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每顿吃什么药细分好,学养生保健变着花样做饭陈国平:22年照顾中风老伴不言弃

皖江晚报 2018-01-12 10:24 大字

陈国平(右)搀着孙慎刚下楼。

1月11日上午9点半,雨山区鹊桥社区三村,陈国平推开家门。“老孙,我回来了。”刚放下手里的袋子,不大的房间里,立马响起了陈国平的唠叨。“早饭吃过了吧”“来,我给你再添点热水”“一会儿再吃根香蕉,这几天又便秘了”……耳旁絮絮叨叨不断,孙慎刚却始终面带微笑。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唠叨,22年里,似乎每天都在重复相似的话题。但他明白,这唠叨的背后,是老伴20多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

老伴脑溢血半身不遂她不离不弃照顾22年

个头不高,短发微卷,穿着一件玫红色棉服,眼前的陈国平看起来比她的年龄75岁稍显年轻。但认识她的人都知道,这20多年来,她是所有邻居中最累的一个,老伴孙慎刚中风半身不遂,她一照顾就是22年,用她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

1961年,陈国平经人介绍,嫁给了孙慎刚,夫妻俩感情很好,几乎从不吵架。但平静的生活被一场交通事故所打破。1995年的一天,孙慎刚坐朋友骑的摩托车,突然发生意外翻到了沟里,导致脑溢血。在医院昏迷三天后终于抢救回来,但左半边身子完全不能动,从住进医院的第一天起,陈国平就挑起了照顾老伴的重担。

“天天帮他练习伸手,买来气功掌给他拍胳膊和腿,身体有寒气,就给他刮痧,别人说有种石头按摩脚心能促进血液流通,我就买了一块,每天早上给他按摩100下。”陈国平说着,拿来了气功扇、按摩石,记者看到,用了20多年,按摩扇边缘的铁丝锈迹斑斑,扇面的象牙白也尽数剥落,露出褐色的内里。

担心中风长期不锻炼会导致四肢功能萎缩,陈国平就经常搀着孙慎刚走动。“一开始站不起来,我就搀着他一只胳膊,他另一只胳膊扶着墙壁,先是练习站,再慢慢练习走,现在他自己拄着拐棍可以自己走,不用别人扶。”

做“吃药备忘录”变着花样烧菜悉心守住一个家

从站起来,到摸着墙壁走,再到自己一个人走,说起来简单,这中间却是诸多波折。从1995年到现在,孙慎刚似乎总是在医院与家之间来回奔波。1998年,孙慎刚又发了一次脑溢血,在床上躺了一年多,陈国平也守护了一年多。脑溢血的病情刚稳定,孙慎刚又摔了一跤,胯部打了三根钢钉,在床上躺了一年半。2013年,他又患上了膀胱癌,前后经过了8次化疗,每次都是陈国平守在一旁,为他擦洗身体,喂饭、端大小便。

孙慎刚每天要吃很多药,怕自己记不住,陈国平做了一个“吃药备忘录”。“每天我把药分好,放在桌上,水倒好,他拿起来就可以吃。”

天气好的时候,陈国平就推着轮椅带着他到附近的公园转转。到公园走上一个半小时后,陈国平先回家做饭,孙慎刚则在楼下和邻居们聊聊天。等饭差不多好了,陈国平叫孙慎刚回家。“老孙喜欢吃肉,但是只能吃少量鱼虾、猪肉、鸡鸭肉。”陈国平说,为了照料老伴,她特地去学了养生保健,每天变着花样做给他吃。

“年纪大了,周围很多人的老伴都相继离世,但至少我的老伴还在,有他在,我就有一个完整的家。”陈国平说,这些年支撑她的除了儿子儿媳的孝顺外,还有老伴的关心。

“虽然行动不灵活,但他时刻帮我分担着家里的点点滴滴,门不灵活,他会告诉我加一点润滑油,无烟灶打开会有老鼠进来,他也会及时提醒我关了。”陈国平说,这些事虽小,但一直温暖着她。

文图/本报记者王永霞

新闻推荐

天寒地冻气温低 示范园区项目建设热情高涨“不降温”

本报消息记者柴胜松通讯员费本慧报道这几天气温骤降,但马鞍山示范园区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却热火朝天,园区各重点项目载体单位采取有力措施,科学迎战低温天气,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效。记者走...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