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司法局:全面推进“六大工程”建设 书写公共法律服务新篇章
记者 刘明培 通讯员 秦宁
今年5月13日,在南京市江宁区司法局丹阳司法所,南京市江宁区和马鞍山市博望区在这里举行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启用仪式,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同时揭牌,共同为江宁区横溪街道全境以及博望区全域共566平方公里共建区群众提供司法服务。
跨界调解,只是马鞍山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公共法律服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马鞍山市以“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为目标,全面推进“六大工程”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先后荣获“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摘得“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奖牌,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法治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打造法治文化“润心”工程
近年来,马鞍山市通过打造法治文化品牌、开辟法治宣传平台等多种形式,多措并举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让学法用法成为新风尚。
突出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连续举办四届法治文化月活动。活动从市级层面辐射,到县区、开发园区,再到乡镇村居,每届活动吸引30余万名群众参与。在线下,实行法治阵地项目化运作,评选命名两批“市级法治文化示范点”31个,其中,2个被命名为全省法治文化示范基地;建成村居法治文化宣传栏550余个。在线上,开辟专栏,建立精品法治文化作品库,库存《法暖四月天》等30余部法治作品,全市共享。
出台《关于加强全市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梳理群众最需要、与生产生活最贴近、网络议论最热烈的法律知识1000题,制作法律常识手册;专门编写农业农村类法律解析读本,分发到村民手中。对全市1085名“法律明白人”定期开展培训;村(社区)法律顾问配备率100%。
实施法律援助“暖心”工程
法律援助,不是冰冷的审批程序,而是充满人性化、温情化的法律帮助。近年来,马鞍山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持续加强案件质量管理,努力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拓展援助范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将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调整到最低工资标准,将劳动争议、侵权责任、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全部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对低保户等特殊人群申请法律援助不设事项范围限制。
实行质量管理。制定《律师协会理事参与法律援助工作办法》,开设“法律专家门诊”,安排协会理事“坐诊”。建立刑事、民事、行政类法律援助案件的办案标准,联合安工大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组织开展了刑事、劳动争议案件的质量评估活动。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安排专人对案件进行监督,建立个案监督档案。
落实司法保障。建立刑事法律援助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加强统筹协调。在法院、看守所建立工作站,派驻值班律师为被追诉人提供法律帮助。市法律援助中心与花山区法院创设通知代理制度,加大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司法保护力度。市法律援助中心联合市律师协会组建全市刑事法律援助律师团,推动建立刑事法律援助办案准入制。
突出律师行业“良心”工程
公共法律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离不开广大律师的参与,在防范重大风险、化解社会矛盾、为民服务方面均能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疫情期间,马鞍山市组建11个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团,为医护人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法律服务。通过“微信直播”的方式为300多家企业在线开展法律讲座。编写《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法律问题及专业意见指引手册》,服务复工复产企业700余家,出具法律意见300余件。
马鞍山市还组建了以党员律师为主体的107名律师人才库,全面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成立律师调解委员会,选派党员律师参与医疗、交通事故处理、土地征用与房屋拆迁安置等专业调委会,调处医患纠纷、征地拆迁、企业破产引发的群访事件。引导律师全面进驻28个贫困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现场提供法律服务。
马鞍山市还常态化开展“法律服务进万企”活动,对接市“四送一服”办提供的2110家企业名册,以律所为单位认领顾问企业。全市已有200余名律师,走进300余家企业,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防范、化解法律风险。
启动公证办理“省心”工程
公证办理工作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马鞍山市公证部门通过“加减乘除”四法为群众提供“省心”服务。
在服务能力上做好“加法”,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做到咨询事项清单告知、网上咨询即时答复、公证申请快速受理。延长公证受理时间,进一步满足群众办事需求。对企业生产销售、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证服务事项开辟绿色通道,针对企业融资贷款、保全证据、涉外事务等公证事项、企业员工的健康证、房屋买卖委托等公证事项优先快办。
在材料提供上做好“减法”,在规范程序的前提下,精减公证证明材料,清理相关不必要的证明材料,不让当事人重复提供,杜绝循环证明、无谓证明。
在便民措施上做好“乘法”,在办证大厅窗口醒目位置公示办证流程、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服务内容、监督电话,设立便民指示牌、咨询台,落实首问负责制。
在上门服务中做好“除法”,为孤寡老人、残障人士、患病人员等特殊群体办证消除障碍,提供上门服务,对有特殊情况群众开通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真正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近两年来,仅市为民公证处办证数量即达到1.2万余件。
聚力司法鉴定“走心”工程
近年来,马鞍山市大力推进司法鉴定工作,不断推出便民措施,提升能力水平,拓展鉴定领域,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
大兴便民措施。扩容司法鉴定机构便民服务点,在县域挂牌成立便民服务点。为偏远地区伤者及其家属提供“免费午餐”,为需要的伤者配置“专用轮椅”。
填补技术空白。马鞍山市首家法医精神病安徽华泰司法鉴定成功揭牌,填补了马鞍山市精神疾病司法鉴定领域的技术空白。该所将联合市第四人民医院共同开拓鉴定后精神卫生医疗服务,打造全市精神司法鉴定—精神康复治疗的“金字招牌”。
拓展鉴定领域。助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申报,成功助推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预先核准拟登记司法鉴定机构,已通过申请并核准。
抓好矛盾调解“舒心”工程
近年来,马鞍山市多措并举,进一步做好新时期调解工作,充分发挥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
做强基层人民调解。建立规范化的基层人民调委会585个,实现了镇、村两级全覆盖,选聘专兼职调解员3801人,年化解纠纷1.2万余件。依托县级综治中心建立矛盾纠纷调处中心,集中化解疑难复杂和专业性较强的矛盾纠纷。
做强行业性专业调解。针对商事、医疗、交通、征迁、物业等重点行业领域矛盾纠纷多发的客观实际,创建了全省首个道路交通事故、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全省首家律师调委会,国土、环保、工商、住建等领域相继组建人民调解组织,聘请业内退休专家担任专职调解员。截至目前,全市建立各级各类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34个,聘请专职调解员170余人,年化解纠纷5000余件,实现了矛盾纠纷易发多发行业领域的全覆盖。
做强跨界联合调解。博望区新市镇、当涂县湖阳镇和高淳区淳溪街道、阳江镇共同组成苏皖石臼湖地区联合调委会,有效化解两省交界因水产养殖产生的矛盾纠纷;成立了“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目前已调解涉及两地居民民事纠纷37起。
新闻推荐
绷紧森林防火安全之弦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被誉为“地球之肺”。10月20日,当涂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林业人员来...
当涂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当涂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