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说咱家乡好”魅力西昌竞演复赛第六场(F组)竞演开播 走进洛古波、安宁、马鞍山 教育 脱贫 发展成关键词

西昌都市报 2018-11-19 09:09 大字

安宁家乡味道。 马鞍山家乡味道。 洛古波家乡味道。

文/本报记者杨玲玲

图/杨正飞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只有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强了,我们的家乡才是最美家乡。11月9日,“谁不说咱家乡好”魅力西昌竞演复赛第六场(F组)竞演在凉山电视台、西昌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这是复赛最后一场竞演,本场竞演洛古波、安宁、马鞍山3个乡镇,用散文、诗歌等方式深情演绎家乡教育、脱贫、发展故事,浅吟低唱展示家乡美。

洛古波故事

底气十足再出发

“洛古波”一词,在彝语中意为“山风秀丽的槽子型山坡”。

解放前,洛古波村民居住在高山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绵延险峻的高山将他们束缚,林中的猛兽时常夺去他们的生命,饥饿、贫困伴随他们苦难的一生。

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洛古波百姓逐渐从苦寒的深山老林迁徙到了邛海湖畔的二半山区。虽然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仍然在为解决温饱、摆脱贫困而努力。

1999年,在退耕还林政策驱动下,洛古波乡亲不等不靠,积极探索致富之路,在全乡掀起种青花椒热潮,因品质优良洛古波的青花椒逐渐畅销川内外,群众终于找到了发财树,走上了致富路。

2007年,“一办三创”的春风吹到了西昌,也吹进了洛古波。大环境驱动大发展,洛古波大力整治环境卫生,改变陈规陋习,倡导文明乡风,引导新产业发展。村民们盖起了新房子,办起了彝家乐,来到洛古波的游客越来越多,湖畔彝寨的美名越来越响。

2009年,洛古波举办了第一届民俗文化节,乡村旅游的新篇章拉开了序幕。还原、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保留彝乡古朴、独特的本真,洛古波迎来八方宾朋、四海来客。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洛古波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十年弹指一挥间,十年奋进再出发。迈上乡村振兴的征途,洛古波人已有了自己的目标和定位。作为凉山州最为盛大的节日——火把节的重要会场之一,洛古波通过多年来打造原生态火把狂欢体验活动,让火把节成为了洛古波不可替代的文化图腾,成为了洛古波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旅游产业迅速发展,蓝莓、核桃基地初具规模,未来的洛古波将依托资源优势,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带领全乡人民驶上全面小康快车道。

马鞍山故事

难忘十年奋斗路

十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瞬间的浪花,但对于马鞍山,却是一幕发展变迁的现代史诗,十年回眸,以下故事见证马鞍山十年的巨变。

曾经的马鞍山,远离城市,交通闭塞,出入困难举步维艰,要翻山越岭、要人背马驮,可是,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村民对世界的美好向往。过去十年间,马鞍山人成为了当代愚公,全乡通达道路25条、134公里,新增通畅道路12条、61公里,37个村民小组,组组通路。改变,在马鞍山人修成的每一条道路上。

曾经的马鞍山,地处偏僻山区,信息闭塞,村民只能靠天吃饭,大多数村民常年挣扎在贫困线上。过去十年间,村民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村民自主脱贫的积极性振奋人心,十年之中,5个贫困村均已摘帽,全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改变,不仅仅是脱贫,更是致富和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如今,马鞍山以沙土村的水、甘伍村的羊、茶叶村的牛、天星村的经果林、幸福村的草、悠久的民俗文化,创新开展“一乡多品、一村一特色”的科学发展布局。

曾经的马鞍山,教育资源匮乏、硬件设施有限、适龄儿童入学率低。马鞍山人知道,孩子,是被赋予厚望的明天。教育,是通往未来的基石。只有在今天革新教育,才能在明天改写未来。过去十年,马鞍山加强教育投入和教育资源统筹。现在的马鞍山,一村一幼全覆盖,就连原先的5个贫困村都新增了幼教点,10名幼教辅导员陪伴,152名适龄儿童快乐成长。现在的马鞍山乡,再无因贫辍学的学生。改变,在每一个孩子身上,今天种下的火种将会在未来照亮这片土地。

曾经的马鞍山,环境卫生差。过去十年,马鞍山通过易地搬迁、厕所革命、建“四好”新村等,如今的马鞍山进村不见污,进家不闻臭。在安置房里,窗明几净,温馨怡人,从昏暗的煤油灯

到明亮的电灯,从没有信号到4G网络的畅通,从无法保障的水源到人畜安全饮水全覆盖,还有垃圾池、医务室、文化室和民生广场的建成。改变,在最贴近的生活中。

安宁镇故事

续写南丝绸之路传奇

“从西来,胡音袅袅,携带玉石、珊瑚、玛瑙、琥珀、玻璃的璀璨,也见证中国雕版、活字印刷和火药的神奇;由东去,汉唐茶香,濡染了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丝绸漫卷,囊括了天文、医药、建筑和数学。”安宁故事诗情画意,从过去的南丝绸之路延伸到今天的安宁河畔明珠。

受南丝绸之路的影响,安宁游牧文明、农耕文明交融汇集,如百溪入湖沉淀千年,成为一种‘和而不同’的壮阔合力,凝聚安宁独有的礼仪、道德、历史。形成安宁独有的风情、文化与美食。

祖先,涉丝绸之路,漾安宁之河,背负着传统精华,走得太久太久。今天,新时代的安宁人把创新发展的责任扛在肩上,乘一带一路的宏达格局,续写古丝绸之路新的辉煌。

看,今天的安宁,不见驿邮往来,不闻马帮铜铃;常听飞机轰鸣,常见快车疾驰。天上地下、南来北往,布一手时空纵横的流通经纬,谋一篇四通八达的集散方略。

今天的安宁,机场承接茶马路,通达盛举商贸兴。经济领航,挥毫康养商服大格局;生态立镇,铺陈平畴绿野好风光。绿水青山,生态田园,乡音乡情,乡愁归途。繁华、宁静、悠远、动人的故土形象,让人心生向往。

今天的安宁,田园文旅成一体,特色小镇集群地。揽一派瓜果飘香的百里风光。

今天的安宁,已经拥有了笑纳一切的达观,包括承载远客近邻的乡愁。

问世间万物,谁不渴望安宁?

安宁河亿万年的流淌,有着太多的太多的贮藏。一河清水,两岸绿色,鸟语花香;特色小镇,红瓦农舍,安居乐业。游子们的心情、思想、精神和灵魂,在这里得到最好的安放。

家园在哪里,心身就在哪里;家园在哪里,奋斗就在哪里。安宁河畔,继往开来的承接者,会在文明的河流上解缆问桨,无需太多,只要一颗慧心、一双锐眼,一腔豪情、一生求索。众志成城,砥砺前行,振兴新安宁。

新闻推荐

未来几天阴冷相伴唱主角 好天气还需等到22日以后

本报讯(记者邓婷婷)据市气象台预报,未来几天马鞍山市仍以阴雨天气为主,降温也随之而至,要想等到好天气,那得是22日以后了。冷!冷...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