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机遇为耕者谋利 重实干让食者心安 ——马鞍山市全面推进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马鞍山日报 2018-05-23 10:06 大字

国家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省和县金城米业有限责任公司

马鞍山市市级成品粮储备仓库

□文/邓婷婷

五月的马鞍山,一望无垠的田野被麦田和油菜地覆盖得严严实实。沉甸甸的麦穗泛起微微金浪,饱鼓鼓的油菜秆随风摇曳,在旁劳作的人们喜上眉梢,处处洋溢着大地的欣荣和丰收的喜悦。

更加振奋人心的是这样一组数据: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2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05万吨,年消费粮食85万吨,马鞍山市的粮食安全之基正越扎越牢。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以安为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世事变迁,粮食安全却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第一道保障线。近年来,马鞍山市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关于粮食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县财政加大投入,粮食部门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不断强化宏观调控,深化体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流通效率,有力地保障了新时代区域粮食安全。

马鞍山市将紧贴粮食流通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围绕打造“粮食流通现代化”的目标,着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物资储备体系,推动马鞍山市粮食流通事业健康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战略砥砺前行!

抓收储增仓容夯实粮食调控基础

站在田埂上,望着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的小麦,博望区丹阳镇的小麦种植大户尹锡金喜笑颜开。“前些年大丰收了,还要愁着往哪儿卖、在哪儿储,现如今不同了,种多少收多少,我们是种得踏实、收得省心。”他说。

以前,由于硬件设施不到位,粮食储存仓库吃紧,农民种粮不易,卖粮更难。为保证粮食颗粒归仓,近年来,马鞍山市抓住国家和省实施“粮安工程”、粮食仓储物流项目机遇,不断加大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提升粮食储存能力。马鞍山市先后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项目资金9373万元,市、县两级财政配套投入3823万元,加上企业自筹资金9420万元,共投入2.26亿元,建成高大平房仓45.5万吨,维修改造危仓老库12.9万吨。截至目前,马鞍山市拥有一定规模粮库的企业71家,粮库总仓容168万吨、油罐总容量11.3万吨,全市粮食仓储设施面貌焕然一新。

不仅要有仓存,还要存得好。改造过程中,马鞍山市储备库积极采用国内先进的防水防潮、密闭保温技术,配备环流、机械通风、电子检测、粮食传输、检化验等系统,实现科学管粮,好存粮、存好粮。马鞍山市还按照省里统一部署,积极推进“智慧皖粮”信息化建设,成功实施了一期和二期工程,建成1个信息化市级平台和4个示范库,正在实施第三期“智慧皖粮”信息化工程,45个基层库点信息化建设全面铺开。到今年底,随着第三期信息化工程完工,马鞍山市所有的国有规划库点和较大的民营加工企业将实现信息化管理全覆盖,视频监控、粮情监测、出入库管理等将实现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

充裕的仓容能力、科学的仓储管理,也为政策性粮食收购腾出了空间。近几年来,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进一步增强政府掌握储备粮源和调控市场能力,马鞍山市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扎实做好政策性粮食收购工作,落实“五要五不准”收购准则,让农民卖明白粮、卖放心粮、卖舒心粮。五年内国有粮食企业共收购政策性粮食逾210万吨,为种粮农民增收4亿多元。

储备功能完善、品种结构优化、储存方式灵活、储存企业多元的粮食储备安全体系日渐形成,有效保证了广大市民的应急供应需求。目前,全市已建立市、县两级粮食储备,且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粮食储备规模,并建立起了一定数量的市级成品粮、油储备;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应急配送中心2个、应急加工企业16家、应急供应网点79个,初步建立起覆盖市、县、乡镇三级应急供应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马鞍山市还设立粮食应急专项资金,健全各种应急保障体系,制定了粮食应急保障工作预案,建立了政府、部门、企业三方应急协调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密切关注各类突发事件,开展粮食应急保障演练,保证在突发应急状态下,市场粮食应急供应反应快速、有效应对。

兴产业畅流通稳定粮油供应市场

眼见又到一年粮食收购季,马鞍山市各地的粮食经纪人也开始忙活了起来。收割、运输、烘干等一系列服务,他们都可以代劳,有效地解决了种粮农民尤其是小农户的服务需求,成为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社会化服务中坚力量。据悉,马鞍山市各类粮食经纪人已发展到64家,建设有粮食烘干设施734台套,拥有大小运输、收割车辆数百台套,基本实现了收割、烘干、运输全覆盖。

从农户到粮食经纪人,再往下追溯,国有粮食企业、民营粮食企业逐渐登场。近年来,马鞍山市主动作为、大胆探索,在全省带头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通过企业撤并重组,集聚要素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2015年,市直粮食企业率先组建粮食集团公司。三县国有粮食企业中有8家企业,吸引民营资本参与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一改过去资产资源流动性不足、管理体制僵化等弊端。

从“小舢板”发展到“大舰队”,马鞍山市以国有企业为龙头,民营企业、粮食经纪人共同发展的市场主体队伍愈发壮大。在此基础上,市粮食局紧紧抓住国家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有利时机,迅速调整经营策略、转变经营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品牌建设为引领,以粮食加工转化为引擎,以全产业链模式为路径,加速实现粮食行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马鞍山市立足各地实际,从打造“含山大米”等品牌入手,不断完善粮油的生产体系、标准体系、销售体系,加快资源整合。鼓励引导粮油加工企业积极参与和主导组建专业合作社,以“企业+合作社+基地+订单农户”模式开展土地流转、订单收购,努力掌握优质粮源,延伸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了以华安食品为代表的年处理油料45万吨的油脂加工业,以金城米业为代表的年处理稻谷100万吨的大米加工业,以黄池食品、达利食品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业等产业集群。

品牌建起来,更要打出去。马鞍山市巧妙运用“加减法”让粮食流通环节越来越畅。拓宽销售渠道为“加法”:2012年,马鞍山市与浙江衢州市粮食局加强合作,成立“马鞍山网上粮食市场”,率先打开粮食电子商务市场,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积极参与推动地区间粮食经济协作,与江苏、福建、浙江等粮食销区开展产销合作;推进郑蒲港粮食指定口岸建设,将其打造成安徽省沿江粮食物流通道上的重点节点。减少流通成本为“减法”:马鞍山市积极推进以粮食散装、散卸、散储、散运为主要标志的粮食流通节本增效方式,全市粮食“四散化”比重达80%以上,其中国有粮食企业“四散化”达到了100%。

据统计,2017年,全市粮油加工业年产值超100亿元,全市培育出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粮油类)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粮油系列产品达180多种,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安徽名牌、省著名商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称号产品达40多个。在市区先后培育出主食厨房配送中心3家、直营店36家,打造出“放心粮油”配送中心3家、经销店71家。

强监管严考核落实粮食安全责任

2018年,马鞍山市25个规划储粮库点有了自己的“库长”,粮库在生产管理中遇到困难,出现违规违纪等苗头,员工及其他群众都可直接向库长反映,马鞍山市粮食仓储管理也由“散打”变为“专攻”。这样的创新在

安徽省当算率先,也是马鞍山市压

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的重要举措。

根据粮食“库长制”实施方案,马鞍山市在市、县分级设立总库长和副总库长,市、县所属粮库(粮站)设立库长,并分级设立库长制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市、县总库长、副总库长负责本区域所属的粮库监管工作,协调解决相关的重大问题,监督、考核下一级库长履行职责情况,强化激励与问责。库长负责对应粮库的监管工作,监督安全储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同级库长制办公室进行报告。“库长制”还建立了库长联席会议制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时组织市、县级总库长、副总库长、库长和相关负责同志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协调解决粮库监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粮食“库长制”,是对近几年来实施的“粮安工程”、“智慧皖粮”信息化建设、“星级粮库创建”的延伸,进一步规范了粮食管理仓储工作,实现了仓储管理精细化、标准化,促进粮食仓储管理上水平、上台阶、上档次,其也被纳入到全市粮食工作目标考核中。

近年来,马鞍山市以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为抓手,始终将粮食安全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对年度粮食工作任务进行层层分解,签订粮食安全目标责任书,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实现储备粮油管得好、储得实、调得动、用得上。

马鞍山市还坚持以加强监管机制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粮食流通监督检查部门协作机制作用,加强对粮食质量和动态储备的监管,强化粮食收购、储存等环节的监督检查。马鞍山市成立了市、县两级粮食部门粮食监督检查机构和政策法规机构,建立了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了粮食行政执法体系和工作机制,组建了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执法支队,所辖三县建立了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执法大队,形成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合力,有力地维护了粮食流通市场秩序。

新闻推荐

点面结合加大固废整治 截至目前,和县已清理零散建筑垃圾13处、垃圾40余吨

本报讯(记者陈义山通讯员许元圆赵婷婷)4月16日下午,和县历阳镇双严社区天然气中转站至共义墓路段被人偷倒成吨的建筑垃圾,严...

和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