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校”明年是否快乐上路
暑期将毕,30支“快乐学校”志愿服务队收队
□本报记者 钟振宇
“姐姐,你们在哪里,想念你们教我们画画、游戏和唱歌的日子。”8月19日晚,在山东济宁老家的大学生相玉和相启想兄妹俩,收到这条发自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的短信。这是一位参加“快乐学校”、名叫杨彩霞的留守女孩发来的。
为让留守孩子们有一个快乐的假期,掌握课堂外的知识和技能,今年暑期,团省委、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四川高校传媒联盟发起实施了“快乐学校”——关爱留守学生(儿童)专项志愿服务行动。行动以四川省“留守学生之家”为阵地,面向全国高校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为主的人员,组成30支队伍,于7月下旬陆续赴四川省各地开展志愿服务。
如今,为期20天的“快乐学校”支教活动已结束,活动的开展,也引发了志愿者们的思考,假期支教活动究竟该如何定位?
寓教于乐
让孩子喜欢让家长放心
相家兄妹上次来川,是今年寒假,两人组队参加了“快乐学校”,在北川县一个乡镇开展服务。放不下灾区孩子那天真的笑容,这次暑期,他们7人组成的团队再次来到芦山县开展服务。
在“快乐学校”来到芦山县龙门乡晨阳希望小学服务前,已有4支支教队伍在这里开展工作,但参与的学生数量都不甚理想。“很多留守家庭的孩子,由于亲情和关爱的缺失,心理存在很多问题,若暑期还把孩子聚在一起补课,他们会更有了逆反心理。”在英国念书、来川支教的浙江金华女孩施妤珂同时还发现,孩子们身上的国内应试教育印迹很深,小小年纪就要被灌输很多知识,但是教育中往往忽略了行为习惯的教育,忽视了孩子的快乐。
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来到课堂,在芦山服务的20天,相家兄妹先后9次冒雨家访,“要和留守孩子的家庭以诚相待”,“更重要是了解和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自贡一队队长林伍强已是第4次参加“快乐学校”了,作为资深志愿者,他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我们的目的是侧重送去快乐。”“记得第一次支教时,我们经验不足,准备了很多电子课件,但是到了乡镇才发现没有电教设备,根本没法使用。”林伍强说,一次次总结经验,知道了要靠什么才能抓住孩子们的心。暑期课堂上,他们把艺术教学分为基础知识传授、自由创作、汇报表演三个阶段,寓教于乐,梯次推进,顺应孩子天性,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在游戏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20天来,自贡一队最初计划开小班,只招30名孩子,谁知不少家长登门请托,最后每天坚持上课的孩子近40人。
长效机制
需整合支教资源与地方资源
支教时间只有短短的20天,志愿者们刚刚和孩子熟悉起来,就要离开了,这个短期的支教到底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好处?不少参与者认为,本土化支教是解决支教问题、促进支教长效机制建立的好策略。“快乐学校”在收集留守孩子心愿时,有孩子写着“希望下一个假期还能见到你们”。对此,林伍强有些感慨。
对支教团队来说,有些需要经费的项目,往往因第二年没有获得审批而不得不中断,临别之时和孩子们约定的“再见”,可能成为永远不能兑现的诺言。
面对这些窘境,政府部门和学校尝试进行突破,建立切实有效的长效机制。团省委志愿者工作部负责人表示,“快乐学校”是整合了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支教资源,也整合了被支教地区的资源,使大学生支教活动的效益最大化。“总而言之,我们一方面资助和帮助全国各高校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一方面要通过资助、授课、长期联络等多种方式,照顾和关爱当地师生。”
这位负责人同时建议,“快乐学校”可在偏远地区建立暑期教育实践基地。每年暑假,将派出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到当地支教,而地方上则为大学生们的支教活动提供便利条件,以此实现“双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朱丽)日前,记者从北川县旅游局获悉,以“为爱回家过年”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文化主题活动在北川县石椅羌寨拉开帷幕。活动分为中国羌城年猪节、最美羌寨团年饭和爱在羌山龙灯节三个阶段,历时50...
北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