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让农业成为具有吸引力的美好产业 “新农人”点亮新农业
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让农业成为具有吸引力的美好产业——
“新农人”点亮新农业
铸“力”行动·融媒体大练兵活动第六采访组
记者 王永霞 何鹏 陈希颖
见习记者 戎尤平 通讯员 黄伟 蒋慧
“我们不使用化肥,也不使用除草剂,希望让更多的人吃上安全放心的食材。”4月29日,王伟东带着记者在他的生态菜园里走了一圈。在菜园里,记者看不到一个农药瓶或除草剂袋子。
这位年长的“农夫”退休前在银行工作,转型成为“农民”并非一时冲动。怀揣有机理念的王伟东和妻子许立,7年前来到花山区濮塘镇南池村,承包了20亩土地,建立瑞禾家庭农场,种植有机水稻和蔬菜。
没有种地经验,王伟东夫妇开局困难重重。“我们不使用农药、化肥,并从江苏省农科院引入优质种子。”王伟东告诉记者,但是那时村里人并不看好他们。王伟东夫妻俩暗下决心,三年不见成效便回城安心养老。
为了尝试“不使用化肥、不使用农药”生态种植法,王伟东专门请来农业种植技术专家上门指导,选用良种、使用有机肥、加强水肥管理……瑞禾家庭农场通过选用优良品种、精耕细作将农药拒之门外。
“一开始,周围的村民都不看好,这么高昂的成本,能赚到钱?”面对村民的不理解,王伟东夫妇俩没有过多的解释。
“投资农业要有耐心。”王伟东说,农场前期投入很大,收益甚微。当“农民”的第四年,有家电商平台看上了瑞禾家庭农场种植的有机稻米,有机稻米搭上电商东风,王伟东的生态种植之路迎来了转折。
“有机稻米网上售价16元一斤。”王伟东介绍,如今,瑞禾家庭农场的规模也扩大到60多亩,农场年产有机稻四万至五万斤,生产的稻米一半都在网上销售。
“农场扭转了亏损的局面,村民看到农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他们也逐渐肯定了这种生态种植模式。”王伟东说,以前村民一直坚信“种稻不如种菜,种菜不如种果”,如今,村民们看到生态种植不仅保护生态还能带来可观收益,周围越来越多农户也开始种植有机水稻。
“新农人”王伟东并未停步于种植有机水稻、蔬菜,而是开始挖掘它们的附加价值。“我们打算做乡村咖啡、接待研学等项目,通过研学的方式把传统的耕读文化和自然的生活方式传递给更多年轻人和孩子,在孩子的心中种下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种子。”许立表示。
如今,王伟东和妻子都通过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考试,即将拿到证书。从“银行人”到“新农人”,他们希望在扎根乡村的同时,能带来更多新的理念,带动更多的人从事有机种植。
在濮塘,同样坚持生态种植的还有秀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康。
“仅仅是购买有机肥,公司就花费了30多万元。”王德康介绍,公司邀请安徽农业大学专家入园指导,并成立产学研用实践基地,采取规范化生态种植方法,确保种植的水果绿色有机生态。“果园的水果获得了绿色认证,采用生态种植方法种出的水蜜桃畅销长三角,一个卖出30多元的‘身价’。”王德康表示。
从以前的论斤卖,到现在的论个卖,采用生态种植法种出来的水果迎来了大丰收。
“去年,公司营收近900万元。今年一季度营收约280万元,全年营收争取过千万!”王德康表示,秀山生态果园不断发展壮大也直接带动了周围的农民增收致富。
如今,越来越多像王伟东、许立、王德康一样的“新农人”走进田间地头,用新理念、新思维发展现代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让农业成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美好产业。
新闻推荐
百件实事解民忧为民服务践初心“以前我们老两口吃饭得自己买菜自己烧,自从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开了,我们一日有两餐都有了着...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