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了“人生最后一站”的安详

绵阳日报 2014-08-09 01:24 大字

殡仪馆,人生最后的驿站。作为现在服务于涪城、游仙、高新、经开、科创园、仙海近150万人口的绵阳殡仪馆设备已经老化,功能已不能满足服务需要。 搬迁重建,迫在眉睫!

但是,由于国人传统思想的影响,对于生者,将殡仪馆修在自己的家园旁,总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凉意。因此,殡仪馆重建选址遇到较大的困难。

当市委市政府组织专家多次调研,决定绵阳殡仪馆新址选在游仙区观太乡罗家沟村时,游仙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观太乡党委政府积极组织机关干部、党员深入百姓家中,用科学观念,发展理念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很快,当地村民的思想有了大转变。如今,这里的村民正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搞好征地拆迁工作,使得这项重大民生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进村入户做工作 村民观念大转变

观太乡,虽然距离绵阳城区只有20多公里的路程,但是由于受交通的限制,这里一度又成为游仙区较为偏远的乡镇,直到本世纪初观松(观太——松垭)路的贯通,才被人渐渐认识。而罗家沟村,在整个观太乡交通又相对滞后。

闭塞,使得这里保持秀美山色,闭塞也让这里的村民永葆淳朴善良的本色。因此,当市委市府决定将殡仪馆新址选在该村时,该村1000余村民只有一个声音:永远支持国家项目建设,但我们不欢迎殡仪馆这样的项目,不欢迎破坏我们生活环境、有污染的项目。

针对老百姓的想法,观太乡党委政府立即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农户家中,给他们做工作,殡仪馆项目建设后不仅可以改善村里环境,还可以增加村民的就业机会,带动老百姓收入。

也就在此时,曾经从该村走出去,现在在绵阳城区已经拥有“干瞪眼”、“羊歪歪”两家餐饮企业、一家印务公司的罗斌回到家乡,挑起了村支书的重担。

一个在外事业有成的大老板回家当村官,这让罗家沟村很多老百姓对全村的发展更加有了信心,他们直接问罗斌:“殡仪馆建到我们村,到底有没有好处?”

其实不论是乡党委、政府,还是罗斌,大家都明白,老百姓所顾虑的就是这个项目会给他们带来“不吉利”。不破除这个旧观念,何谈发展?

观太乡党委、政府专门成立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给农户讲解,让大家冲破世俗。渐渐地,老百姓的思想开始有了转变。

与此同时,罗斌也组织老党员,全村的一些致富能手到自己交予职业经理人打理的企业,给大家讲解自己从一个打工仔成为一个老板的故事。他说,自己的成功不是靠运气,靠的国家的政策大环境这样的天时,靠的是自己处在绵阳这样的地利,靠的是由各级部门支持的人和。

活鲜鲜的事例让大家茅塞顿开。

束缚在当地村民身上世世代代的一种绳索被解开了,但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顾虑仍旧没有消除,那就是环境污染。

在普通百姓心目中,殡仪馆的设施就是火炉加高烟囱,这里随时冒黑烟,飘臭气,排污水。

为了消除顾虑,观太乡党委政府工作组,与殡仪馆的工作人员以及罗家沟的党员一道,又一次次地深入每家每户,给他们宣传新型殡葬技术,并告知村民,新的殡仪馆不论是建设还是投入使用,都要经过环保部门进行环评,所采用的设备也将是最先进的设备,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为让村民更深刻地感受到殡仪馆项目建设给村里带来的好处,改变村民的传统观念。2013年初,殡仪馆又组织罗家沟村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近40人,一同前往成都、眉山等地的先进殡仪馆进行参观。

这些先进殡仪馆周围的村庄就是一个个现代化农业园,空气清新,瓜果飘香,不但这里的老百姓生活怡然自得,就连城里的人也不时开车来此享受田园风光。步入殡仪馆,让他们更是大开眼界,这些殡仪馆建设得就像花园,里面不但看不到高烟囱,而且闻不到一丝异味。一位参观的村民感慨地说:“要不是门口‘殡仪馆\’三个字,我还以为自己进入了一家现代化的宾馆。”

回到罗家沟,参观的代表,老支书罗显华就迫不及待地将自己所见所闻告诉给其他村民“在眉山和成都的殡仪馆外面,我们看见那些居住在殡仪馆旁边的村民照常种蔬菜和水果,很方便,对周围环境也没有什么污染,这下我们也没有啥子后顾之忧了。看来这个项目落地我们村,不会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不便,哪怕在殡仪馆旁边种蔬菜、水果,打水井都可以。”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随后的社员大会上,罗家沟村的全村村民全部签字通过,愿意绵阳殡仪馆新建项目落地罗家沟。

B

胸怀大局不计得失 实际行动支持建设

虽然村民同意了将殡仪馆建设在罗家沟,但是这也就意味着全村1000余口人中有一部分人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特别是一些年长的村民,他们的这种依赖性更强。而且,在任何一个地方因为国家项目建设而拆迁,都会因一些个人利益而产生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为了让村民彻底解除外来生活的顾虑,在游仙区委、区政府的关心下,相关部门对罗家沟村的长期发展做出规划,观太乡党委、政府也积极与长期在外打工的青壮年联系,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之际,加强孝老敬老宣传。村书记罗斌积极协调爱心企业、单位,每年对该村年满60周岁的老人给予慰问。他还自掏腰包,从山东寿光买回4000多元的蔬菜种子,免费交予部分党员干部及村民代表手中让他们种植。虽然这些蔬菜还不能让村民一夜之间富裕起来,但是他们从试种的效果中实实在在看到了未来罗家沟村发展的方向。

与此同时,观太乡党委政府将建设和谐新农村作为推动殡仪馆建设的重要抓手,除了与辖区派出所一道,对一些平时爱造谣生事,打架斗殴的重要人员加强管控教育外,还通过关心、关爱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在罗家沟村,有一名青年劳教释放后又患皮肤癌,其父母兄弟姐妹相继全部去世,无钱治病、无人照顾,而村民们因为他的过去对他有意见。当地党委政府以及村支两委,主动向全乡在外经商发展较好的村民发出倡议,让他们伸出援助之手,解决了他住院生活、护理等费用。村里那些曾经失过足,一些爱惹是生非的人看到这一切,主动收敛了自己的行为。村里一位年过7旬的老人共育有四男三女,但无人愿意供养她,她也因此成了老上访。于是几位村干部主动承担了对她的赡养,每月给她200元零花钱,结果在兑现三个月之后,其子女主动找到村干部说以后由赡养老人的事由他们承担。

未来有希望,民风淳朴和谐,新殡仪馆建设征地拆迁的前期准备工作也自然顺利展开。

罗显冲是罗家沟村的致富能手,也是一名党员,这次殡仪馆建设不但占用他家的土地最多,而且他养殖了很多鸡、鸭、羊、鸽子、蝎子等,修建了附属设施,拆迁过后,他的这些东西不但没有了,而且要住进统建房,他也没有场地进行再养殖,因此修建殡仪馆,他家的损失最大。但是他没有给清理设置任何坡坡坎坎,使得清量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就顺利完成。

罗显友不但支持财产清理工作,而且还主动劝说那些心中还有点顾虑的村民。他说“我们还是要以大局为重,支持这个项目就是支持村里发展。我看见眉山殡仪馆围墙外就有个养鱼池,百米处就有村民居住,这说明殡仪馆对他们的生活生产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既然没有污染环境,我们当然也支持,而且殡仪馆修得也很漂亮,对我们村的整体环境也是种提升。”

……

一把尺子不但量出了土地和房屋面积,也量出了罗家沟村老百姓的心胸,在整个财产清理过程中,没有出现过一起纠纷,也没出现为了自己利益突击栽树建房的现象。村民们都说,这时如果我们设置小障碍,占了点小便宜,而影响项目建设的推进,我们期盼的好日子就会来得迟,吃大亏的是我们自己。

仅仅一个月时间,新建殡仪馆所涉及到的拆迁农户财产清理工作全部完成。

规划发展新蓝图 打造美丽新村庄

罗家沟村绿树成荫,环境美丽,这毋庸置疑,但距离富裕还差之甚远。因此,殡仪馆新建项目落地罗家沟,这里的老百姓又构筑了新的梦想,那就是把罗家沟村建设成为“绿富美”的现代化新村庄。

为了帮助这里的老百姓实现这一梦想,游仙区委区政府的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罗家沟村指导工作,并邀请省内外的专家与殡仪馆的规划设计专家多次现场考察探讨,结合现代殡葬服务发展的新趋势,将未来的罗家沟勾画出蓝图:新殡仪馆内将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引入其中,再种上各种花木,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广场有飞鸽,池里有游鱼,优雅柔和的背景音乐在空中回荡,那这俨然就是一处“人文纪念馆”;附近的百姓利用天然的美丽环境,打造成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农业园。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2012年,游仙区相关部门筹集资金,修通了社通村4.8公里硬化道路。并积极争取、协调、配合中环线公路硬化项目的实施,现罗家沟村境内4.7公里路基平整已经完成。观太乡党委政府也积极联系农业方面的专家,根据蓝图,对当地村民不定期地进行培训,让他们早日适应未来新村主人的角色。

为改善生产用水条件,村支两委干部主动筹集10万余元,将全村年久失修的4.8公里水利沟渠疏通,保证了全村老百姓生产生活用水。2013年村支两委干部积极主动和绵阳若原公司协调,引进低效林改造项目,2013年底改造项目竣工,总投入700余万元,项目总面积3600余亩,栽种核桃1000余亩,受益500余人,仅去年老百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务工收入可实现全村人均纯收入增加700元。

市殡仪馆也融入罗家沟村发展的总蓝图,决定将项目周边道路环境进行绿化、美化和硬化,引进多个品种的花草树木,把土路改造成整洁平坦的水泥路,分步骤按计划对环境进行改造和改善。“殡仪馆是亲人和死者永别的人生最后一站,对他们的痛苦,我们感同身受,视为亲友,倾情服务。建设好殡仪馆及周边环境就是对逝者最大的尊重,对生者最大的安慰。”市殡仪馆馆长宋开友如是说。

日前,记者走进罗家沟村采访,村内道路平坦,瓜果飘香,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村民院内院外干净整洁,村民相互寒暄,处处呈现一派和谐场景。

村支部书记罗斌告诉记者,为配合新农村建设,今年国家“金土地”项目也落地罗家沟村,国家将投资对全村的基本农田、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成立老年活动中心,凡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免费喝茶娱乐,真正的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罗家沟村村支两委积极想方设法为老百姓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将规划投资600万元,实施全村社通户道路的硬化、村、社道路灯安装、道路绿化和风貌提升建设、田间沟渠硬化、群众健身文化广场、阵地建设等。

绵阳殡仪馆

新建项目介绍

现用的殡仪馆建于1965年,当初设计年火化能力为3000具左右,2013年火化量已达8600具,目前服务设施保障功能已不能满足治丧群众的服务需要。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殡仪馆的长远发展,为提升殡仪馆服务设施和环境,更好地满足治丧群众的服务需求,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召开会议商议。2011年6月7日,市政府第119次常务会决定对绵阳市殡仪馆实施异地迁建工作,在游仙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迁建落址于游仙区观太乡罗家沟村,距市中心26.4公里。选址地道路、能源、环境等基本要素保障,当地党委政府、村社干群持支持态度。

在绵阳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落实该项目规划用地298.6亩,项目分两期实施,总投资1.58亿元,首期建设内容以保障基本殡葬服务功能为主,投资1.0451亿元,总建筑面积14520m2,二期建设为骨灰寄存设施和生态骨灰处理墓园。

目前,绵阳市殡仪馆迁建项目已完成了选址规划、初步建设方案、项目可行性论证、立项批复、资金筹措,并按法定要求开展了项目代理公司和对建筑设计、地质勘察等招标工作,开展了拟征地面178.6亩林地征用和规划区域内的环境影响评估论证。在国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作为圈外选址组卷报批的工作已完成,用地指标省政府已批示落实,市政府已发布征地公告文件。项目的建设工作即将启动,与征用地块中有权属关系的村民将按政策依法赔付、拆迁,厘清法律手续。

按照《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和风貌提升”的原则,结合现代殡葬服务发展的新趋势(惠民殡葬、公益殡葬、绿色殡葬、生态殡葬、科学殡葬、阳光殡葬、人文殡葬),力求塑造一个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国家一级殡仪馆。

据介绍,该项目建筑设施因结构特殊,既要遵循国家对殡仪馆建设的规范要求和评定标准,又要兼顾建设地块的地形地貌情况,同时要考虑到今后发展的需要。在区域划分中初设三大区域,殡葬火化及服务基本功能区(一期)——骨灰寄存祭祀区(二期)——生态骨灰处理墓园(二期)。

该项目在平面规划中,以注重体现人文关怀,建筑与景观自然和谐,主体建筑以展示文化特色为主,建设效果达到功能布局合理、交通组织流畅、设施环保节能。

殡仪馆馆区建筑考虑到周边自然环境和治丧环境、氛围、习俗,设计效果采用仿清式建筑风格,庄重大气。馆区整体设计做到建筑美、环境美、功能完美,营造出人生“后花园”安详静怡又不失庄重肃穆的氛围,充分体现出人生“后花园”服务环境自然、宽松、人性。

结合本地区老龄化人口比重和今后人口的增长因素,留足发展空间,首期建设能满足50年使用,年火化能力3—5万具的基本殡葬服务设施,占地110亩,建设内容为:内、外停车场,职工值班生活区、业务办公综合区、殡仪服务区、火化服务区,共六部分,总建筑面积14520m2。

为倡导节俭办丧事,方便群众治丧,传承文明习俗,在馆区的总平面规划中,为二期规划一处建设能容纳50000盒的骨灰寄存综合服务楼和祭祀场所,占地25亩。

为推动绿色和环保殡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二期规划将在馆区的自然林区规划建设生态骨灰安葬墓园,占地164亩,以满足今后广大群众对生态化骨灰安葬的需求。“殡仪馆是亲人和死者永别的人生最后一站,对他们的痛苦,我们感同身受,视为亲友,倾情服务。”市殡仪馆馆长宋开友如是说。他的解读也是市殡仪馆为民服务秉承的理念。

新闻推荐

传统运输业:灵活应对求共赢

动姐为乘客细心地整理行李□本报记者廖姝/文张莉/图成绵乐高铁来了!以其频密的发车率、较高的正点率、快捷的地面交通接驳、安全性等优势,对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发起了挑战,铁路...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