伉俪携手近十年 甘当青训铺路石 记马鞍山市体校“夫妻档”教练徐云施冬妹
扫一扫查看更多精彩
2003年,徐云从阜阳来到马鞍山担任该市体校的摔跤队教练;两年后的2005年,施冬妹从合肥来到马鞍山,担任该市体校的体操队教练。2009年,二人组建家庭,携手从事该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
10年来,夫妻俩克服训练场地不足等困难,为马鞍山赢得了多项荣誉,也为各行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11月3日下午,两位教练一起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们告诉记者:“本届省运会的成绩清零了,我们将投入新一轮的备战中。”
成绩翻篇清零未来再出发
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徐云小时候练习过武术,进入体校后又练习摔跤,并于1995年入选国家队。2000年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后,徐云先在阜阳当教练,三年后来到马鞍山执教。
1996年至2006年间,马鞍山摔跤运动处于低潮期,在省级运动会中成绩不佳。“作为一名教练,我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徐教练回忆道,他利用一切机会不断充实自己,提升业务水平,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训练方法。这些年,他长期坚持在训练第一线,没有节假日,没有双休日,与队员们一起努力、一起成长。
令人欣慰的是,在2006年省运会摔跤比赛中,他的学生为马鞍山摘得4金3银,并在此后的三届省运会中,成绩不断提升。今年,在蚌埠举行的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摔跤比赛中,马鞍山代表队取得19金15银21铜的好成绩。
与徐云一样,施冬妹从小也受到家庭影响开始练习体操和杂技,7岁便进入省体操队,12岁获国家级运动健将称号。“我来马鞍山时,这里还没有成立体操队。今年参加省运会的队员是从三四年前开始接受训练的,也是近十年来最整齐的一届。”施教练介绍说,队员们参加的是丙组比赛,获得2金3银4铜的成绩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成绩属于过去,对我们而言,必须翻篇清零再出发。”两位教练说道。
把队员当儿女一样对待
坐在屏幕前,观众只能看到教练和运动员赛场上的表现,却很少知道幕后的故事。“我曾写过一段话:‘把队员当儿女一样对待,用心感化队员’。”徐教练坦言,青少年的培养就是打好基础,将来为国家输送人才。有些队员,身体素质很好,但受外界环境干扰,练到中途就想放弃。
据徐教练介绍,之前有个女学生到了省队后谈恋爱了,想放弃摔跤运动。后来,他通过家访,做女孩父母和本人的工作。最终,这个女孩坚持下来了,并在全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最终被大学录取。
徐教练表示,队员的年龄都在十四五岁左右,处于青春期,有时表现得很叛逆,所以,平时除了训练,我还得找他们谈心、沟通。
与摔跤运动员青春期的烦恼相比,施教练的压力要小些,她目前招的学生都是2013年-2015年之间出生的。在所有体育项目中,体操的训练年龄是最小的,一般情况下,八九岁就要去省队了,十五六岁就要参加国际大赛了。平时,施教练带着队员在马鞍山进行基础训练,大赛前,她会利用寒暑假或节假日,把孩子们带到合肥进行冲刺训练。
学生们常回母校看望老师
两位教练的生活围着训练转,有时也顾不上家。今年9月的一天,夫妻俩都在外地,儿子放学后回不了家,只能在同学家住了一晚。
“孩子从幼儿园中班开始练体操,今年也参加了省运会,还拿了一块银牌。”施教练说道,让孩子练体育的初衷是想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成绩并不是主要的。
和学生在一起待久了,施教练觉得他们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在今年的省运会体操赛场上,王李浩铭具备冲击两块金牌的实力。自由操单项比赛时,他虽然发挥得很好,但最终以0.05分之差屈居亚军,非常遗憾。
下场后,王李浩铭哭了。当时,施教练鼓励他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没有怪你,你在老师心目中就是冠军。后面还有比赛,你尽最大努力比好就行了。”过了一会儿,王李浩铭情绪稳定了许多,他对教练说:“老师你放心吧,我肯定能跳得很好。”最后,8岁大的孩子顶住压力,在跳马项目中取得了冠军。
前段时间,徐教练的第一批学生来马鞍山看望他,感谢老师当年的教导,此举让他非常感动。“多年来,一批批学生经常回母校看望,他们心系家乡体育的发展。”徐云说,从事体育运动,进入省专业队或者国家队只是其中一个路径。
“现在,全国很多大学都招收体育特长生。另外,从事体育的学生将来还可以参军、报考特警岗位、当健身教练等,出路还是挺多的。”施冬妹补充说道。
上图为徐云教练家庭照。(图片由徐云提供)
本报记者汪清
新闻推荐
晴好天气下架 本周降雨降温 后天迎来立冬节气你准备吃点什么?
11月是个“换季月”,冷空气更加活跃,季节也会从凉爽宜人的秋季逐步进入寒冷的冬季。像本周,冷空气来袭,马鞍山又要降温,伴随而...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