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直击高温下的劳动者: 坚守岗位 他们让城市更美 本报记者 王允浩 文/图

眉山日报 2017-07-15 07:32 大字

正困扎钢筋的罗大全。苏文学正在操作挖掘机。

【核心提示】

炎炎夏日,当多数人躲在空调房里享受怡人的冷气时,却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奋战在施工一线,以乐观开朗的心态对抗着烈日的炙烤,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付出诠释着对职业的忠诚。他们坚守工作岗位,抢抓工程进度,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为维护人们正常生活秩序保驾护航。

近日,记者走进眉山市多地,采访不同工种建筑工人,以及掏淤工人的生活状态和工作情况,体会高温下这群户外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木工

杨水清

默默付出 诠释坚守

7月12日,当天室外最高温度38℃。伴随着炙热的天气,眉山城区一处建筑工地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机器的轰鸣声不断,工人往来搬运或安装,时不时还能听见几声吆喝。当中,一张黝黑的脸,一双沾满锈迹和布满老茧的手特别显眼。他就是木工杨水清。

杨水清忙碌的一天从凌晨5点多就开始了。经过短短10多分钟收拾完毕,他会从出租房步行到离家不远的工地。往往不到7点,他已经开始在自己的工作区域忙活。

“有一门手艺就相当于有了一个稳定的饭碗,走哪儿都饿不着。”53岁的杨水清介绍,自己自17岁就跟随老家的木匠学手艺,学成后常年在外奔波。成家后,为了供养家人,甚至远赴深圳打工。妻子不愿两地分居,自2000年也跟随自己过上了背井离乡的生活。如今,常常是他负责整个工地上的模板支设,妻子就干脆在工地上为工友们买菜做饭。

彼时时针指向10点,室外的空气灼热逼人。室内,杨水清戴着安全帽,把装有钉子的铁盒别在腰上,拿起锤子,“全副武装”地忙活:只见他娴熟地用锤子敲掉木板上的水泥,然后把木板放到对应位置,用尺子测量准确,再用钉子固定好木板。之后,又拉过一张木板,敲掉水泥,对应位置,尺子测量……长时间的体力劳动,让他浑身已经湿得像从水里捞出来一般。在他的身旁,和工地上大多数工人一样,放着一个大水瓶。

“我们这个活儿还不算累,关键是技巧。”拿起水瓶猛喝了一大口水,杨水清笑说,高温工作虽然苦,但公司考虑很周到,会及时发放藿香正气水,也会调整上班时间。况且,想想随着夫妻俩的努力,一家子的日子能够蒸蒸日上,也不觉得有多辛苦。

“什么工作能不累?不过是各有各的累法。”杨水清觉得,虽然每天过的都是家里与工地“两点一线”的生活,但看着在自己手下成型的模板,看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自己却感觉很知足。

钢筋工

罗大全

挥洒汗水 浇筑工程

作为建筑工地上最常见的工种,钢筋工每天的工作就是戴着布满锈迹的胶皮手套,用力地拖着一根根钢筋,然后把钢筋的一头卡在弯曲机上,开动机器,将其弯成直角状备用……作为一名钢筋工,罗大全每天都要重复这样的劳动工序,即使面对酷热难耐的高温天气,他也咬牙坚持。

7月13日上午10点,在眉山城区一建筑工地,记者见到了正在料场“配料”的罗大全。这时的他,早已在高温下高强度的劳动中满头大汗。

“这里堆放着各种型号的钢筋,我的工作就是和另外十几名钢筋工按照施工要求,把钢筋截成不同的长度,弯曲成不同的角度,捆在塔吊上供绑扎钢筋的工人使用。”罗大全说,绑扎工把需要的“料单”交给料场后,他和工友们就要开始忙活“供料”。

每天早上6点多,罗大全就和工友们出现在工地,准备建筑所需的适宜的钢筋。手里的活儿一开始,就需要把一根根钢筋费力地抬来顺去,虽然有机器,那也只能完成工作量的三分之一,剩下的还得靠人力来完成。

“每天回到家就会浑身酸痛。”罗大全的一句话道出了钢筋工的艰辛。干起活来的他丝毫不马虎,动作十分麻利,不一会儿,加工好的钢筋就堆放在了身边。

不停地抬钢筋,对手套的磨损特别大。一般的线手套最多用一天就会被磨烂,帆布手套能用两到三天,而胶皮手套则可以用一周左右。因此,即使胶皮手套夏天捂着很热,但罗大全和工友们还是克服了外在干扰因素,时时刻刻戴着手套完成任务。而有时,钢筋绑扎人手不够,他也会协助他们一起,量好绑扎筏板需要用的钢筋尺寸,将它断为两截,再像丝线一样“编织”到钢筋底板……

“绑扎钢筋并不是简单的体力活,涉及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只有掌握好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罗大全说。

直到中午12点,结束了一上午的辛苦工作,罗大全迎来了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他顾不上和工友们闲聊,匆匆吃过饭就抓紧时间休息。最近工地上忙着赶进度,常常需要加班,太疲倦了就会耽误工作效率。

“虽然最近天气很热,但再热也不能耽误工期。”罗大全平实的话语中,道出了一名钢筋工人的责任和担当。

挖掘机师傅

苏文学

工程项目的“拓荒者”

进入初伏,连日的高温一遍遍烘烤着建筑工地。在眉山城区某建筑工地里,经过中午两个小时的休息,挖掘机师傅苏文学捧着一大壶茶水,跳上驾驶室,又开始了下午忙碌的工作。

“挖掘机一直处于暴晒状态,发动后,驾驶室里比蒸桑拿还要热,而高温下操作挖掘机,是对我们体力、耐力和精神的极大考验。”今年33岁的苏文学已经是有10年挖掘机驾龄的老师傅,从事这一行业多年,他总是刻苦学习,希望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对于每年高温下的奋战,他早已习以为常。

苏文学告诉记者,无论是房屋建筑的地下空间开拓,还是土堆山坡的铲平,都要靠“攻无不克”的挖掘机来搞定,因此,首当其冲介入施工现场的挖掘机师傅,自然也成了“拓荒者”。而一般而言,挖掘机出现在工地上,干的都是最基础性的开挖、回填工作,尤其面对高温天气,挖掘机的任务完成量决定了后期工序跟进。所以,工程开工以来,他每天要操纵着挖掘机,将一座座小山铲平,再把土方一块块“抓”到渣土车上,整车运走,常常一干就是七八个小时。

进入七月以来,室外气温攀升,一直坐在驾驶室的苏文学感受更深,“整个人就像在蒸笼里,发动机散热几乎全喷到身体上,而且阳光刺眼,浑身上下都要受到炙烤。”他自嘲,“感觉都要被烤熟了”。

但是,工程进度不能因天气炎热放缓,既然是“拓荒者”,就要迎难而上。作为“老师傅”,苏文学深知夏季雨季易导致塌方,会为施工增加难度,地下的电缆和排水设施一旦不小心铲着,后果亦不堪设想。因此,他总是打起十二分精神,专注操作。

“这项工作需要身心投入,全神贯注。”谈起对工作的感情,苏文学感慨地说:“每当看到一栋栋高楼崛起,一项项工程竣工,内心的自豪总会多过于当时感到的艰辛。”

记者感言:

进入七月以来,气温节节攀升,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大烤箱中。然而,在骄阳炙热的考验下,不少户外劳动者仍奋战在第一线。他们顶着烈日,抢进度、赶工期,确保工程顺利推进。他们不叫苦,不抱怨,为城市建设无私奉献。

这些与高温为伴,坚守在第一线,虽挥汗如雨,但无怨无悔的户外工作者,为我们在这座整洁美丽、秩序井然的城市工作生活护航。他们烈日下的坚守,无疑是一道最靓丽的风景,让我们向这群为我们美好生活付出努力的劳动者致敬。

新闻推荐

严控油烟污染 助力环境保护 马莉 本报记者 王允浩 文/图

整治油烟。上门服务,签订油烟净化器安装协议。验收合规设备。【核心提示】从2016年夜间烧烤炉灶进店,到今年3月1日眉山城区餐饮业油烟污染集中治理工作正式启动,针对餐饮业油烟污染的整治行动经历了...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