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脑卒中,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约200万例患者,且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
■本报记者董磊通讯员王梅
今年10月29日是第13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战胜卒中,再立人生”。据了解,全球每6人中就有1人患上脑卒中,每6秒有1人死于脑卒中,每6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而致残。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约200万例脑卒中患者,且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
为了更好地防治脑卒中,10月27日,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门诊楼前,该院举办了“世界卒中日义诊活动”,该院数名神经内科专家为患者和市民传授科学防治知识,现场答疑解惑。
脑卒中是威胁居民身体健康“二号杀手”
据悉,“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首次发病患者死亡率高达30%,而生存者中又有70%的患者伴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对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根据马鞍山市疾控中心发布的2017年该市居民生命统计信息报告,脑血管病仅次于癌症,是威胁该市居民身体健康的“二号杀手”。
虽然脑卒中患者常见于中老年人,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压力的加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年龄不断提前。
“目前,青年患者不断增加,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马鞍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凤兆海表示,临床上遇到的年轻患者越来越多,有一位年仅26岁的安工大研究生,因熬夜做实验,突发脑出血。还有一位30岁左右的男青年,被送来时已经偏瘫,好在家人送医及时,经过抢救,不仅脱离生命危险,而且没留下太多后遗症。如今,许多年轻人都喜爱熬夜、抽烟喝酒、不爱运动,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增加了患上卒中的风险。正是多种危险因素的累积叠加,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徘徊在脑卒中的边缘。
牢记“FAST”快速识别脑卒中
只有快速识别、科学防治,才能为病
人挽回生命。然而现实中,市民对于脑卒中的救治还普遍存在误区,往往当患者出现卒中症状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未能及时准确识别,从而延误了最佳救治时机。
“患者越早到达医院并获得治疗,生命得到挽救的可能性就越大。”凤兆海表示,有些患者认为,症状轻微,休息一下就会好,根本不重视。更有患者拖了几天后不得已才来医院就诊,结果病情加重,经过抢救即便保住性命,也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遗症。
凤兆海教给大家一个简易识别脑卒中的方法,简称“FAST”法,F、A、S、T分别是脸、上肢、言语、时间四个词的英文单词首字母,通俗地说,如果您发现您的家人或者身边的朋友出现脸部不对称、肢体无力、言语不流利等情况,千万不要留在家中观察等待,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快速送患者前往附近有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就医,让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气温剧烈变化需提防脑卒中
“眼下气温下降,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管收缩,脑卒中进入高发期。有一天来了四五个病人,都是脑出血!”凤兆海表示,脑卒中发病与血压波动有关,换季温差大,要控制好血压,防止脑出血。脑卒中虽然发病急,但其实是一种慢性病,如果年龄超过40岁,又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家族史,最好每年做一次脑血管体检,同时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
据悉,脑卒中多数是由高血压、糖尿病等多重危险因素对脑血管长期损害导致的。另外,吸烟、血脂异常、缺乏运动、大量饮酒、肥胖、营养摄入不合理等也是诱发卒中的危险因素。虽然脑卒中危害大,但可防可治,尤其是预防和筛查非常重要。凤兆海医生说,一定要改变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意识地避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另外,对体内已经形成的病理变化,如颈动脉斑块造成狭窄等要引起重视,定期进行脑卒中筛查,及早发现病前征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这样就能有效地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扫一扫查看更多精彩
新闻推荐
智能改变生活智慧点亮未来 2018第七届海峡两岸(马鞍山)电子信息博览会开幕式侧记
看精彩视频记者王燕10月26日,以“共聚生态福地共筑智造名城”为主题的2018第七届海峡两岸(马鞍山)电子信息博览会在市会展中...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