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长三角“白菜心” 马鞍山如何美美与“共”?

皖江晚报 2021-11-01 01:12 大字

志愿者在“邻里节”现场帮市民磨剪子。(资料图)

打造长三角“白菜心”

马鞍山如何美美与“共”?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增进民生福祉,从来都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马鞍山市第十次党代会上,“民生”成为党代表们关注度最高、热议最多的高频词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马鞍山未来五年发展的“民生棋”走势明确:树立美好生活标杆,打造百姓富的“白菜心”。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一个个被破解的民生难题,一块块被补齐的民生短板,一项项百姓拍手叫好的社会治理创新举措,一幕幕举手投足间可见的文明新风……在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全国文明城市马鞍山蹄疾步稳。

幸福指数“节节高”

看着一天天拔节生长的楼房,小河西棚改居民姜茂兰的内心有说不出的激动。

“每天都盼着呢,希望可以早点住进去,我一定把新房布置得美美的!”姜茂兰的言语中充满了期盼和幸福。

64岁的裴亮春因为突发心肌梗塞,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不仅转危为安,花费也不多。这得益于马鞍山市推进的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改革政策。

夯实民生之本,补齐民生短板,马鞍山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就是最好的例证。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国际华城二村的景观木桥已修复”“小区更换200余个监控摄像头”……近日,在华城社区的工作例会上,通过交流讨论和实地检查,好几件居民之前反映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暖了心窝、美了心情。

“聚焦民生保障,要紧密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只有始终关注民生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马鞍山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郑蒲港新区白桥镇党委书记陈自杨感触颇深。

“必须牢记为民宗旨,回应群众关切。”这是在马鞍山市第十次党代会市委报告中,总结过去五年的经验时的一句话,是经验,也是财富。

民生稳则社会稳,民生稳则预期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马鞍山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免除了买菜烧饭的后顾之忧,81岁的蔡龙华和老伴在社区老年食堂解决了就餐难题;得益于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大学生张远国顺利走进博望一家智能装备企业就业;无需舍近求远,一年级新生骆永鑫开心地进入了东苑小学教育集团国际华城分校读书,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人民至上、共同富裕之路,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马鞍山市马不停蹄、未来可期。

文明程度“步步升”

深秋的马鞍山,美不胜收。大街上、公园里、长江边,市民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和城市建设的美好,舒心惬意。

做文明优雅的马鞍山人,需要市民共同的努力。

从中部地区首个“全国文明城市”,到“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再到吹响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号角,文明创建早已深入人心。正如家住大治村的市民杨晓玉所言:“文明创建人人有责,创文明城、做文明人,我们义不容辞!”

创建为了谁?创建当为民。通过文明创建,市民的许多烦心事、难心事被解决,“文明有礼”的理念根植于市民的血液中,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据不完全统计,马鞍山市文明创建群众参与率达99.1%,群众满意度达96.4%。

放眼望去,如今的马鞍山街头,闯红灯、遛狗不牵绳等不文明行为日益减少,而参与文明交通、文明劝导、扶贫帮困、环境保护等公益志愿服务活动的阵容不断强大。

千姿万种不及心灵之美,物质丰厚不及精神富足。得益于历史的传承、后辈的努力,造就了马鞍山这片精神沃土。叶连平、邢春桂、呼云、祖孙三代王本才、王富、王周子……这一个个名字,是马鞍山人民心目中的骄傲,更是这座城市道德实践的生动写照。

一群好人,满城春风。他们一起构筑了“务实、担当、坚持、向善”的当代马鞍山人共同价值观,为打造百姓富的“白菜心”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以“小行动”铸就“大文明”,以“主人翁”意识不断汇聚起城市文明的强大“精气神”,马鞍山干得精彩,做得漂亮。

文化兴城,文化育人。全国文明城市,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涵养和支撑。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马鞍山市不断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着力增强优质文化产品供给,繁荣群众文化生活。

文艺创作精品化、文化活动品牌化、服务供给精准化。马鞍山李白诗歌节、“江南之花”群众文化活动、文艺送下乡,层出不穷的舞台剧精品力作,一个网络健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快速构建之中。

城市“软实力”,发展“硬支撑”。从城区到村镇,从单位到校园,从家庭到社会,所有马鞍山人一起,正以文明的名义,奏响发展的强劲乐章。

社会治理“日日新”

在花山区金瑞社区,76岁的刘宝森“身兼数职”,他是党员楼栋长,是社区志愿者,还是为民解忧的“大管家”。虽然每天都是忙碌的,但乐此不疲。用刘老的话说,社区是大家的,大家都好,才是真正的好!

坚持“一个支部一个堡垒”,金瑞社区建立了“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有效推动基层党组织链条扎根楼栋,为小区居民织密了服务网。

“正是这些楼栋长的鼎力相助,才打通了社区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金瑞社区党委书记沙慧君说道。

社会治理,创新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只有把社区、村庄这些市域治理基本单元做实做强,才能打通市域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这一点,马鞍山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含山县环峰镇鼓楼社区党总支书记曹健深以为然。他表示,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一定要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营造区域化党建合力,推动社会治理重点向基层下移,形成党组织领导、部门合力治理、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走好群众路线,倾听群众诉求。群众关注什么,社会治理就着眼什么。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闻风而动、快速响应,马鞍山市通过“12345”市长热线、马鞍山发布“马上办”等平台,接受群众各类咨询、建议、举报、投诉事项,更多党员干部“眼睛向下”“脚步向前”,形成了“围着群众转”“沉到一线干”的工作作风。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要有效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努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马鞍山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花山区金安社区主任哈玮清深有感触地说道。

安全是民生之基、发展之基。如果说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是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必然选择,那么筑牢安全发展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全方位防控各领域重大风险,则是建设更高水平马鞍山的先决基础。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马鞍山市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密织安全网络,进一步筑牢了美好生活的基石,确保安全和发展稳步推进、齐头并进。

记者 黄莹 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

新闻推荐

“互联网+”让政务服务更贴心 含山着力打造智慧政务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记者苏自山通讯员王武10月26日,记者从含山县数据资源局了解到,为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含山县加快推进“互联网+...

含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含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