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建设健康马鞍山:我们一直在行动

皖江晚报 2017-05-25 11:22 大字

花山区首个健康主题公园落户花果山。

医务人员正在为居民解读健康数据。

消杀所工作人员正在向市民展示蚊蝇标本,并讲解灭蚊防病小措施。

?2017年5月6日,花山区举办首届秀山湖放松节,市民在做瑜伽。

如何才能强化全民健康意识,养成文明卫生习惯,提升公民健康水平?怎样才能打造文明健康社会,让百姓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从最初的除害灭病、移风易俗等卫生运动,到后来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再到健康城市建设,爱国卫生运动带着岁月和时代的印记不断前行,内涵日益丰富,影响更加深远,但一直紧扣百姓健康所需,探索全面健康之路。

1993年,马鞍山获得“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时至今日,它仍是马鞍山始终保持的一张城市名片。这不仅是一种荣光,更是一种见证。见证着这几十年来,马鞍山市委、市政府以及全市人民为此而付出的努力,见证着这座城市城乡环境、卫生面貌的日新月异,广大群众卫生意识和健康水平的显著提高。

回眸几十年,只为更好地出发。爱国卫生运动是一场切实关系到我们每个人健康生活的运动。而国家卫生城市以及如今定下的“建设健康城市”目标,是马鞍山向着一个能让人们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的城市发展的决心。让我们了解它、融入它;让我们身心更健康,将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起步:轰轰烈烈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动起来

新中国成立之初,祖国大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医疗条件落后,人们卫生习惯较差,为尽快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极端落后的卫生面貌,1952年,毛主席发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号召,在全国范围内发动群众,开展以“除四害讲卫生”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拉开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序幕。1955年,马鞍山铁厂开始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家属区设卫生委员会及卫生小组长,领导和组织全厂职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956年,马鞍山矿区人民政府成立除四害指挥部,翌年12月,马鞍山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下设办公室,负责指导全市爱国卫生运动。随后的4年间,全市各个街道办事处、厂矿、乡以及市属各区局先后成立了爱国卫生组织,将爱国卫生运动引向深入。

反细菌战和“除四害”

新中国成立之初,马鞍山铁厂发动职工、家属开展爱国卫生和除四害突击活动。全矿区64个居民小组开始实行卫生值日制,并以宿舍区、厂区划分区域,实行卫生包干,开展车间、科室、家属委员会卫生竞赛,评选卫生优胜小组、清洁户。

1958年1月,随着市除四害指挥部成立以及万人除四害动员大会的召开,全民行动起来消灭老鼠、苍蝇、蚊子和麻雀。1959年4月,全市城乡再次掀起大规模消灭蚊蝇、大搞环境卫生的高潮,参加人数达21.8万人次。

1960年3月,市委召开9万人广播大会,进一步贯彻卫生工作为生产服务的方针。是年,对全市142处较大蚊蝇孳生场所分别采用封、修、整、填、疏、毒(消毒)、鱼(柳条鱼吃蚊蝇)等综合治理措施,进一步消除了蚊蝇孳生繁殖场所。

坚持卫生工作制度化

从1961年起,马鞍山爱国卫生运动在狠抓食堂、饮食行业卫生的同时,开始大力整治环境卫生。马钢公司以治“乱”治“脏”作为突破口,在全公司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以“三清、五不漏、一条线、规格化”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一时间,马钢生产环境明显改观,车间内外整洁有序,厂区前后花草棋布,文明生产蔚然成风,马钢公司被誉为“江南一枝花”,成为全国工交企业学习的榜样。马钢“文明生产”的做法,推动了全市爱国卫生运动的深入发展,1971年~1975年间,全市仅在国庆、元旦、春节3个重大节日,就发动56.7万人次打扫环境卫生。1978年以后,马鞍山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在市区环境卫生清扫方面,建立起三级清扫网,采取划片包干,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办法,落实了主干道、次干道和居民区的清扫保洁任务。三级清扫网的建立,使全市爱国卫生工作走上了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为马鞍山尽快跨入卫生城市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入整治脏、乱、差

1982年2月,市委召开5万人广播大会,贯彻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指示,提出把“五讲四美三热爱”作为全市爱国卫生运动的主要内容,以治脏为突破口,在大抓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的同时,重点整治市直机关、各大企业、大医院、重点学校以及一些“窗口”厂、店、菜场的“脏、乱、差”,开展创建文明单位和文明“窗口”活动。市政府出台了《马鞍山市卫生管理暂行规定》和奖惩办法,全市部分企业单位结合治理“脏、乱、差”恢复“三清、四无、五不漏、规格化、一条线”管理制度,开展了卫生记分、评奖、挂牌、循环红旗赛等活动。到1987年,马鞍山通过采取创建文明卫生单位活动、扩大三级清扫网、组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制定卫生公约、制作卫生标牌等一系列措施,使市容市貌更趋整洁,市区基本达到“四无五净”(无垃圾、无杂草、无污水、无污物;路面净、人行道净、路边路牙净、窨井盖净、树根墙根净)的要求。

进阶:细水长流融入管理常态健康入万策

轰轰烈烈之后,换来的是融入这座城市每个细胞里的变化:不断提升的基础设施,靓丽整洁的环境,处处醉人的绿意和市民身心健康;得到的是令人备受鼓舞的荣耀——1984年、1985年,连续荣获省辖8市爱国卫生检查评比第一名,1993年拿到当时全国仅有10块的“国家卫生城市”牌匾,收获第一块国家级奖牌,成为2011年以前安徽省唯一获此荣誉的城市。

创业难,守业更难。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仅仅是为了要那块牌子,更重要的是为老百姓做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要通过创卫,让处处好环境,家家过上好日子,人人都有好身体,让老百姓感到幸福,收获希望。经济社会都在“奔跑”前行的马鞍山,始终将卫生与健康放在前面,以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为指挥棒,由市爱卫办牵头,各部门积极配合,坚持问题导向,把群众反映突出的基础设施、市容环境、疾病防控、健康教育等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

这20多年来,马鞍山经历了从突击创卫到长效管理、从约束行为到习惯养成、从单纯抓创卫到综合治理的过程,卫生与健康工作逐渐融入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共同步入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如今,马鞍山已构建起长效管理机制:政府层面,健康要入万策;各职能部门把巩固创卫成果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市精细化管理等工作有机结合,实现卫生城市常态化管理;普通市民参与进来,社区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活动丰富,文明劝导、清扫垃圾、健康宣传的志愿者走上街头。马鞍山的长效管理机制不仅内容越发丰富,涉及范围也更广,收获也越来越多。

夯实基础美了城市

城乡环境清爽多了,卫生死角不见了;马路上流动摊贩不见了,店招店牌整洁有序了;老旧小区焕发出新容颜,健身器材进入各小区……马鞍山结合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市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市容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让这座城市更加美丽。

2015年,马鞍山制定印发了《马鞍山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2015-2020年)》,组织实施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开展环境清理整治活动、切实保障居民饮水安全、大力普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科学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广泛开展卫生创建和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等七项活动,确保整治目标落到实处。

投资5.19亿元实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秀山湖、北湖、恒兴、新市公厕及向阳、南山、钟村垃圾中转站建成使用;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至43.78%,所有道路实现绿化、亮化、美化;为集贸市场定下标准,建设密闭、环保、高效的城市餐厨垃圾收运网络和餐厨垃圾处理系统;对全市107个老旧小区实施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农村改厕工作……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结合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持续推进集贸市场、居民小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占道经营和夜市排档、七小行业等五项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取得显著成效,极大地改善了城乡环境。各县强力推进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坚持开展卫生县城创建、“三线三边”整治和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多部门联合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强化教育改了习惯

城市化的步伐不可阻挡,但城市化建设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挑战。近年来,马鞍山不断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突出重点人群,完善市、区、街道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市民的健康意识逐步提高。

马鞍山日报开辟《健康教育专栏》,马鞍山电台开设《晨间旋律》,市电视台联办《健康生活》,各级网站每年发布健康知识稿件2000多篇……各大主流媒体成为全方位普及健康知识的主阵地,形成了文字、声音、图像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氛围。

深入农村,开展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基线调查和农村小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增强农村健康行为干预;深入社区,准确掌握城市居民健康的基本信息,完善重点人群健康档案,科学分类归纳、综合分析;深入医院,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处方,向患者及家属传播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生活方式;深入校园、企业和工地,突出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知识宣传与控制,落实艾滋病、结核病、乙肝和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让健康教育走入千家万户,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改变居民不良生活习惯。

同时,积极参与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开展慢病示范区创建工作,组织制定健康社区、健康学校等创建标准和考核命名管理办法,建成健康社区58个、健康学校35个、无烟单位56个、健康主题公园2个、健康一条街1个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单位60家。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城乡居民免费获得国家、省、市提供的1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扩大项目范围,规范服务内容,保证服务质量,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

关注环保净了环境

环境污染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顽疾”,是影响百姓健康的严重隐患。对此,马鞍山坚持环保工作“一票否决”,在全市形成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马鞍山市出台实施细则,制定大气污染防治项目清单,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项目进度实施

每月调度,加强秸秆禁烧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并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加强对市重点建设工程、各建筑工地、三产娱乐场所进行突击检查,并依托12369环保举报热线,做到接诉必查,有效控制区域环境噪音污染;解决采石水厂取水口渔船非法停靠问题,清除采石水厂保护区内的砂场、堆放垃圾和居住区等,取缔慈湖河水厂上游一级保护区内运砂码头,投入500万元采购饮用水水质监测设备与环境应急

监测车辆,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编制实施雨山湖、采石河、慈湖河等水系综合整治方案,共投入10多亿元完成了20条水系的专项整治,实现全市所有功能水体,水环境质量均达到功能区要求。

马鞍山还不断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校园内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小餐饮食品安全进行整顿规范。强化餐饮服务环节监管,在省内率先实施餐饮服务远程视频监控试点工作,对市管200余户餐饮服务单位的餐厨废弃物处理实行监管。定期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测,在城市、农村等集中供水单位设立监测点,定期进行检测,确保饮水安全。

主办单位:马鞍山市卫生计生委

马鞍山日报社

总策划:李玉珍刘斐

总统筹:汪国银张承学王贤俊

策划/统筹:谷雨陶宏文

新闻推荐

马鞍山颁发首张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

本报消息记者柴胜松通讯员何平报道“非常荣幸能成为马鞍山‘吃螃蟹\’的第一人,这个证让我增加了归属感。”5月23日上午,三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德籍华人朱恩惠博士高兴地从马鞍山市人社局副局...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