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到﹃智造﹄ 博望拥抱﹃工业4.0﹄

马鞍山日报 2018-09-25 11:49 大字

□文/王永霞程颖图片由中共博望区委宣传部提供

5D智造谷项目落户,智能工厂替代传统工厂,实现了装备技术、生产流程、订单管理的智能化;“飞毛腿”回乡创业,通过兼并重组,和国内技术先进的科研机构及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合作,曾经的“小作坊”闯出了大市场,固定客户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东向引智,落户博望仅三年,奥特佳就成为该品牌在全球的第三大生产基地,为国内九成以上汽车品牌提供空调压缩机……

从“制造”到“智造”这条路到底有多远?博望企业给出了答案。该区坚持创新驱动、全面培育核心竞争力,正一步步实现从“制造”向着“智造”的华丽转身。

“飞毛腿”

回乡创业,

“小作坊”

闯出大市场

“1—7月,已完成近2个亿的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0%,预计今年将达到3.3亿元。”9月中旬,安徽东海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内,焊花飞溅,机声隆隆,一派繁忙,董事长助理李标一边翻看着报表,一边介绍。

东海机床是博望本土企业。2002年,在外跑了多年业务的孙绵玉,揣着仅有的30万元回家创业。因为博望刃模具生产历史悠久,孙绵玉从小耳濡目染,再加上自己也一直从事机床销售,他决定开一家机床企业。

10万元买地,10万元购设备,10万元盖厂房。同年6月,当时占地仅5亩的工厂正式投产。孙绵玉没想到的是,投产后,订单就如雪片般纷至沓来。7个技师、3个徒弟根本忙不过来,身为老板的他也要亲自上阵,晚上加班到12点是家常便饭。夜里客户的车子在厂外等着拉货,孙绵玉和工人们加班加到早上,发完货,又接着上班。孙绵玉是个地地道道的博望人,骨子里流淌着博望人的勤劳和本分。

“靠拼搏和机遇,东海机床刚一成立就迅速站稳了脚跟。”李标说,初成立时的“小作坊”也一点点扩大。从十几个人的“小作坊”,到400余人的大企业,从年产值不足20万元,到稳定客户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突破3亿元,17年里,东海机床实现了“质”的飞跃。

但孙绵玉也清楚地看到,博望机床企业规模不大,同质化现象严重,尤其是核心技术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中国制造2025”让他看到了希望——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和国内技术先进的科研机构及资金雄厚的大企业进行股份制合作,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企业。

2016年,马鞍山裕祥智能装备产业园开工,该项目是博望区机床产业首个兼并重组项目,实际发起者和大股东就是东海机床。

李标给出了一个数据:公司自第一条生产线建成以来,年销售额从一开始的20万美元到2017年的600万美元,随着今年自动化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数据还将再次刷新。

“众多的博望机床企业都是从销售者到生产者,看似不经意的身份转变,却是供给侧改革中有效供给的必然趋势。”博望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说,有新产品,有新的服务,有新的技术,在市场上立即就能找到需求,让博望众多机床企业的无效供给不断压缩,有效供给不断增加,企业越走越活。

“智能工厂”

代替传统工厂,

机床产业华丽

“蝶变”

今年6月,博望5D智造谷交付使用,8月,马鞍山凯博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设备就开始运转起来。“不用盖厂房,不用买设备,真正实现了‘拎包入驻\’。”公司负责人算了笔账,工厂正常运营需要300台机床,要是全部购买,一台至少40万元,而现在租设备,不仅节约了设备成本,还减少了人工成本。

没有智能工具,就没有智能制造。5D智造谷是基于沈阳机床i5智能机床、智能工厂推出的全新理念“产品”。沈阳机床优尼斯项目总监李鹏介绍,5D指的是数字系统、工业数据、数字化、即需即住和数字经济,5D智造谷主要建设若干个智能工厂和“六大中心”,即行业研究中心、实训培训中心、智能检测中心、产业数据云中心、智能体验中心和再制造中心,整合上下游企业聚集联动,为区域客户提供订单结算、机床联网、在线设计、工艺支持等一整套服务和解决方案,进而实现智能生态共享。

博望素有“中国剪折机床第一镇”的美誉,机床产业基础雄厚,全区机床及刃模具企业2000余家。沈阳机床优尼斯项目总监李鹏说,博望大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愿望强烈,区委区政府为制造业升级做了充足的基础性准备工作,这与沈阳机床5D智造谷项目寻找落地应用的需求不谋而合。

2017年,博望区与沈阳机床·博望智能制造谷项目签约,预计投入i5智能装备6500台(套),总投资35亿元。“5D智造谷不仅实现了工业智造共享,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调整生产设备。”李鹏说,在i5智能工厂,多个智能机床联网,多种生产与管理数据的即时归集,使机器与机器、人与机器,人与制造过程互联成一线,实现对制造过程的全流程管控。

“举个例子,以前工厂拿到订单,要先排生产表,然后再分到各个车间,现在不需要了。订单可以通过平台直接发到设备,并对生产环节、设备状态、质量工艺等进行实时监控,生产结束后,设备将生产报告、生产数据反馈到平台。”李鹏介绍说。

“目前已有3家企业入驻智造谷,后期陆续还有更多企业进来。”据博望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入驻的3家企业来自上海、沈阳等地,这些企业将和博望区本土机床企业一起依托i5智能制造新技术,将“智能制造谷”打造成南京都市圈最先进的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东向

“引智”

,制造业装上发展

“新引擎”

9月下旬,马鞍山奥特佳机电有限公司二期活塞压缩机项目施工现场,也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封顶,明年3月份投产,届时我们生产的压缩机就能适用于德系汽车了。”公司总经理助理黄继平介绍说,与此同时,三期新能源压缩机项目土地平整也已结束,目前邀请了日本专家来设计厂房。

奥特佳是一家南京企业,2015年,南京奥特佳带着10亿元的投资,落户博望区丹阳镇宁丹科创园,建了一个汽车空调压缩机关键零部件基地。从生产单一的涡旋压缩机,到涡旋、活塞压缩机“并驾齐驱”,再到适应新形势,新增新能源压缩机生产线,落户博望仅3年,奥特佳就成为国内九成以上汽车品牌的空调压缩机供应商,马鞍山奥特佳也一跃成为南京奥特佳的第三大生产基地。

博望紧邻南京,自2012年建区以来,就一直坚持东向发展。而在基础设施、要素资源、人文交流等对接要素中,博望的核心优势在于产业。博望是中国刃模具之乡,刃模具产业属于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南京、昆山等地的支柱产业恰好形成配套。

抓产业必先抢人才、谋创新。基于此,博望区东向发展瞄准的不仅是南京的高端产业,还有人才、技术、高校等创新资源,最终要实现的是“南京研发、博望转化”。

2017年,博望区出台了《加快东向发展,实现等高对接,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实施意见》,其中“人才对接”是关键一环。包括建立完善博望与南京等城市合作培养人才机制,加大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引导资金支持。

在《实施意见》的指引下,2017年,博望区与南京工程学院合作共建的马鞍山数控装备研究院中试基地投入运营,研究院与数十家博望企业开展产学研及科技成果转化、高端技能人才培训、大学生实训等合作,成功引进了一批对接型大项目入驻,有力推动了博望机床及刃模具产业的转型升级。

2018年,该区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宁博同城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深化与南京工程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引进南京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外语等重点学科落地。建设双创中心,促进创新创业。

截至目前,博望区与南京工程学院合作共建的马鞍山数控装备研究院中试基地已建成投入运营;上海交通大学博望高端数控机床研发中心1-8月来博望企业调研30余人次,为企业解决各类技术难题;合肥工业大学博望自动化智能研究院已签约,并与东海、中亚、中德等公司合作,共同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与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就企业各类经营人才培养开展合作;与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组建东向发展研究中心,为博望产业升级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新闻推荐

今秋初一新生 3年后迎来“新中考” 生物学、地理、信息技术纳入中考考试在八年级下学期举行考试科目共13门外语降至120分总分增至880分

9月21日,马鞍山市教育局发布了《马鞍山市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中考改革”),对现行的中考...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