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产兴村以业富民

四川日报 2013-01-28 16:54 大字

 ——安县长沟新农村综合体解析

□杨鸣明 本报记者 吴璟

1月24日,在安县兴仁乡长沟村的合作社多功能服务中心工地上,村支部书记杨兴富随手拍了拍身上的石灰,急匆匆地带领记者去参观土鸡合作社。“时间空下来,就把该建的产业配套设施抓紧整了。”

长沟村是有名的新农村示范村,以养殖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养殖业收入已占农民总收入的72%。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28万元,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超过110户。

以产兴村,长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还远远不够。在杨兴富的计划里,长沟村要尽快从新农村示范点,跨越成新农村综合体,真正实现产村相融。

起步:入股联建,抱团经营

单家独户的农民搞养殖有三怕:一怕品种落后,二怕瘟疫,三怕没有销路。长沟村的养殖户们却没这么多忧虑:入股联建,让他们可以放开手脚。

2008年9月,养殖户王玉琼家打算扩大养鸡场,前期投资需要近30万元。资金不足,王玉琼找到了两家邻居,商量以土地、资金、人工“股份合作”。不久,一个占地5亩的养鸡场在王家屋后建成。王玉琼以12万现金,一亩土地及长期管理养鸡场折算的人工,获得50%的股份。

在长沟村,这样的养殖场有几十个。农户以资金、土地、技术等资源要素入股共建,聘请专门技术和管理人员统一经营,农户参与饲养。这一“股份合作、联建联养”模式,将一家一户散小养殖转变成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小区养殖。

首个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更加快了他们“抱团”的步伐。2009年6月,有多年养鸡经验的杨兴富,带领30个养殖大户成立了山地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实行“七统一分”的现代养殖经营模式:合作社统一育雏、统一供种、统一使用标准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各个养殖小区分户饲养。

以此为鉴,长沟村迅速成立了獭兔、生猪、蛋鸡三个专业合作社,成员达到752户,所有养殖农户都加入了合作社,实现抱团经营。

跨越:主导产业,再次起跑

产业的发展,让长沟村的村容村貌、环境道路也都得到了大改善。村上有468户农户住进了新房,70户农户购买了汽车,村组和院落道路实现了硬化。

“这还远远不够。”杨兴富坦言,产业与新村建设仍缺乏互动相融。“必须进一步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组织,创新农村生产经营机制,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为此,村上的几大合作社开始了新一轮的“赛跑”。产品质量上,山地土鸡合作社与大户出资配套建设了3万套标准化种鸡场;獭兔合作社与大户出资配套建设了2000只獭兔种兔场;生猪合作社与正大集团签约选用其仔猪。生产技术上,除了物料供应商专门派技术人员驻点服务外,合作社还分别聘请有经验的专家教授定期指导。销售渠道上,土鸡专业合作社在成都、德阳等地设立了专销门市部,还与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供销关系;獭兔养殖合作社也与成都一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

为了全村“齐头并进”,村上的合作社还自创了“联结养殖基地、养殖基地联结农户”的帮扶评星机制,激励先富带后富。要求每个养殖小区与5-8户基础较差的农户签订帮扶协议,通过提供种苗、技术、防疫等有针对性的帮扶带动,提高整村产业农户的养殖水平。

新闻推荐

“民告官”为何难见“官”

本报记者专访省政府法制办主任张渝田和绵阳市安县工商局局长周兆明主持人:本报记者刘春华嘉宾:张渝田省政府法制办主任周兆明绵阳市安县工商局局长在行政诉讼案中,“民告官”而不见“官”的现象时常...

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