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考前“心理关”咋过?听听专家怎么说

皖江晚报 2017-05-25 11:22 大字

进入中高考备考倒计时阶段,对于考生来说是一场考验,对于家长来说也不轻松。

面对压力,如何释放压力,化压力为动力,对考生来说尤为重要,对家长也是如此。作为孩子考试征途中的同盟,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舒适、轻松的家庭环境,其中有学问也有技巧。

5月24日,记者走进了马鞍山启明心心理咨询中心,采访了中心创始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心首席咨询师肖琼老师,希望肖老师的指导能帮助各位考生和家长朋友走出考前压力的困境,轻松“赢”考。

【考生篇】

平常心看待

保持“   自信心面对好心态

”才有“好状态

一年一度的中高考临近,考生的心理状态也绷得越来越紧。在这最后的冲刺关头,考生们应该如何调整心态,以最佳的状态迎接中高考?“保持好心态,才能有好状态。”肖琼表示,考生一定要抱有“二心”——用自信心化解压力,以平常心面对考试,才能有助于发挥正常水平。

清晨请带着“信心”起床

“自信不一定让你成功,但丢失信心一定会导致失败。”肖琼表示,中高考前夕,如果没有信心会导致考生心理混乱,影响自己的实力发挥。所以,考生要乐观向上,每天都带着“信心”起床。

肖琼说,考生在冲刺期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位;其次,不要在冲刺阶段过多责备自己的不足,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在临考前树立自信。此外,考生们还可以给自己做些心理暗示,比如在书本的封面、书桌前、镜子前等地方贴一张座右铭,用一些积极的语句暗示,增强自信。只有自信,才能避免出现彷徨、胡思乱想,在考试中才能做到冷静沉着、挥洒自如,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高考时间是上午9点到11点半,下午3点到5点。考生如果能在这个时间段内使自己的精力处于较佳或最佳状态,对于考试临场发挥是十分有利的。肖琼表示,考生现在应尽快调整生物钟,把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间调整到与考试相一致的时间段。

“科学备考”以平常心对待

临近中高考,有的考生因情绪过于紧张,总希望时间过得慢些,让自己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最后的冲刺复习,也有一部分考生则希望时间能过得快些,早点考完,也可以早点放松。

“其实,考生应以平常心对待,让心理和身体调节到最佳的应考状态。”采访中,肖琼表示,所谓平常心就是不患得患失,尤其不给自己提出成绩要求。只要以平常的心态看待中高考,严肃但不过分重视,轻松但不轻视,乐观向上,轻装上阵,就有利于水平的发挥。

保持平常心,一定要确定合理的目标。肖琼说,考生要根据自己平时学习的实际情况和自己心理的状况来分析自己的学习实力、学习潜能,实事求是地确定自己的中高考目标。目标的确定应该适度,目标期待过高难以达到会使考生自己产生挫败感,失去自信,进而增加考试焦虑;如果目标期待太低则容易满足现有的学习水平,消磨进取精神,影响潜能的发挥。

另外,在高考备考过程中,考生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缺漏、强项,抓紧查缺补漏,可以结合自己现在的时间以及各科学习的要求,以终为始,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临近高考三五天时,主要是巩固基础知识,不一定非要做太难的题目。在高考的前一天晚上,考生们不要再过多地复习,可以通过看看错题集、检查考试所需文具和相关证件等方式来进行减压,保证休息的时间。

将外界压力变为学习动力

家长和社会对中高考的关注,会使考生产生心理压力。

“适当的放松,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肖琼说,考生要学会优化情绪,调整心态,正确地对待外来的压力,不与他人攀比。心情不好的时候,考生要多想想自己生活中愉快、开心的事情,还可以听听自己喜欢的轻音乐,把积极情绪调动起来。

很多考生考前几天会过度放松自己,这也是不可行的。肖琼表示,在考前几天的放松应该是劳逸结合的放松,学习量可以比平时少一些,但是绝对不能把书本一放了之。

“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考试,对进入状态关系很大。”在肖琼看来,考生若把考试看成是一种挑战,会激发自己进入状态;把考试看成是一种机会,就会以一种珍惜的心情对待;若把考试看成是如临大敌,就会紧张不安。因此,在临考前,考生可以适当地看一看一些高考成功学子写的感受,增强自己的成就动机,从内心中产生一种对考试的渴望,把压力化为应战的动力。

考前如何调整心态不妨试试这三种方法

肖琼表示,第一种叫呼吸放松,通过腹式呼吸,使自己紧张的情绪舒缓下来。第二种叫肌肉放松。右手紧握,然后慢慢放开,去体验放松的感觉,可以舒缓焦虑的情绪。其次是宣泄法。通过向亲人或朋友倾诉自己的压力,让自

己的内心得到调整,或者也可以找一个安静、空旷的地方,放声大哭或大笑,让自己的烦恼全部宣泄出来。第三种是运动抗压法。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两种自己感兴趣并能够坚持的运动方式——散步、打球、踢毽子等等。但不要做剧烈运动,否则会使自己感到疲惫,还可能拉伤身体。

【家长篇】

少说多听 少说多做做孩子最忠实的倾听者和陪伴者

对于第一次经历孩子大考的家长来说,有一些焦虑和紧张是非常正常的表现,肖琼老师表示,作为家长,应该做到少说多听,少说多做,理解孩子的不易,坚持多鼓励、多倾听的原则,做孩子考试征途中最坚固的同盟。

收起“婆婆嘴”,多理解孩子

大考临近,一些孩子可能会出现懈怠懒散的情绪,不想看书,不想做题。这让很多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为了让孩子记住考试的重要性,家长往往把重点放在“说”上,希望通过一段强有力的说服就能让孩子乖乖听话、好好复习,于是天天对孩子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结果越讲孩子越烦,越讲越不复习。

“这就是家长重理不重情的表现。”肖琼说,在孩子出现懈怠行为的背后,往往是焦虑情绪所致。孩子在备考阶段,要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要反复接受大量的测试、摸底考、调考、月考……所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不看书、不复习等行为的出现,是一种焦虑情绪的体现,作为家长,必须要关注孩子的情绪,每天至少花上15分钟跟孩子聊聊天,多聊学习以外的话题。聊天时,家长应多听少说,给孩子一个倾诉的机会,这样既能帮助孩子宣泄情绪,又能换换脑筋,提升复习效率。还可以告诉孩子你看到了他的努力,体谅到了他/她的辛苦,当孩子感受到被父母理解了,情绪就好了一半。多注视、多点头、多理解,胜过千言万语。

不刻意关心,不无形施压

快考试了,顿顿给孩子做大鱼大肉、准备营养品、请假回家全职照顾孩子、停止一切娱乐活动、谢绝走亲访友,甚至邻居发出的一点儿声响都要责怪……在肖琼看来,家长们自认为精心为孩子营造的备考氛围,实则加大了孩子的心理负担,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压力。

“这种突如其来的‘贴心\’会让孩子感觉很不适应。”肖琼说,家长们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一种和平时没有什么两样的常态化的生活,在饮食起居方面维持原有的规律和习惯,适当地从工作和业余生活中抽出些精力照顾孩子即可,切勿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爱太刻意,孩子会窒息,保持平常心,从父母做起。”肖琼说道。

正常时间起居,考前不要让孩子过早休息

不少家长认为第二天就要高考了,前一天晚上早点让孩子睡,因此督促孩子上床关灯,父母房间的灯也关了。其实考生没睡着,父母也没睡着,大家在床上煎熬。有的家长到12点看孩子还没入睡就着急了,甚至给孩子安眠药吃,结果早上叫孩子叫不醒,只好把孩子推醒。孩子脑袋昏昏沉沉,自然对进入考试状态不利了。

“安眠药的药效至少要10个小时。”肖琼说,平时没有吃过安眠药的同学,即使在考试前一天晚上入睡困难,家长也最好不要给孩子服用安眠药。不要提前睡,提前往往睡不着,还会产生焦虑情绪。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其实对每个人而言,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每个人都会对无法预测的事情有所担心,这是人正常的表现。肖老师建议,考试前,家长不要让孩子过早上床,只需比平时提前一两个小时就好。

总之,家长给予孩子适宜的环境、适度的空间、适切的期望和适当的关爱,他们就会在轻松愉悦、信心百倍的状态下走进考场,走向成功!

新闻推荐

推行实施“弹性离校”制度缓解“放学早、下班晚”接孩子难题

缓解“放学早、下班晚”接孩子难题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