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兴城”给力“进军百强”
“十一五”期间,我县按照“快工强县,三产兴城,优农富民,融入合淮,与市俱进”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三产兴城”战略,采取多种政策措施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和提升,商贸流通业已成为我县经济增长最具竞争力的重要动力之一。
据县商贸委负责人介绍:五年来,全县商贸流通业总量不断增加,发展领域不断扩展,新兴服务业不断涌现,商贸流通业的影响力和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断强化。截止2009年全县已有商贸流通业企业、单位1851家,个体经营户10560家;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0年将达22亿元,增长17.8%。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增长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向好。三次产业比例2009年已调整为28.7:47.8:23.5,2010年将调整为21.8:53.3:24.9,工业主导地位凸显,商贸流通业的较快发展,使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在全县的经济增长中,推动力明显增大。全县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为46332人,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中以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业增加最快,为增加社会就业岗位作出了贡献,成为吸纳下岗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主渠道,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增加困难家庭收入做出了贡献,有力地支持了第一、二产业的调整、提高和发展。
随着县内工业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县域内外贸进出口企稳回升,商贸流通网络初具规模,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各类业态精品纷呈,亮点凸显,并且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坚持繁荣活跃城镇商贸和培育挖掘农村消费潜力两手抓,有效促进了城乡消费同步增长。目前,全县已有外贸进出口企业35家,其中有实绩的28家,为出口创汇做出了贡献。全县共有集贸市场57家,营业面积11.8万平方米,县城及乡镇所在地具有规模和特色餐饮业已达100多家,新建、改建区域配送中心10家,乡村“农家店”629个,培育特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29个,农村综合服务社30个,城乡流通网络日趋成熟。物流业稳步发展,已引进的物流企业有三十头光太物流、岗集国力物流、宏胜物流、水湖的润民物流,德丰物流和下塘镇水产冷储物流库等,将各类物资配送到各乡镇和县外,充分发挥了大商贸大流通作用。2009年,全县商贸流通业实现增加值5.52亿元,比2005年的2.17亿元增长1.5倍,表明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起着持续稳步的促进作用。
针对我县目前商贸流通业初具规模的现状,按照进军全国百强县的总体要求,“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县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将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导力量。“十二五”末,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划年均递增20.1%,达到55亿元以上,确保年均递增22.2%,达到60亿元,争取年均递增25%,实现70亿元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争取年均递增45%,到2015年实现2亿美元以上。
按照发展目标,我县确定“十二五”商贸流通业发展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为主线,推进传统商业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以融入合淮经济圈为目标,按照“整体规划、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协调,资源共享、利益共有,重点突破、逐步推进”的方式,实施“轴线发展、三片带动”(轴线:合淮、合水路;三片:南部北城、北部县城、中部下塘、吴山等镇。),提高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市场流通体系,积极扩大城乡生产生活消费,大力扶持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实现商贸流通业的快速转型和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我县实际情况出发,考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的重点是:建设南北双城核心消费中心;抓好外经外贸工作;进一步发展现代物流业;全面发展农村服务业;加强市场建设,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增长点。(杨维礼)
新闻推荐
近年来县环保局坚持以“四个着眼”安排和确定好环境宣教工作,收到良好成效。一是着眼观念更新。深入抓好新时期环保工作的新理论、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等的宣传报道,引导企业与群众正确认识环境...
和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