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北川 打造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绵阳日报 2012-09-24 04:20 大字

走进北川,悲怆的记忆已经远去,处处都能感受到新生的活力。漫步新县城街头,规范的中英文标识牌,羌风浓郁的巴拿恰商业街,宽阔的景观大道,便捷的无障碍通道……一座中国新羌城拔地而起。

北川是大禹故里,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是“5·12”特大地震受灾最重、汇聚爱心最多的地方,也是“三基地一窗口”建设的重要基地。震后,北川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和扩大,催生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地名:老县城地震遗址、北川新县城、唐家山堰塞湖……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到这里。

如何盘活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市委常委、北川羌族自治县委书记刘少敏说:“北川已经把旅游作为重点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正在打造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北川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东接江油,南邻安县,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平武,幅员面积3084平方公里,距成都160公里。境内峰峦起伏,沟壑纵横,水源丰沛,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5.6℃,物种资源丰富,森林面积384万亩,覆盖率63%,野生植物千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十余种。

北川,夏商属梁州之域,周代属冉駹部落,汉属汶山郡广柔县,北周保定四年设北川县,唐贞观八年置石泉县,唐永徽二年并北川县入石泉县。民国三年复名北川县。2003年国务院批准建北川羌族自治县。

“5·12”特大地震后,国务院批准北川新县城选址于安昌镇顺义村。2009年,民政部批复将原安县的安昌镇、永安镇及黄土镇的6个村划入北川,省政府同意设永昌镇。至此,北川所属乡镇23个,行政村311个,总人口24万。

北川——羌族聚居地

几千年来,古老羌族在北川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这里羌风民俗淳朴厚重、宗教信仰悠远神秘、乐舞技艺优美精湛。2011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羌族文化)。

北川——大禹故里

4000多年前,古代治水英雄大禹出生于此。县境内大禹文化遗存丰富典型、祭祀习俗长盛不衰、传说故事家喻户晓。2006年,被中国民协命名为“大禹文化之乡”。

北川——革命老区

1935年,红军在北川战斗、生活了103天,夺取了千佛山战役的伟大胜利,保证了红四方面军顺利西进。1953年,被四川省政府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

北川——大爱的井喷地

“5·12”特大地震,使灾区人民遭受了巨大灾难,同时得到了党和人民的无疆大爱,并在北川井喷,传向整个灾区,鼓舞灾区人民战胜灾难和困苦。

找准比较优势 确定旅游产业新定位

重建后的北川,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变,让无数人为之震惊、震撼。开启发展振兴新篇章的北川,又怎样给世人以新的惊喜、给老百姓以实惠?去年9月,三年灾后重建胜利完成之时,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就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产业发展上,而旅游业成为重中之重。

北川旅游发展的比较优势在哪里?怎样重新定位?成为一个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道课题。

北川拥有全球同纬度保存最完整的生态系统,全国罕见的负氧离子浓度,自然生态得天独厚。特别是“5·12”特大地震发生后,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科学发展的伟大奇迹,为北川赋予了感天动地的大爱文化,留下了独具典型代表性的地震遗址,创造了催人奋进的重建成果。形成了老县城地震遗址、唐家山堰塞湖等具有世界震撼力、世界最大的现代地震遗迹资源;功能齐备、独具特色的现代化中国羌城——北川新县城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北川羌民俗博物馆、幸福馆等重建成果;吉娜、石椅、恩达等新老县城沿线民族特色浓郁的羌寨群;云中羌寨情、魅力九黄山——猿王洞,仙山药谷、清凉药海——药王谷,川西民俗画卷、养生休闲小镇——寻龙山及小寨子沟、片口自然保护区等绿色生态景区景点。这些都是北川发展旅游的独有优势。

交通制约发展,曾经是北川几十年来的难题。三年灾后重建完成后,这一发展“瓶颈”已彻底改变,北川旅游区一个半小时可达成都,两个半小时可达重庆,40分钟可达绵阳机场,两小时可达成都机场。北川建成了全县主干道连接景区景点的公路网络,旅游者的可进入性和安全性大大增强,而新县城的建成和绵安北产业带的快速推进,使北川融入了“大绵阳”城市群,区位优势也明显增强。

找准比较优势,才能准确定位。北川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坚持旅游活县、旅游富民战略,以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把文化旅游产业定位为北川未来支柱性产业加快发展。规划到2015年,实现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力争达到500万人次,比2010年翻三番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9亿元,比2010年翻两番以上;带动6万以上旅游从业人员实现就业,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备、产品丰富的产业体系,构建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五指捏成拳”促进旅游产业上档升级

“五根指头捏成一个拳头,才能发出最大力量。我们已经把各个方面的力量聚集到旅游产业发展上来。”刘少敏说。一年多来,北川从五个方面入手,推进产业上档升级。

加强宣传营销,打造北川品牌。全面宣传地震遗址、重建成果、民俗文化和绿色生态等资源优势,邀请中央电视台拍摄宣传片《大爱北川》,制作《北川旅游区导游全景图》等旅游宣传资料,有效塑造“瞻地震遗址,游北川新貌,品禹羌文化”的旅游形象。坚持办好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开展庆“羌年”、迎新春民俗文化巡游活动,主动吸引各类会、展、演、训,增强旅游人气商气。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先后20余次赴北京等地举行旅游推介会,以“合理让利、互惠共赢”为原则,加强与省内外旅行社合作,有效开拓了以成都、西安、重庆为主的客源市场。广泛运用电子、网络等促销渠道,借助主流媒体,增强北川旅游影响力,开通机场、火车站到北川的旅游专线,构建营销网络体系,打响“大禹故里、中国羌城、大爱北川”品牌。同时,北川还积极邀请北京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全国AAAAA级景区评级专家为全县干部授课,策划宣传包装品牌,培育旅游市场。

整合优势资源,培育精品项目。按照国际知名旅游城镇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北川旅游区游客接待中心等旅游服务项目,完善提升旅游服务设施;全力配合省市有关部门共同建设“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打造全球最震撼的地震遗址纪念地;建设大禹故里和民族风情旅游集镇、旅游村落;提升九皇山、药王谷等旅游景区档次。重点培育新县城—老县城,以遗址纪念、灾后重建成果展示及生命感悟为主的旅游线路;唐家山堰塞湖—大禹故里—小寨子沟,以堰塞湖观光、禹羌文化深度体验为主的旅游线路;药王谷、九皇山等九黄环线以绿色生态、休闲养生、探险寻幽为主的旅游线路。

依托文化资源,提升旅游品位。深入开展禹羌文化研究,深化北川的禹羌文化内涵;加大对各级文物的保护利用力度,强化对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措施;对濒于失传的民间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发掘、研究与整理,建立对传承人及再传承的激励措施;面向市场组建民族文艺创作及演出公司,精心打造充分展示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的经典剧目;大力开发体现北川文化的旅游标志物、纪念品,支持建设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生产基地和电子交易平台。

运用市场机制,完善配套服务。多方筹集资金,全力保证旅游干线的贯通和提档升级,提升重点旅游景区的对外交通和水、电、通信等基础配套水平,形成全县主干道连接景区景点的公路网络。以新县城“巴拿恰”特色商业步行街为主体,重点发展民族特色商业业态,形成商业集聚度高、服务功能完善,集购物、休闲、旅游、文化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商业中心;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在新县城及重点旅游集镇建设3个五星级酒店,增强旅游承载能力;大力发展以休闲餐饮住宿为主要内容的羌寨旅游,不断丰富全县旅游接待层级。

加强市场监管,保障优质服务。建立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增强应急处理能力;落实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监管和旅游投诉处理质量,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行业自律水平;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吸引县内外优秀人才参与旅游开发经营。

多路出击 推进旅游产业做强做大

“我们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想尽千方百计,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北川羌族自治县县长瞿永安告诉记者。

北川成立了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产业规划、项目布局、资金预算、人事调配等方面向旅游倾斜。去年安排1000万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今年起,按不低于上年度文化旅游企业年税收县本级财政收入的30%滚存入户,支持旅游产业发展。

灾后重建全面完成一年来,北川旅游产业已经呈现出了新气象。

建成了一批AAA、AAAA级景区,正在争创AAAAA级北川旅游区。北川已建成两个AAAA级景区(九皇山和老县城遗址),一个AAA级景区(寻龙山)。我们投资近8000万元,拟将“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唐家山堰塞湖、北川新县城、寻龙山、北川维斯特农业示范观光园、吉娜羌寨、石椅羌寨等景点统一纳入“北川旅游区”,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目前,各项创建工作已接近尾声,力争在2013年“5·12”之前通过国家旅游局的检查验收。

打造了一批高端休闲旅游项目和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北川先后策划引进拟投资7.8亿元的山东凯声集团五星级酒店、10亿元的“大北川”禹羌文化产业园和3亿元的小寨子沟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启动了寻龙山龙隐镇影视基地、药王谷景区养生休闲、九皇山景区国际逮猎场等一批以时尚运动、健康养生为特色的旅游项目的改造和提升。同时,《大北川》、《禹羌部落》等精品演艺项目成功打造并驻场演出,丰富了北川旅游的文化内涵。北川羌绣、羌族水磨漆、羌茶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已小有名气。

进一步优化了旅游发展环境。北川旅游区已拥有特色餐饮近200家,可供23000余人同时用餐;新北川宾馆成功评为4星级宾馆,各类宾馆旅社60余家,日接待能力达到4600余人。石椅羌寨、吉娜羌寨、恩达羌寨等农家乐特色鲜明,全县星级农家乐已达5家。开展全国文明城市、省级法治县、双拥模范城等创建活动,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累计培训旅游从业人员1000余人次,宣传动员全县上下主动服务旅游发展,在全县干部群众中牢固树立了“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理念。“大禹故里、中国羌城、大爱北川”。在北川,文化旅游的氛围越来越浓。北川正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气魄和更优的服务,开启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征程。

链接:

2011年,北川接待游客17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1亿元;今年1-8月,全县已接待游客164万人次,同比增长36.9%,实现旅游总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76.7%;全年力争接待游客2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8.5亿元。

新 县 城

北川新县城,“5·12”特大地震后唯一异地重建的县城。规划人口7万,建设用地7平方公里。这座拔地而起的现代羌城,凝聚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等50余家知名设计单位、上百名建筑大师及知名专家的智慧和心血;首期建设项目由山东援建、社会捐建和北川自建完成,汇聚了山东人民、海外侨胞和全社会的无疆大爱,是地震灾区人民坚强不屈的见证。新县城不仅环保宜居,而且服务设施完善,文化氛围浓厚,成为北川的旅游服务中心、知名的旅游小镇。

老县城地震遗址

北川老县城,临湔江,环险山。“5·12”特大地震中,山体大面积垮塌,建筑物全部毁损,一万余人遇难。地震及次生灾害类型全面,震损建筑破坏类型种类齐全,是地质科研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源。地震遗址保护面积2平方公里,是全球迄今整体原貌保存的规模最大的灾难遗址。

维斯特农业观光园

维斯特农业观光园,由国家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投资兴建。园区将农业科普知识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理念融于景区,利用智能温室建造出微缩生态农业园,让都市人体验到回归自然的惬意;新奇、壮观、高产的农业设施示范展示,让人感受到科技的魅力;“体验式游览、互动式学习”的参观模式,则可使游客以休闲方式了解现代农业科学知识。

恩 达 羌 寨

恩达羌寨地处北川羌族自治县老县城曲山镇北部3公里,依山而建,幅员面积6.1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羌寨规划形成了居住生活区、商贸旅游区、政治文化区3大块,同时还设计了2个小型广场、羌式牌坊以及吊桥等景观建筑,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是北川发展乡村旅游的亮点。

药 王 谷

药王谷旅游度假区是我国第一个中医药养生主题旅游度假区,也是“5·12”震区第一个按AAAA级景区开发建成的景区,位于桂溪乡境内海拔1500米的群山之巅,这里的植被丰茂,负氧离子高达23000个/立方厘米,夏季清凉,是理想的避暑胜地,这里有成片高山草地,四季药花烂漫。它的建成不仅填补了我国中医药旅游的空白,在这里你可以轻松地进行食疗、气疗、诊疗、浴疗、枕疗、动疗、心疗等一系列中医药养生体验,是人们观光休闲的理想之所。

九 皇 山 景 区

九皇山景区位于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桂溪乡境内,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地处九环东线上。景区以羌文化为特色,气候多样,风景怡人,配套设施、设备齐全。有高、中、低档餐厅和客房、10余个大小会议室,可同时容纳1000多人的食宿和会议;有集奇、秀、险融为一体高山溶洞景观;有逮猎场、滑雪(草)场、高空滑道、天然矿物温泉等休闲娱乐项目;有高空走钢丝、高空车技、精彩刺激的动物表演和西羌风情篝火晚会,是一个集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于一体的好去处。

寻 龙 山

寻龙山,国家生物礁地质公园。以喀斯特地貌和砾岩群为特色,中有卧龙洞,深约7公里,洞中有暗河,洞外有石芽、石笋、落水洞和小地缝,自然景观奇特。景区内的龙隐镇,真实再现民国时期川西北的民俗风情,乡土气息浓郁,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

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

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分为三大板块,即“历史篇”、“社会篇”和“文化篇”。“历史篇”向观众讲述了羌族宏大的历史背景。该板块以雕塑、壁画、多媒体沙盘、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反映“炎帝始祖”、“大禹治水”、“羌人南迁”、“羌戈大战”、“红军过北川”等羌族历史细节,让人耳目一新。“社会篇”系统地阐述了羌族的社会生产、社会关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和宗教信仰,向观众全景展现了羌族的社会形态。“文化篇”展示羌绣、羌笛、口弦、羌族歌舞、民俗活动、民间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目前馆藏文物1500多件,其中123件是地震前老北川民俗博物馆的藏品。

文图均由北川县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感恩之心,无处不在

编者按: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从“5·12”特大地震灾难中走出来,踏上幸福安康道路的绵阳受灾群众对党格外充满感激之情,每一寸沐浴过党恩的绵州大地,无不充盈着感恩党、信赖党的激情,这种激情...

北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