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晚霞湖畔新农村

甘肃日报 2013-11-18 20:18 大字

晚霞湖畔新农村

本报记者 周者军 通讯员 许成儿

11月10日,细雨霏霏中的西和县姜席镇晚霞湖畔,烟雾蒙蒙,如诗如画。

行走在湖畔的谢庄、姜窑、青沟、董堡等村,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通到家家门口,一盏盏造型别致的太阳能路灯排列在道路两边,一个个青瓦白墙、斜屋顶,颇具秦汉风格的农家小院掩映在树林之中,让人仿佛置身画里。

走进谢庄村村民谢问问的家,感受到的是红红火火的生意和幸福的生活。

谢问问经营着一家名为“谢家园”的农家乐。在“谢家园”,记者看到,谢问问和妻子正忙着招呼客人。妻子给客人端水泡茶,谢问问则在干净的厨房里洗菜、切菜、炒菜……不一会儿工夫,热气腾腾的红烧肚块、清炖土鸡等独具农家风味的菜肴就摆上了餐桌。

“今天中午有三桌客人,生意还不错。”谢问问高兴地说。

谢问问告诉记者,以前家里主要靠种玉米维持生计,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曾有过开办农家乐的想法,可由于路难走、房子旧、缺资金而放弃了。近3年来,随着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子里的公路硬化了,房屋新修了,村容村貌改善了,来晚霞湖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去年,在政府的扶持下,他家开起了农家乐。

“6月到10月,是旅游旺季,每月能收入1万多元,我们一家人的生活跟着大变样了。”谢问问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谢问问一家生活的大变样,得益于政府对晚霞湖区6个村进行的文化旅游型联片扶贫开发暨新农村示范典型的打造。

晚霞湖区山水一色、植被良好,虽距西和县城只有4.5公里,可由于基础设施滞后、没有进行规划开发,过去多年,库区周围的6个村全都是县上扶贫开发的重点村。

近年来,西和县把晚霞湖纳入统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立足库区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实施晚霞湖区连片扶贫综合开发,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了湖区扶贫开发步伐,使湖区6个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湖区旅游设施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为把6个村打造成全县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的示范点,从去年开始,西和县又投资1000余万元,对晚霞湖区的6个村进行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将民居风格改造与湖区风景相结合,并将乞巧文化融入村庄的建设当中,建设了乞巧文化展览馆、乞巧剪纸大型浮雕。同时,大力发展半夏种植、农家乐、大棚蔬菜等产业,群众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在湖区南端的姜窑村,记者来到村民姜克尚家,宽敞的农家院落里有自来水、太阳灶,房顶上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正房、厨房收拾得整整齐齐,家电、家具一点也不落伍。

“在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我们村家家户户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尤其是天晴的时候,坐在家门口看着倒映在湖面上的村子,心里感觉特别舒坦。”姜克尚喜滋滋地说。

走出姜克尚家,雨越下越大,坐车返回途中,透过车窗回望,晚霞湖笼罩在雨雾之中,湖周围影影绰绰的村庄如水墨画一般,让人流连忘返。

新闻推荐

西和麻纸:延续千年古韵

西和麻纸:延续千年古韵麻纸制作传承人刘智慧小心翼翼地在抄纸。房前屋后都是麻纸晾晒场。同治年间麻纸手抄本。锤打工序依然沿用。选购麻纸的客商络绎不绝。胡凤钰给邻居示范“吹气上墙”的诀窍。...

和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晚霞湖畔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