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县运漕镇:以党建促民生让群众得实惠
运漕镇绿新大棚蔬菜种植产业扶贫基地
运漕镇潘桥村第二网格党小组长王家珍(左)在和潘桥村党总支书记何晓斌商议工作
核心提示
“我有一口气,还要发一份光!”这是含山县运漕镇老党员王家珍老人的肺腑之言。运漕镇党委将扶贫攻坚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合作社里建立党支部,带领群众共同脱贫致富,扶贫帮到“根上”,展现了党员的本色。
带领群众共同奔小康才是根本。运漕镇党委充分发挥网格党小组的作用,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在自然村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吸引贫困户参股分红,实现脱贫致富。党员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群众,赢得了民心。
扶贫就要帮到“根上”
“看见你们,我心里就格外亲!”前不久,含山县运漕镇新港村扶贫干部马鑫和胡红梅登门看望贫困户方武,正在吃饭的方武一见到扶贫干部马鑫和胡红梅登门来访,立即放下碗筷,一脸兴奋地与马鑫他们谈起了自己的情况。
方武是运漕镇新港村方贾自然村人,今年30岁。早年他不幸患上了肌肉萎缩,行动不便,成了村里的贫困户。读过初中的他自强不息,在镇、村党员干部的帮扶下,他养了6头猪和50多只鸡,成功脱贫。
含山县运漕镇新港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党总支一班人在帮扶工作中都是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去对待贫困户,帮扶帮到根子上,赢得了贫困户的信赖。
马秀兰一家5口人,是贫困家庭。马秀兰原本是云南壮族人,十几年前她背井离乡远嫁到运漕,几年后生了女儿,后来又养育了一个儿子。6年前的一天晚上,马秀兰的丈夫因为鱼具漏电不幸死亡。马秀兰带着儿子女儿和公公婆婆共同生活。马秀兰有时候也经常想走出去打工挣钱,但一想到年迈的公公、瘫痪的婆婆,还有自己的两个孩子,她实在不放心。如果出去打工,孩子的生活、教育都有许多不便。每当想到这些,马秀兰就打消了外出打工的念头。前不久,新港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胡红梅陪她去运漕镇民政办补办遗失的低保卡。胡红梅说:“作为扶贫工作队,帮扶政策的执行主体,我们按政策尽量去想、去做、去帮,一定要让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帮到根上,让困难的人有直面人生的信念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让村里的困难群众早日摆脱贫困。”
对于大家给予的帮助,马秀兰感激在心。她说:“现在政策好,又遇到许多好心人来看望我、帮助我,我感到特别温暖。适合我家的各项扶贫政策,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都帮我家落实了。逢年过节买来米、油等慰问品,帮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生活现在好过多了,我一心只想孩子好好学习,公婆身体健康,家里的鱼塘能够年年丰收,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一亩地大棚“菜园”的故事
“你看,这里都是贫困户入股的大棚蔬菜,每户1亩地。”8月18日,在含山县运漕镇旺发农业种植合作社潘桥村绿新大棚蔬菜种植产业扶贫基地,含山县绿新蔬菜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田之法指着一大片大棚蔬菜说,绿新蔬菜种植基地总规模215亩,每户贫困户入股1亩地用来种植大棚蔬菜。该项目共带动全镇195户贫困户,采取保底加分红的形式,确保贫困户脱贫致富。
“公司+农户”,助推脱贫攻坚。在运漕镇旺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绿新蔬菜种植有限公司,田头大棚一排排,旺发农业种植合作社党支部书记赖德木正带领群众忙着生产,栽植优质辣椒苗。赖德木说,这些大棚辣椒成熟后都将直接销往北京等地,是订单生产,不愁销路。
在大棚的前面,有一个红色的牌子,上面写着“绿新特色种养扶贫基地,郭立华户,蔬菜大棚规模1亩”等字样。潘桥村党总支书记何晓斌说,为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引领群众致富、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的作用,潘桥村党总支在村民“大管家”建设过程中,将第一网格党小组建立在旺发农业种植合作社党支部里,积极发掘旺发合作社自身优势,在“合作社上建党组织,引领经济快速发展”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努力实现“建立一个组织,壮大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通过网格党小组带头、村民入股的方式打造新型集体经济模式,让村民得到实惠。同时吸引贫困户参与,通过资金入股、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等形式,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参与到生产环节,通过日薪、分红等形式提高贫困户收入,深受好评。
现在,运漕镇为使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在绿新特色种养扶贫基地里为全镇195户贫困户每户建立1亩地的大棚,由绿新蔬菜种植有限公司负责管理,扶贫户实行保底加分红。在绿新蔬菜种植基地,余国庆和程以保两家都是贫困户。现在,他们也都常年在种植基地做工,每人每年的收入在2万多元,余国庆高兴地说:“非常满意了。”
“我有一口气,还要发一份光!”
“我有一口气,还要发一份光!”8月18日,在含山县运漕镇唐湾村,记者见到了73岁的老党员王家珍老人。老人声音洪亮,动作敏捷,一看就是个干事认真、雷厉风行的人。
王家珍老人是运漕镇潘桥村第二网格党小组长、唐湾村村民理事会会长。作为一名党员,王家珍老人严谨求实,时时刻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心里牢记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甘于奉献,不求回报,也因此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唐湾村的大管家”。
王家珍老人16岁开始参加工作以来,担任过村妇女主任,参加过村两委工作。离开行政村之后,她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继续为潘桥村贡献自己的力量。她组织全村妇女修建一条“三八路”;带领大家成功地将水泥路直通全村89户人家;作为理事会会长和大家商量建造一个村级活动中心,取名“归园”,村里老人们有了活动锻炼的场所,孩子们有了读书看报的地方,返乡归来的外出村民,也有了休闲娱乐的空间。如今,“归园”已成为唐湾村民心中的“乐园”。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王家珍老人尽心尽力。
“大家好才是我最大的心愿。”王家珍老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一名老党员,王家珍老人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炎炎烈日,不管是黄昏黎明,还是半夜三更,大到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小到各家各户的实际困难,她都会积极地去管理。只要有需要她的地方,都会有她的身影,这些年她默默地为村里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生命不息,工作不止。“哪怕一顿饭不吃,也要把事情做好!。”王家珍老人说,自己党龄已达56年,做了一辈子事,从不吃群众的、不喝群众的,公道做人,认真做事,塑造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
“党员带动,服务群众,赢得赞誉。”运漕镇组织委员王超告诉记者,像王家珍老人一样,运漕镇有许许多多的党员在服务群众、为民解忧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树立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文/记者苏自山通讯员王超图/记者苏自山
新闻推荐
本报消息记者谈恒成通讯员夏荣军报道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正在加快推进扫尾工程,含山县公共自行车项目正在紧张调试站点系统……马鞍山民生工程建设提质提速,确保两大民生项目提前至国庆节前竣工,让老百...
含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含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