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门道很多,绝不只是简单种树,也离不开政府、社会共同努力 长三角“修山”记
凹山地质文化公园
建设中的凹山地质文化公园记者 储灿林 摄
大青山野生动物园高空玻璃观光平台记者 储灿林 摄
生态修复门道很多,绝不只是简单种树,也离不开政府、社会共同努力
长三角“修山”记
在矿山工作了30年的黄克斌此前从没想过,有一天他会专注于和花花草草打交道。黄克斌曾长期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南山铁矿凹山采场工作。去年,他的身份变了。担任马钢矿业生态科技修复公司副经理的他,工作内容从采矿变成了“修山”——对原凹山采场进行生态修复,并在原址西侧建设一个地质公园。
在黄克斌刚为角色转变而眉头紧皱时,韦忠良和林修金已经体验到了“修山”的成果。2016年,浙江省湖州市东林镇三合村村民韦忠良承包了当地320亩废弃矿山打造花卉种植场。如今种植场生意红火,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2017年,安徽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修金来到马鞍山市当涂县,先后投资1.8亿元将当地的废弃矿坑改造成主题乐园。目前,乐园已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是当地的网红打卡点。
类似的“修山”在长三角并不鲜见。回溯历史,长三角不乏矿业大市。比如,徐州、淮南以煤矿出名,马鞍山因铁矿兴市,湖州的石矿建材曾大量供应上海市场。然而,矿山过度开采造成山体破坏,一度导致生态问题突出。从2002年起,长三角多地相继探索,在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同时进行废弃矿山治理。2005年,湖州提出建设绿色矿山,积极推进废弃矿山治理和在产矿山生态修复,“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景则景、宜林则林”。
到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提出要将矿山生态功能修复和后续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统筹考虑,还明确了一系列激励政策。近年来,以市场化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修复废弃矿山迎来新商机。“修山”并不只是简单的复原,而是要通过更精准的再利用模式进一步挖掘废弃矿山的资源属性。既要因地制宜,又离不开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各方共同发力。
1
从采矿到种树
一提起矿区,总让人想到山体裸露、沙尘漫天的景象。当记者沿着蜿蜒的山路行至凹山湖畔,沿途的绿色却让人眼前一亮。虽是乍暖还寒时候,道路两侧的林木已抽出零星新绿的枝丫。在道路的终点处,改造后的凹山地质文化公园披上“绿装”嵌入到百年矿山之中;沿着台阶登高而望,能看到远处的凹山湖在阳光下闪着碧蓝色的光。
凹山地质文化公园的前身是南山铁矿凹山采场。从空中俯瞰,曾经的凹山就像是大地上一条显眼的伤疤。
生态修复势在必行。但怎么修复?包括黄克斌在内,一开始很多人都没有头绪。今年50岁的黄克斌从小在矿区长大。1992年,他从采矿专业毕业后回到矿区的凹山采场,先后在生产调度、设备管理、铁运车间等部门工作。“我们都是做生产起步的。让我们研究采矿、选矿没问题,但生态、绿化这些,以前真的一窍不通。”黄克斌坦言,很多人对生态修复的理解,最初可能就只是“种树”。
转机发生在去年。2021年,马鞍山实施“向山大会战”,大力推动向山地区生态修复和绿色转型。同年,马钢成立矿业生态科技修复公司来专门推进矿山生态修复,黄克斌是负责人之一。黄克斌到任后的第一个挑战,便是原凹山采场的生态修复。“我们到湖州、南京等地去考察过,他们的矿山修复做得很好,但类似的模式在这里很难推进。”黄克斌给记者解释,矿区仍是生产区域,生态修复项目规模不宜过大。
几番权衡之下,他们选择了地质公园的方案。去年11月底,凹山地质文化公园项目启动,总投资4000万元,规划面积4.3万平方米,分为矿山设备展示区、山顶花园等多个区域。工程累计种植草皮2万多平方米,乔木1100多棵,灌木1万多平方米。此外,他们对原凹山采场注水填坑,打造了水深200多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凹山湖景观。同时,他们还对原矿坑边坡进行了削坡减载,并建成了向外伸展的观景平台。
今年2月19日,凹山地质文化公园正式对外开放。不过半个多月的时间,公园已经成了当地人们的春游新去处。3月2日9时许,园内停车场已几乎停满。记者觉得惊讶,话还没说完就被黄克斌抢了话头:“这还算人少的,遇上节假日,可能从上山的地方就开始堵车了。”采访期间,黄克斌给记者介绍凹山的历史,常有三五成群的游客凑过来“蹭讲解”,听得饶有兴致。在黄克斌看来,建设凹山地质文化公园最大的目的,就在于深入挖掘矿区遗存,保留城市记忆。下一步,黄克斌计划打造地质博物馆,集中展示马鞍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增加科普教育。
2
“修山”门道多
如今,黄克斌对凹山地质文化公园内的一草一木都如数家珍。比如,记者跟随黄克斌走上观景平台,他突然指着旁边刻着“源”字的石头说:“这是一块原生铁矿石。这块矿石可不简单!它的品位高达60%,破碎后可以直接投入炉中炼铁。这种矿石现在很难找到了,目前南山铁矿还在开采的铁矿品位一般在20%—30%。”提到专业领域,黄克斌颇为兴奋,兴高采烈地向记者描述当时的场景:“这是在削坡减载时挖到的,我一眼就认出来了,立即让工人保留了下来。”
围绕铁矿石,黄克斌和同事们设计了园林小品,点缀以高品质的罗汉松、红花檵木。在整个地质公园内,类似精巧的小设计不少;若不仔细留意,很容易错失这样的“小风景”。黄克斌笑着告诉记者:“生态修复门道很多,绝不只是简单的种树而已。”即使是种树,也要根据项目时间、植物习性等进行栽种。他给记者举例子,地质公园规划建设之初,原计划栽种香樟树。不过,因为施工时间适逢冬季,栽种香樟不容易存活,后续更换了其他树种。
矿山修复,听起来容易,此前难点颇多。最直接的,是技术难度。矿山开采后,形成的矿坑边坡坡度陡,土层薄,植物很难生长。2007年前后,有专家研发出可行性较高的高陡边坡复绿技术,才克服了矿山生态修复的技术难题。再比如,行业标准的逐步建立。2018年,自然资源部《国家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发布,绿色矿山创建和生态修复等有了国家统一的认定标准。随着绿色矿山生产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新工艺和新技术投入其中,才逐渐形成了现有的技术体系,从而支撑起行业的发展。
技术以外,最难的其实还是观念的转变。从早期的先开采后治理,到绿色矿山时代的边开采边复绿,再到现在将矿山生态修复与矿业绿色发展融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推动矿山生态修复生命、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无论是绿色转型还是修复废弃矿山,都是一个过程。从长期看,需要把整个思路理清楚,用整体思考统筹生态修复、地质环境治理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还离不开政府、社会等各方共同的努力。”黄克斌表示,地质公园开放后,交通、环保等压力很大,目前他们正积极对接政府寻求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
3
矿山迎新变
相比黄克斌的焦虑,韦忠良已经尝到了“修山”的甜头。韦忠良所在的三合村是个老矿区。回忆起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开矿机器轰鸣的年代,“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他至今仍觉得苦不堪言。2016年,韦忠良回乡时听到一个消息:政府要对村里的废弃矿山进行复绿整治,正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开发对象。彼时,他的花卉种植场租约到期,正愁没地方落脚。经过仔细勘察,韦忠良欣喜地发现,废弃矿山在种植花卉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方面这里平地空间大,阳光、空气湿度适宜,适合种花。另一方面,废弃矿山呈凹字形,只有一个入口能进入,形成了天然的防护围墙。”于是,韦忠良找村里商量,双方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为此,他还卖掉了自己在城里的房子。
原本草木不生的废弃矿山,在韦忠良的培育下开始焕发生机。320亩的种植场里,花卉品种有上千种。“每年的毛产出就有两三百万元。”韦忠良告诉记者。除了自己种植花卉外,韦忠良还开设了花卉种植学习班,为当地村民进行指导,传授管理、销售等知识。几年下来,村里的种植户多了起来,还吸引了年轻人回来创业养花。
村民们发现,一朵鲜花为曾经的废弃矿山带来了新的想象力。如今,废弃矿山“改头换面”,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种植场生意红火,不仅带动了周边农民就业,还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目前,东林镇已在谋划,以韦忠良的矿山花园为契机引入相关配套项目,发展文旅产业。
发展旅游,一直是矿山修复的动力之一。在这方面,林修金也是受益者。2016年,林修金因招商引资项目来到马鞍山市当涂县,最初只是洽谈动物园的建设。“我们本来计划是分三期开发,动物园是一期项目。由于矿山的位置紧挨着动物园,尘土飞扬的景象严重影响到游乐体验,也担心对动物园生态造成影响。就计划把矿山也纳入进来一起开发。”林修金告诉记者。当时,矿山经过十多年开采,已形成落差100多米的不规则多边形矿坑,修复难度很大。当涂县也希望对废弃矿山进行治理,双方一拍即合。
林修金没想到,矿山修复的成本远超他的想象。最初,他计划投资8000万元,通过加固稳定山体、对原矿坑壁进行修坡治理、种植陡坡植被、搭建游乐观光设施等对矿山进行复绿改造。不过,由于难度大,改造方案多次修改,费用也水涨船高。尤其是生态修复和安全加固的投入很高,最终投资达到了1.8亿元。
好在,效果不错。2020年5月,修复后的矿山主题乐园正式开放。矿山主题乐园位于动物园内,但相关娱乐设施需单独付费,已经建成包括高空玻璃栈道、矿坑深水浮潜等十多个户外项目。“从某种程度上看,矿山主题乐园好像比动物园更受欢迎。我们后续也在考虑对整个项目进行更名。”林修金说。据统计,矿山主题乐园为动物园整个园区增加了约一半的游客量,目前共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000余万元。
当涂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徐晓庆认为,这些都是不错的尝试。以往,矿山生态修复往往只是简单的削坡、平整或恢复,没有充分挖掘矿山的经济、社会价值,难以形成长效机制。但他同时也提醒,在很多市场化的矿山修复项目中,边坡复绿率相对较低,可能存在生态风险。此外,有些“修山”项目的成功存在偶然性。从长远看,仍需探索更深层精准的经验。“修复废弃矿山,不是简单地复原。我们要的不仅仅是解决生态治理,也不只是项目开发,而是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持续挖潜废弃矿山的特殊价值。”徐晓庆说。
解放日报朱凌君
新闻推荐
董洪良◎川江都市报记者汤骏盛锦其人,泸州现存的诸多志书不载。对于其人咏泸之诗与唱和之作,今人所辑的《蜀诗总集》《泸州...
当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当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