色的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王家银表示。

不仅如此,平武县还专门建立了天麻产业专家咨询制度,聘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的医药专家以及法律、营销、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顾问专家组,“护航”天麻产业发展。

告别单打独斗群众期待天麻变“摇钱树”

“这么大的天麻企业建在家门口,这下我们可以放开手种了。”代坝村村民唐定清说,过去种天麻全凭“感觉”,现在基地建在家门口,公司又有技术培训,把市场风险降到了最低。

昔日的乱河滩变成了现代化的厂房,而村民则成立了天麻合作社。

种植基地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也让种植天麻的 “老把式”经历了观念的洗礼。代坝村村民何朝伦种了15年天麻,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尽管规模和效益都还不错,他却一直有种“单打独斗”的无助。

被公司聘为技术员专心搞种植后,何朝伦有底了,“销售交给龙头企业,收获后公司最低保护价收购。”何朝伦算了一笔账,经过驯化的天麻生长周期在两年左右,一亩地能收2000公斤天麻,按乌天麻30块钱一公斤算,除去人工、种子成本,一亩地的收入在两三万左右。

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听说天麻基地建起来了,我们村的群众对种植天麻也很心动。”高村乡新阳村村主任牛会明介绍,现在打算扩大种植规模的群众就有三四十户。

新闻推荐

平武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调查本报记者余义勇采开园茶

——平武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调查□本报记者余义勇“采开园茶啰!”一场春雨后,地处大山深处的平武县清漪江流域的豆叩、锁江、平南等羌乡茶山上茶歌阵阵,当地村民喜采清明节前的开园茶。大山,是平武...

平武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平武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