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年,新北川永昌人的喜乐生活

绵阳日报 2012-01-13 05:23 大字

刚刚过去的2011年,对北川原曲山镇的居民来说,注定了是个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他们结束了两年多艰苦的板房生活,集体搬进了地震后异地重建的新县城永昌镇,每个人都有了一个漂亮的新家。有了新的家,生活也有了新的希望。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每个人都有满腹的心里话要说,都有自己的故事想向人倾诉,而这些话,这些故事,浓缩成一句话——过去的一年,我们过得很好;新的一年,我们会过得更好。

有家的感觉真好

1月2日,在众多亲朋好友的祝贺声中,永昌镇居民李芳和姜立波喜结良缘。热闹而又低调的婚礼上,内敛的李芳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她告诉记者,地震之前,家里的一切事情几乎全靠丈夫打理,而丈夫遇难之后,生活的重担突然像山一样压下来,家里家外,一切都得自己一个人承担。现在好了,家里又有了顶梁柱,自己的女儿又能享受到父爱了,对方的两个女儿也又有了妈妈,两个家庭都完整了。

家住永昌镇尔玛小区的朱武,也正喜事盈门。“5·12”大地震中,朱武正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遇难了,他和妻子所在的企业也因为地震而倒闭了。而在2011年,朱武一家的生活也终于拨云见日:先是喜得贵子,妻子生了个健康可爱的儿子;接着喜迁新居,从板房搬进了新县城的新家;继而朱武本人又在新县城里山东人开办的企业里找到了一份工作,每个月能挣到接近3000元。朱武告诉记者,再过两个月,等给儿子断了奶,让父母帮着带孩子,妻子也可以出去找事做了。全家人齐心协力,准备今年之内把买房时借的几万元钱还了,生活就完全没压力了。

老的乐,少的也乐

冬日暖阳高照的一个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永昌镇地震纪念园时,悦耳的羌歌正在广场上空回荡,几百人正跳着锅庄,热闹的场面吸引了无数游客观看。北川老年体育协会主席黄安华告诉记者,春节前新县城要举行万人迎春大游行,这是永昌镇新川小区和永昌小区两个社区的锅庄队在排练。

老人乐,小孩也乐。北川永昌镇小学三年级的杨若馨乐滋滋地告诉记者,在过去的一年里,她最大的快乐就是又有家了,她又有一个自己的漂亮房间了。地震之后,她过了三年“四海为家”的生活:上学时跟父母挤在安昌镇一间7平方米的屋子里,放假时不是临时寄居在伯伯家租住的房子里,就是在永兴板房里跟着姨妈一起生活。去年夏天,杨若馨终于跟父母一起搬进了新县城里的新家。她说:“我的家很漂亮,我们的学校更漂亮,不信你来看看!”

人气更旺生意更好

36岁的彭胡军,在永昌镇尔玛小区的街边上做生意。地震之前,彭胡军在广州与几个朋友合伙开了家美发店,每个月收入上万元。地震后,年纪已大的父母坚持要回北川,于是彭胡军举家回到北川。彭胡军说:“生意不太好,最主要原因是流动人口太少,每天只有几个人买东西。”但再困难也得坚持,彭胡军说,新县城的农贸市场修好了,再过些日子就要招租了,他准备去那里租一间门面,把生意做大点。而他学护理专业的妻子,最近刚在县城一家诊所找到了工作,每个月收入2000元。

吉春萍在老北川县城里开了十几年的土特产店,一场地震让她倾家荡产,地震之后,丈夫又跟她离婚了。接二连三的打击没有击垮她,去年春天,“巴拿恰”开街,她在这里租下了60平方米的一个店,经营北川土特产。过去的一年,对吉春萍来说,是喜忧参半的一年,喜的是自己的店又开起来了,一家人的生活又有了指望,忧的是北川人气还不旺,购买力不强,市场也还不太规范,一些流动商贩有些影响北川土特产的整体信誉。不过乐观的吉春萍说:“只要我们努力,我相信今年会比去年好。”

吸引更多的人来北川

43岁的张彦,每天在菜市场上卖豆腐,他的豆腐在北川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张彦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每天凌晨两点就起床,在安昌和永昌分别有一个豆腐摊,每天不到中午就把几十箱豆腐卖光了。问起每个月的收入,张彦有些得意地说:“反正比他们上班的挣得多吧!”张彦说,他准备今年把生意做到绵阳去,让更多的绵阳人也尝尝真正的北川豆腐。

在北川开“羌家儿女”酒楼的蒲显斌,也跟张彦有同样的打算,只不过他的目标更“宏伟”一些。在一些别的饭店都吆喝生意不好做的同时,蒲显斌却意气风发,他说:“挺好的,刚开张了两个月,都赚着的。”蒲显斌说:“新的一年里,我准备继续研发更多的山野菜品,并且要走出去,到成都去开店,把我们羌族风味的饭店开到成都的宽街窄巷子去,让更多的人吃到我们的羌族美味,吸引更多的客人到北川来。”

(本报记者 杨檎)

新闻推荐

北川努力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本报记者王官伦张强北川形象Logo标识——纯美北川·羊角花:标识整体颜色采用桃红、朴蓝两个色调,桃红色取自北川羌族的羊角花,象征着北川的爱心、热情、质朴、美丽。朴蓝取自羌族服装...

北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