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出一本纯粹的书

芜湖日报 2014-02-28 10:25 大字

转眼间,我从事文学创作已有30年了,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上也发过数百篇作品,还出版了好几本文集,获得过几次小奖,甚至有几篇小说还被改编成了电视剧,至少在地方的文学圈里也算“小有名气”了。但随着岁月的推移,阅历的加深,渐渐觉得过去所写的作品、所出的文集多少有些美中不足,譬如我的第一本文集《太阳雨》就是小说散文合集,之后出版的散文集《水乡流韵》《相聚是缘》中也夹杂着好几篇小说。于是,我常常萌生出出一本小说专集的念头。

之所以选择出版小小说专集,是因为我对自己的小小说作品还比较有信心。这些小小说曾发表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上,几乎遍及每一个省市的报刊,好多篇还被国内权威期刊转载过,有些篇章至今仍经常被人提起。心里一激动,就选了100篇小小说编成了这本文集——《天意》。

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又在农村中学当了16年的乡村语文教师,后来才改行到县新闻单位当编辑记者。然而,在完成繁重的新闻采编任务之余,我一直没有放弃文学创作,还利用作家协会的身份和县报副刊的平台培养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他们中许多人现在也已小有名气了,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文友们都说,我的小说故事性强,幽默诙谐,阅读时感到很轻松、快乐,我私下也有同感。小说要有对社会生活的深层思考,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我虽有同感,但更多的时候,我倾向于给读者带来生活的愉悦,不喜欢故作深沉。我的许多小说都曾发表在非常流行的故事类报刊上,我常引以为荣。个别小说篇幅较长,我都作了删减,控制在2000字左右,在我看来,超过3000字就不能算小小说了。

《天意》是我写的一篇小小说,讲述一个全身瘫痪的婆婆,因儿子不在了,又不愿拖累儿媳,总想一死了之的故事。因为婆婆瘫痪了,连自杀都没有办法;而儿媳看似每次都在帮助婆婆“自杀”,但实际上每次都是用“善意的欺骗”化解了危机。最后,婆婆觉得她“自杀”不成,是因为老天爷不希望她死,是“天意”。这篇歌颂新时期婆媳关系的赞歌式小说,虽然发表在本地的内刊上,可发表之后却意外地被《微型小说选刊》转载,所以我倍感欣慰。我用《天意》作为书名,其实更想表达我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这些小小说,创作于各个不同时期,有的创作较早,但因为自己满意,或者当时发表的报刊层次较高、影响较大而被收录了;有的是新近创作的,还没来得及在报刊发表,更多的是我感觉比较满意的作品。当然,这并不妨碍读者的见仁见智。

感谢许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我的老师、朋友,你们的鼓励给了我文学创作的动力;感谢热情的读者朋友,你们的鞭策使我一直跋涉于文学创作的寂寞之途。虽然前途依然艰难,但只要有你们的关心和支持,我将继续前行。

朱幸福

新闻推荐

南北统筹“并肩跑” 幸福民生“再加码”

□本报记者 赵丹丹10月17日早晨,裕溪口街道80岁老人汪月兰早早来到新裕路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健身康复室,老人坐上按摩椅,她告诉记者...

和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出一本纯粹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