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适应新常态 实现地方志事业新发展

宣城日报 2015-03-16 13:00 大字

改革开放以来,宣城市地方志事业迈上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地方志事业发展面临新机遇,进入新常态。

地方志工作新常态下的主要特点

第一,地方志事业出现新格局。过去地方志承担的主要任务是组织编纂志书,工作性质单一,工作领域狭窄,工作格局有限。而今,地方志工作已经形成志书、年鉴、资料库、方志馆、地情网和开发利用“六位一体”的工作格局。

第二,地方志事业发展形成新机制。2006年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标志着地方志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随之而来的是地方志工作机制出现新转变。市方志办在组织实施好本级工作的同时,重视抓好对有关部门和县市区方志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依法敦促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履行修志职责,依法向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征集地方志资料,依法审查验收志书,依法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

第三,地方志资源利用出现新形式。过去方志办修完志书就完事大吉、束之高阁“一修了之”。如今市县方志办主动加强与新闻机构的互利合作,运用大众传媒宣传地方志工作知识和成果。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站等平台,将地方志成果与社会共享。

第四,地方志功能有了新认识。历史上的地方志功能主要是“辅治”,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地方志功能普遍解释为“存史、资治、教化”。在当代,地方志为地方发展战略研究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爱国主义教育和地情教育提供素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新常态下,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努力方向

第一,坚持把志鉴编修作为基本任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地方志文化产品。认真总结一轮、二轮修志工作经验教训,为下一轮修志做好准备工作,重点是理论研究、资料收集、队伍培训等。指导和服务部门志、行业志、专题志、乡镇志编纂,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各类志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扩大地方志编修的社会参与度。年鉴工作是地方志工作的增长点和支撑点,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年鉴编纂的业务交流、培训和指导,规范年鉴编纂流程,建立健全年鉴质量评议和审查机制,把年鉴编成翔实可靠的年度地情文献。

第二,加大对地方志工作基础设施的投入,更好地发挥地方志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密切与党政机关、高校、图书馆、博物馆、行业协会、企业、民间组织和社会人士的联系,大力拓展资料搜集范围和渠道。建立和完善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加强地方志资料的集中收集、保存和管理。加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实现地方志资源数字化、网络化,为社会提供便捷的地情信息服务。开展与兄弟市方志馆建设的经验交流,推动方志馆建设的规范化,努力将方志馆建成地方志和地情资料收藏展示中心、地情研究咨询中心、地方文化对外交流中心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基地。

第三,深入挖掘地方志资源,充分展示地方志文化魅力。继续通过编写地情读本、开展专题研究,为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提供服务。集中力量汇编新旧方志中有关典型人物和代表性资料,为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支撑。积极开展地情研究,编纂出版地情资料和地情书籍。主动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加大对地方志工作、地情信息和地方志文化、地域文化的宣传力度,满足社会各界对地方志文化资源的需求。

第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推动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人才队伍素质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是强化责任意识,用实际行动和工作业绩来落实十八大精神,推动地方志工作发展,为宣城文化强市建设做出贡献。二是注重学习,坚持在工作中学用结合,不断充电、加油,全面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能力水平、人格修养等。三是加强创新,不断改进地方志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体现地方志工作与时俱进的新面貌。四是加强交流,包括系统内交流和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流,在交流中增长见识,提升才干,从而更好地传承文明,履行方志人职责。

(作者单位:市方志办) 

新闻推荐

市经信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稳定工业增长

本报讯 为应对经济形势不断下行的压力,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市经信委认真谋划出实招,综合施策保目标。强化运行调度。市经信委领...

和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