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台创园:打造全国蔬菜育种研发高地 记 者 黄 莹 通讯员 蒋晋翠 黄兴学
研究人员在为不结球白菜花进行人工拨蕾授粉记者 黄莹 摄
和县台创园:打造全国蔬菜育种研发高地
记者 黄莹
通讯员 蒋晋翠黄兴学
2月25日8时,在位于和县台湾农民创业园的皖江蔬菜产业技术研究院里,穿上工作服、戴上口罩、全身消杀后,安徽农业大学教师、硕士生导师唐小燕进入蔬菜育种实验室,开始了她一天的工作。
在唐老师和她所带的研究生们的精心呵护下,透明玻璃培养皿中的一株株小苗青葱翠绿,着实喜人。
“这里有马铃薯、瓜蒌、草莓等植物的组培苗,我们通过人工对它们进行光照周期调整和温度调整,从而缩短育种周期。”唐小燕说,团队正在研发并熟化蔬菜小包子育种技术,可以快速纯合育种材料,有效缩短育种年限,“原来需要五六年才能育出的新品种,现在只需要两三年。”
在短短几公里之外的安徽省和县蔬菜科技示范园,蔬菜大棚里,一株株用于育种的不结球白菜抽薹已有半人高,安农大研究生汪健正用尖头镊子小心翼翼地为白菜花进行人工拨蕾授粉。
“我们正月初六就开始工作了,做农业,时间一点耽误不得!”来自安徽农业大学的汪承刚教授说,授粉是育种的关键,时间把握很重要,技术操作也很重要。目前,他的团队已经收集了近千份蔬菜种质资源,从材料的基因组研究开始,到优异育种材料的创制,利用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手段结合,培育出更多、更优质的新品种,可与进口高端品种相媲美,从而打破国外垄断的局面。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国家高度重视种子问题,下决心要做大做强民族种业,为种子装上“中国芯”,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菜篮子”,和县育种产业发展喜人,制种产业同样也风生水起。
在台创园皖江蔬菜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与安徽农业大学蔬菜育种团队的合作,建成了蔬菜育种研发中心,每年投入研发经费100万元,针对和县种业以常规育种方法为主,效率低、周期长、育种手段滞后等问题,推行育、繁、推一体化工作,重点开展分子育种、单倍体育种、基因编辑育种等技术攻关,建立了高效育种技术11套,开展了乌菜、小白菜、辣椒、酥瓜、萝卜以及和县当地其他特色蔬菜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鉴定等工作。同时,园区企业还与安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展了深度的产学研合作,进行了乌菜、小白菜等高端品种的选育工作,累计培育乌菜、小白菜新品种30余个,并开展了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转化国家发明专利2件,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家,省高新技术企业2家,获批国外专家人才引智基地项目1个,并承担省市级项目10余项。
记者了解到,和县十字花科蔬菜种子占据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份额,其中白菜、萝卜种子占据全国市场的60%以上,是华东最大的蔬菜制种基地,产品更是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并远销美、日、韩等,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向好。“我们要立足自身优势,建立具有和县特色的蔬菜育种研发中心,将研发中心打造成安徽一流、全国知名的蔬菜育种研发高地!”台创园管委会党工委书记李自祥说道。
新闻推荐
柴火锅巴味道香“不为吃锅巴,不绕灶台转。”在和县,群众每顿饭后,都把锅巴积攒起来,晾干装袋,下田劳作随身携带用来充饥。这一...
和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