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二中四十余载 深情厚谊一生难忘 ——﹃我的学生我的班﹄之访二中老教师
文/黄莹
“二中是我的母校,是培养我的摇篮;二中是我一生工作的地方,我的整个青春年华伴随着二中成长,没有挪过地方,二中是我人生的终点站和归宿。”
这是二中老教师丁瑞平发自肺腑的声音,也是他写在了笔记本上的文字。1957年,二中建校,1958年,作为二中办学历史上的首届高中生,丁瑞平顺利考入了二中。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他便和二中结下了40多年的不解之缘。这份缘,也让丁瑞平珍惜、厮守了一辈子。
名副其实的“老二中”用青春见证二中辉煌
1958年,19岁的丁瑞平从马鞍山一中顺利考入了二中,成为了二中办学历史上的首届高中生。据丁老师回忆,那时的二中办学条件十分艰苦,学校没有操场,没有实验室和图书馆,学生大都住校。由于床很少,大多男生们都是铺上稻草在地上睡。后来又恰逢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师生们一起,一边教书学习一边生产自救……
1961年,丁瑞平高中毕业,响应了学校的号召,他选择了留校工作。教导处职员、校长室文书、秘书、办公室主任等,丁瑞平都做过。
“当时人才是非常稀缺的,那时候一个高中毕业生就算是人才了。”丁瑞平说,在当时,作为马鞍山唯一一所既有初中、又有高中的完全中学,自己能留在二中工作觉得十分高兴和光荣。而这一留,就是39年。
“在二中的这几十年,我和6任校长朝夕相处,大家感情都非常好,我很尊敬他们,也很崇拜他们,他们都为二中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心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丁瑞平说,几十年间,自己亲眼见证了二中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座荒芜的小山坡上开始建设,发展成如今办学实力强、校园环境美、人人向往、个个仰慕、享誉全国的名校。而自己,也从青春年少的年轻小伙变成了的满头银丝的古稀老人,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老二中”。
校史编撰的“志愿者”盼早日成书圆一生夙愿
在丁瑞平老师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二中能出一部属于自己的校史。作为一名“老二中”,二中走的每一步、取得的每一个成绩,丁瑞平都记录在册,而这种记录,早在1984年就已经开始。
上个世纪70年代留存至今,已经泛黄的学生花名册、1966年开始记录,每一年在二中发生的大小事件、取得的荣誉……在丁老师家,那些已经泛黄却带着温度的一本本资料,仿佛时光隧道,打开了人们心中关于二中的温暖记忆,更承载着丁瑞平发自心底对二中的深情厚谊。
“去年知道了母校要举办建校60周年校庆,还要出一本校史,我太高兴、太舒心了。”丁瑞平说,由于种种原因,自己几十年来一直想做但又未做成的事终于成行了。带着这份喜悦,他一口气写下了三篇文章:《忆母校》、《马鞍山二中的开拓者:记首任校长傅佩珍》、《只讲奉献、不求索取:记前任二中党总支书记徐永楷》。与此同时,他还把自己几十年来珍藏的所有资料全部无偿提供给了负责撰写二中校史的校友陶继森,并与陶继森一直保持着联系,时刻准备着为校史的撰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样的鸿篇巨制他做起来实在太辛苦了,作为二中人,我心甘情愿,就算是个志愿者吧!”丁瑞平说,自己经常会去二中与陶继森交流,探讨校史撰写工作的点滴。目前,《马鞍山二中志》的初稿已经出炉,丁瑞平也已经帮助校对了一遍,还将许多错误和遗漏之处进行了修改和补充。记者看到,关于校对中的每一处错误或疑问,丁老都逐字逐句写在了本子上,算是草稿,确定无误后,又工工整整地誊写在了信纸上,以方便给陶继森做参考。字里行间,除了对二中的热爱,还是热爱。
“我在二中的时候二中就已经发展得很好了,二中每一步的发展我都在关注,二中取得的点滴荣誉都让我高兴。”在母校二中建校60周校庆年即将到来之际,丁瑞平也希望,二中可以沿着老一辈二中人打下的坚实基础继续前进,二中的前途能如芝麻开花一般节节高,二中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新闻推荐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坚决打赢环境保护攻坚战持久战 吴行张岳峰左俊孙勇陪同
本报消息记者吴天祥黄洪涛报道5月9日,副省长谢广祥来马鞍山市实地督查指导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并主持召开专题会,听取全市环保整治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对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省政府副秘书长吴行...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