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如一日精心照料十余名孤残儿童“爱心妈妈”何慈珍让孤儿尽享慈母情
“爱心妈妈”何慈珍和市福利院的孩子们在一起,亲如一家人。
十一年来,她以慈母般的情感,温暖了孤残儿童的心灵;以甘露般的温馨,滋润了一株株枯萎的“禾苗”;她以无私的爱心,被孤残儿童称为“我们的好妈妈”。她就是马鞍山市福利院阳光村“爱心妈妈”何慈珍。
自2006年应聘到市福利院阳光村做“爱心妈妈”,十一年来,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精心抚育10余名孤残儿童,让他们获得浓浓的母爱和家庭温暖。
用辛劳让孤儿们尽享家庭温暖
2006年,马鞍山市福利院阳光村迎来了第一批“爱心妈妈”。当时,阳光村共有36个孤儿和6对爱心父母分别组建成6户爱心家庭。其中,有2户特殊家庭,12个孤儿都是乙肝携带者。起初,这2户特殊家庭“爱心妈妈”的应聘者满口应允,但在阳光村快开张时,却打起了退堂鼓。无奈之下,何慈珍和另一位“爱心妈妈”临危受命,分别挑起了这2户特殊家庭的重担。
和6个非亲非故的、且是乙肝携带者的孩子在一起生活,不怕被传染吗?对此,何慈珍早有心理准备,她和丈夫一起到医院打了乙肝疫苗。回家后,和孩子们在一起同吃同住,精心照顾着他们的生活。
“如果孩子是你亲生的,你会因为孩子生病而舍弃他们吗?”何慈珍说,孩子们虽是乙肝携带者,但她觉得没什么可怕的,因为她深爱着这些孩子,把他们都当做自己的孩子。
今年5月份,该市福利院阳光村再次招聘“爱心妈妈”,何慈珍又被成功录用。新的爱心家庭里,有4个孤儿,大的有十六七岁,小的才五六岁。何慈珍的爱人在马鞍山一家民营企业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工作繁忙。照顾孩子的事,大多落在何慈珍一个人的身上。
每天,何慈珍都要围着这些孩子忙活,她早上5点就起床,帮孩子们洗脸、梳头、打扫房间;按孩子们喜欢的口味做三顿可口的饭菜;送孩子们去学习或进行康复训练,放学后再接孩子们回家吃饭;晚饭后,带孩子们去院子里散步、玩耍,哄孩子们睡觉……一直要忙到晚上10点多才休息。十一年来,何慈珍全身心投入,用自己的辛劳让孤儿们尽享家庭温暖。
记得每个孩子的生日她教育孩子有“方法”
在何慈珍看来,仅仅管好孩子的吃和穿是不行的,作为一个合格的家庭,更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生活。
孤儿马辰达,肢体残疾,与“爱心妈妈”何慈珍在一起生活已有四年多时间。每天早上5点多,何慈珍都会按时给他做好早饭,让他吃饱穿暖,高高兴兴地去上学。
马辰达在马鞍山技师学院学的是动漫制作专业,刚开始,需要准备很多水彩颜料、笔墨纸张等学习用品,何慈珍不辞辛劳,帮他四处采购学习用品,全力支持他学习。
马辰达说,何慈珍妈妈不仅对他们生活上照顾得很周到,还经常督促他们好好学习。尤其让他感动的是,她会记住家里每个孩子的生日,每到一个孩子的生日时,何慈珍妈妈都会买来蛋糕,还特意多烧几道好菜,大家一同祝贺其生日快乐,这让他感到特别温暖。“以后,我长大了,一定要回报妈妈的关爱,为妈妈过一回生日。”
身高1米八的孤儿马辰海,今年17岁,患有脑瘫,和何慈珍妈妈在一起生活了快十年。他说,何慈珍妈妈是个很会教育孩子的好妈妈。几个月前,马辰海因和阳光村的其他孩子闹了点小矛盾,心里特别不痛快。何慈珍妈妈没有马上批评他,而是苦口婆心地找他谈心,耐心地和他讲道理。渐渐地,他心里的怨气没了,心情也变舒畅了。马辰海说,平时,何慈珍妈妈在家庭教育上,很讲民主,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孩子知道怎样为人处世,包容、关爱他人。所以,每个孩子都很敬重她。他们的这个爱心家庭,虽然人多,但大家生活在一起,却其乐融融。这是何慈珍妈妈艰辛努力的结果。
因为爱,所以坚持下来
何慈珍一心扑在孤儿的养育上,而对自己的亲人,却留下了很多的“愧疚”:家里的老人住院、女儿做手术,她都无暇去病床前照料,好在家人和亲友都挺理解她、支持她。
2011年夏天,何慈珍自己生病,在医院动手术,前后治疗了20多天。身体刚好,她顾不上休息,又回到阳光村,忙着照料孤儿们。
曾有好心的亲友劝她,做“爱心妈妈”,收入不高,工作辛苦,不如换份工作。可她却只是微微一笑,“不管多么困难,每次只要听到孩子们围着我喊‘妈妈\’,我就觉得为这个家付出一切都是值得的。”
多年来,何慈珍全身心投入,为十多个孤残孩子奉献母爱。“因为爱,所以我坚持了下来。”何慈珍觉得,作为“爱心妈妈”虽然辛苦,但和福利院的孤残孩子们在一起,她很快乐。因为,她从内心里喜欢这些孩子。
“时间久了,就难以割舍对孩子们的那份爱。”爱心家庭的每个孩子,虽非骨肉却胜似亲生,对何慈珍来说,每个孩子都是她的心肝宝贝。
“世界上最美的是慈母情,她比花儿还艳丽!”十一年来,何慈珍以慈母般的情感,温暖了孤残儿童的心灵;她用无私的爱,用真诚的实际行动履行了“爱心妈妈”的服务宗旨——“用爱心温暖孩子,用真情点燃希望”,如今,她还在尽着“妈妈”的职责,她说,这些孤儿都是她的“儿女”,她一定会把孩子们照顾好。
文图/本报记者廖岚钧通讯员侯俊
新闻推荐
发力全域环境整治实现“六不见” 强化内在功能建设实现“六提升”精雕细琢写好文明创建“经开区答卷”
本报消息记者刘挺通讯员訾小南报道“我们在抓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紧紧围绕创建测评体系,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了文明创建工作。”马鞍山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强告诉记者,在文明创建过程中,经...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