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风风雨雨红军桥 年年岁岁传承长征精神

绵阳日报 2016-11-27 00:00 大字

江油市二郎庙镇的青林口古镇有座红军桥,当地老人聂学永经常会穿上红军军装,义务对游客讲解:“这座桥原先叫合益桥,红军大部队撤走时,一个女红军滞留老乡家养病,被还乡团抓到桥上杀害,为纪念她,当地百姓将合益桥改名为红军桥。”烈士的鲜血浸染了桥身,使这座古廊桥有了红色文化的印记。如今,经常有人来到青林口红军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长征精神。

□本报记者 田明霞 文/图

小小古镇有座石拱木廊桥

当天,记者从绵阳出发,经绵(阳)江(油)快速公路,过江油,再走中(坝)雁(门)路,在厚坝出口下高速,然后从厚坝直驱向前,一路顺畅,仅一个小时,就抵达二郎庙镇青林口村。青林口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林口村里,这里建于元代,盛于明清。村里有保存完好的古街、古庙、古桥、古民居,具有典型的川北小镇风格。

古镇分为新、老两街,街道长约一公里,老街的建筑主要建于元末明初,新街则修建于明清时期。两条街道被十多米宽的青林溪隔开,溪上建了一座木桥。这座木桥就是现在的红军桥,整座桥呈叠山式状态,石桥有三个桥拱,分三段立于桥面上。桥头建有牌坊,绘有各式花纹图案及浮雕人物,而在廊桥的每个角上还系有金属风铃一只,微风吹来,还能听到清脆悦耳的铃铛声。

据记载,这座木桥名曰“合益桥”,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791年),步、骑、车、轿都能通行。嘉庆庚申(1800)年春,为阻挡清军追杀,白莲教众烧毁木桥。战乱平息后,两岸百姓集资两千两银子,在原有基础上新建了一座三孔石拱桥,高7.8米,长23.7米,宽6.5米,桥面全以板石铺面,条石做栏杆,桥上分6排,共有24根木柱撑起了10多米高的木质廊桥,方便过往百姓在桥上纳凉避雨。

从古至今,因地理位置优越,青林口成为方圆百里的集市,车水马龙,人流不断。2013年,青林口村入选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的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到如今,青林口村种植了约6000亩白花桃,每年3月,青林口会举办盛大的桃花节,在节日上有踩高跷、舞狮、舞龙等具有当地民间特色的各式表演,还能欣赏到漫山遍野的桃花。每年7月,青林口桃熟飘香,吸引八方客商和游客前来,品桃赏景。

青林口村地处江油、剑阁、梓潼三县交界,号称“鸡鸣三县”之地,位于蜀道剑门关的南端。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也成为当年长征时红军扩大势力的首选之一。

纪念女红军 古桥改名“红军桥”

“1935年红四方面军突破嘉陵江防线,经剑阁进入青林口,在这里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家住青林口村二组的聂学永说,他从小就听父辈讲述红军桥和红军的故事,2008年起,他成了红军桥的义务讲解员。

采访时,在江油青林古镇石板路边屋檐下打盹的当地88岁老人霞玉珍说:“红军对老百姓才好哟,当年,我亲眼见过一个女红军,两只手都能打枪。她给我脖子上挂了一小口袋米,让我带回家。”

据聂学永讲解,红四方面军长征时,向西攻击,红九军、红三十军率突破嘉陵江的胜利之师,取道剑阁,于1935年4月初进入青林口。“乡亲们,我们是工农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买卖公平,不乱杀人。”红军响亮的口号响彻古镇。为了不惊扰村民们的生活,红军战士们主要在镇上几个会馆里宿营。

在其后的一个多月里,红军一边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路线、方针、政策;一边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区、乡、村三级苏维埃政权,解放被长期压迫剥削的人民。红军在古镇上留下了很多标语,仅红军桥上就有5幅石刻标语。“婚姻自由”、“坚决反帝抗日”、“红军是穷人的救星”……硕大的石刻红色标语在桥上尤为醒目。

红军奉命转移离开青林口时,一位姓刘的红军女战士,因出天花不能吹风,无法随队前行,便留在场镇上养伤。红军一走,土豪恶绅组成还乡团,回到青林口,红军女战士不幸被抓捕,被还乡团绑在“合益桥”南头一根木柱上,严刑拷打,仍未能从女战士口中套出任何机密。最后,恶霸用刀砍死了英勇不屈的女战士。

女红军为革命牺牲的故事逐渐在青林口传开,感染着无数百姓。受红军精神的影响,小镇上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了革命。为纪念在桥上被杀害的女战士,1956年青林口人将“合益桥”改名为“红军桥”,沿用至今。

红色文化大家一起来传承

记者看到,有很多游客自发来悼念革命先烈,他们看着石板上刚劲有力的石刻标语,感受着当年红军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我们会永远传承那种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红军长征精神,把各项工作做好。”来自绵阳市交通局的“90”后黄丹,和单位的党员同事来参观红军桥,她说自己真的被红军战士们的事迹打动了。

距离红军桥不远处的潼江上,是大地震后新建的一座铁索桥,50岁的李会蓉家住桥边的一座小院里,她说:“家门口有这样一座铁索桥,很是方便,古街上的那座红军桥更让我觉得很自豪。”李会蓉告诉记者,这些年,政府修路修桥,交通更加便利。看到到青林古镇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她就在家中二楼布置了几间旅舍,每到夏天,都会有不少游客来此投宿。对于来自家小院食宿的游客,李会蓉和公婆也很乐意给他们讲红军在青林口的革命故事。

而不远处的黄氏祠堂,曾经是当年红军在青林口时的食堂。如今被当地村民租用改造,成为返乡大学生的创业基地,创新的“豆腐宴”吸引着天南海北的游客来此休闲,发展了当地经济。

“在青林口人眼中,红军桥不仅是一座沟通两岸的桥,更是代表着红军为革命不惧牺牲、不畏艰险的精神。”当地镇干部说,如今,游客们到此感受着红军当年的革命激情,一番壮志豪情油然而生,萦绕于心,激励着人们前行。的确,如今以红军桥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已经成了青林口古镇的一张名片,吸引着无数人前来凭吊烈士,传承长征精神。

党员在红军桥头合影

新闻推荐

2016)296号文件),采用企业自筹及社会化融资方式实施江油市第四人民医院新建门诊住院综合楼项目,新建门诊住院综合楼,面积约240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等。 二

一、项目概况经江油市人民政府同意(江发改(2016)296号文件),采用企业自筹及社会化融资方式实施江油市第四人民医院新建门诊住院综合楼项目,新建门诊住院综合楼,面积约240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等。二、融资...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