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跳 “一支舞”:由“配合” 迈向“融合”

马鞍山日报 2019-11-14 04:47 大字

驷马河南,属于安徽和县乌江镇;驷马河北,属于江苏浦口区桥林镇乌江社区。一衣带水的两个“乌江”虽然由驷马河一分为二,却早已胜似“一家人”。

同饮一江水,同吃一粒粟,早在官方“落子”协同之前,驷马河南北两个“乌江”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北“乌江”吃的是南“乌江”产的蔬菜,南“乌江”瞧的是北“乌江”来的医生,南北“乌江”长袖一舞,便是一派“美美与共”。

文/记者 张令琪

通讯员 张代标 常兴胜 郭彤彤

图/由和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南“乌江”的蔬菜上了北“乌江”的饭桌

天刚亮,和县绿源蔬菜种植有限责任公司的员工便开始将昨夜包装好的芦笋一筐筐往车上搬,为的是能让这批芦笋在8点前赶到江宁众彩批发市场。在那里,和县蔬菜有个专门的免费摊位,还有一群等着批发的南京菜贩。只有最新鲜的食材,才能成为厨师们的最爱,最后进入食客们的胃中。

这个联系着皖苏两个“乌江”的纽带便是和县蔬菜。

“最开始我们销往江浙一带,路程远不说,市场情况我们也掌控不了。”和县绿源蔬菜种植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王瑞俊说,芦笋是近几年才开始流行起来的蔬菜,它因具有抗癌成分、农药打得少而渐渐被人们喜爱。“自打进入了南京市场,我们的出货量不断增加,每天下午2点前就能卖掉6000斤芦笋。”

相比江浙沪一带运过来的蔬果,和县的蔬菜更受南京人的青睐。不仅是因为地缘相近菜品新鲜,很大程度上与和县悠久的蔬菜生产历史密不可分。早在清朝年间,和县蔬菜便作为贡品为人们所熟知。在上世纪80年代,和县蔬菜便大批量供应南京市场,当时甚至有这样一句玩笑:“美国卫星在南京城郊拍到了一条很长的货车车队,以为是运送军用物资,其实只是和县人在往南京运蔬菜。”

作为传统的蔬菜生产大县,和县的蔬菜种植规模大、水平高,全县60%的蔬菜销往南京市场,约60万吨,占南京市场需求量的10%左右,是南京地地道道的菜篮子和后花园。家住和县城南的李奎种菜30多年了,近两年他种的粉果西红柿在南京卖得很好。“这算是西红柿的老品种了,口感好,缺点是不耐储存,销往南京是首选,南京人喜欢吃。”李奎的蔬菜很畅销,清晨六七点便有小贩来收,转手就出现在了南京的市场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讲究“溯源”,种子的好坏往往直接决定着蔬菜品质的高低。在这一点上,和县善厚镇气候温湿、光照充实,环山地貌自然隔离,是种子质量优和纯度高的先决因素。其小青菜繁种历史悠久,每年全国40%的小青菜种子产自和县,产量384万公斤。

另一边,离着不远处的南京农业大学有着全国近90%的小白菜种质资源,如果将这二者结合,是不是就能产生1+1>2的效应了呢?在当地政府积极促成下,以南京理想种业公司为首的和县制种公司落户善厚镇,不断加强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利用善厚镇独特的环山地貌,积极培育新品种,占领国内、国际高端市场,让和县品质成为良种的标杆。不仅如此,和县立足一产、接上二产、连通三产,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聚焦台创园食品加工建设,重点发展速冻蔬菜、净菜配送、中央厨房、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同时,将和县农业嘉年华、蔬菜博览会、温泉度假村、乡村农家乐等打造成一个个特色旅游项目,吸引着包括南京等周边游客观光体验,近距离感受舌尖上的和县。

北“乌江”的医生坐诊南“乌江”的诊所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医生程志近来日日往返于和县和南京之间,说得再精准一些,就是来和县人民医院“上班”。

不过,他可不是普通的坐班,而是将南京先进的医疗经验一并带了过来,让更多患者因此获得宝贵的救治时间。“前两天有个病人得了胰腺炎,来和县人民医院求诊,经过会诊发现他是副主动脉夹层,需要做床边血液净化治疗,可县医院的技术水平有限,于是我立马联系南医大二附院,为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尽快转诊,9点会诊,12点就转到了南医大二附院,速度还是很快的。”程志说的正是和县与南京部分三级医院开展的“医联体”合作。

除了能同步共享先进诊疗经验,“医联体”更多体现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说白了,就是分级诊疗模式,让不那么严重的病人在基层医院救治,让病人看病的结构逐渐理性化,而不是一窝蜂挤在大城市的医院里。“有很多疾病通过技术的提高是能够治愈的,我们希望能够改善这一点,把大城市更多的医疗资源留给那些真正患有疑难杂症病人。”

像程志这样来和县医院上班的还有很多。早在2016年,和县和南京地区医院就签订过医联体协议,而后陆陆续续有不少医院加入。专家根据患者病情,尽量把患者留在医院治疗,让和县患者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南京大专家的精心诊治。同时,南医大二附院还定期向和县人民医院ICU派驻专家指导工作,按月轮班,为和县人民医院ICU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南京明基医院也定期派驻医护专家协助和县人民医院血透室日常工作。“目前,有各大医院专家14人长期在我院固定门诊或查房或带教指导,有力地推动了我院薄弱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和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韩亮介绍说。

真正利民的举措,老百姓自会用双脚投票。“过去看个病不放心总想往南京大医院跑,看病、做检查、拿报告单往往要跑好几趟,劳心劳力,现在南京的医生到了家门口,我十来分钟就能到县医院瞧上病了,多方便啊!”不仅是看病方便,家住和县的王女士拿出了医保卡,“我是新农合参保人,在南京住院医保只能报30%,在和县县医院住院能报70%呢,有医生来坐诊我自然是双手赞成。”

本来就不远的“两家人”,因为“医联体”走得更亲近了,泌尿外科、介入中心、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影像中心、耳鼻喉科——一系列科室通过南京医生介入,变得更加精准、有效。通过和南京各家医院在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医院管理等方面开展合作,和县整体提高了医院管理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

南北“乌江”舞动文旅深度融合

别看一条驷马河划分了皖苏交界,两地的老百姓却亲密无间。

段雪萍,和县乌江镇广场舞第一人。因广场舞跳得好、教得好,其闻名于皖苏边界的两个“乌江”。

11月4日,应浦口区桥林镇乌江社区邀请,段雪萍带着她的“人马”,身穿演出服、手提演出道具,三五成群从安徽乌江跨桥步行到江苏乌江,参加乌江社区的文艺演出。

来自江苏的邀请,一年有十多场。“我们两家(乌江)就隔着一条河,人员经常往来”,段雪萍很是自豪说,“我不仅教会很多本地人,江苏那边也有很多人过来跟我学。”段雪萍这话一点儿不虚,她的名气越跳越响,慕名而来的人有很多,其中就不乏从驷马河对岸来的乌江人。

“她有舞蹈功底,跳得好,我们经常邀请她带队过来交流。”浦口区桥林镇文化站站长马星说,今年8月,浦口区体育局主办的第五届运动会(街道部)广场舞比赛,其中一段广场舞《最美的中国》就是段雪萍这支队伍带来的。

文化相融总是潜移默化的,来往久了自然也就会心有灵犀。

怎样来往呢?和县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办法,让宁马两地官方、民间文旅交流合作愈加频繁。“宁马书画摄影交流展”“南京浦口求雨山文化交流”“南京开心茶馆演出”“史记项羽研究”“纪念林散之诞辰120周年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暨安徽省林散之书画院落成典礼”“新龙门客栈(江苏省话剧院)”等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开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和县市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使得和县与南京文化“亲上加亲”。和县第六届乡村旅游月“最美廊道”南京都市圈大学生半程马拉松邀请赛,邀请南京东南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南京都市圈8所大学近千名大学生来和体验赛道。和县通过发放明信片、旅游优惠套票、和县旅游地图、文化衫以及赛事摄影等多种形式,更好地向大学生群体宣传推介了和县的文化旅游资源。

近年来,和县文化旅游体育局一直瞄准南京市场,努力打造成为南京后花园。今年,和县又根据自身特点,着力打造香泉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项目、和县祥云涧度假区项目、鸡笼山半月湖景区提升工程,建成后将形成一整块田园风光体。未来,和县将借助修建完善的路网,积极开发观光游线路,加大对民宿、田园风光、休闲养生等项目的扶持与培育力度,进一步提升“自在田园,畅游菜乡”的城市品牌形象,让“文化”带动宁马两地向同一个明天迈进。

新闻推荐

和县: 走进田头“解民渴”

和县历阳镇东河村是当地蔬菜大村,共有大棚蔬菜近5000亩,日常用水主要来自宝塔河、冯湾河两条河流。由于今年降水减少,村民用...

和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