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智而上逐绿行 提质转型气象新 市经信局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

皖江晚报 2019-11-05 01:49 大字

▲华菱星马自主创新结硕果

▲蒙牛乳业继续保持稳步发展势头

▲科达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全球独一无二

▲泰尔重工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新时代壮美的“长江之歌”,唱响了高质量发展的豪迈强音。

作为一座拥江而立的工业城市,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既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马鞍山市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经信局扎实开展长江马鞍山段生态环境“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深入推进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和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面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加速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四化”升级,力促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

乘智而上,逐绿前行,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引领下,在“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建设过程中,马鞍山工业正坚定走上铿锵有力的转型升级之路,每一步足迹、每一次跨越,都彰显着生态之美、智造之美。

■文/赵文翔何耀陈晨

“壮士断腕”去产能倾力守护“一江水”

积极稳妥腾退、化解长江两岸的落后产能,是从源头端为长江生态环境“减载”的治本之策,更能为高质量发展腾出资源和空间。

近年来,市经信局积极推动马钢设备关停、封存和拆除,三年累计压减炼铁、炼钢产能共近500万吨,产能退出任务完成率100%,并顺利通过省经信厅组织的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验收工作,提前完成“十三五”钢铁化解过剩产能任务。

同时,在全市全面摸排冶金、铸造、化工等“两高一资”项目存在的淘汰落后产能,按年度制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计划,推动工业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有效实现了企业设备更新和行业转型升级。此外,不断建立健全马鞍山市打击取缔“地条钢”工作长效机制,强化人防技防力量,加大工作力度,始终保持打击“地条钢”的高压态势,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

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今年马鞍山市还向东看齐,先学先试,深入实施企业亩均效益评价,通过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让“优等生”“好马配好鞍”,倒逼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退出、低效企业转型。

“壮士断腕”去产能,矢志不渝护大江。

绿意葱茏的江滩上,11座硬化船台依次排开,纵横交错的截污沟连接沉淀池,确保无一滴污水直排长江……走进位于当涂县姑孰镇的马鞍山市万才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厂区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和江畔美景融为一体,和谐共生。

“在船舶修造过程中,废气、废水、固体废物为主要污染因素。公司先后投入600万元,开挖截污沟,新建沉淀池、固废库,实现对废水、固废的完全收集;并创新研制了车载移动式VOCs(挥发性有机物)净化装置,使得废气收集处理率达到98%以上。”公司负责人董万财说道。

万才船舶转身向“绿”,只是马鞍山市大力开展船舶修造企业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切实守护好一江碧水的缩影。截至目前,马鞍山市长江及内河沿岸的34家船舶修造企业中应关停取缔22家,按“两断三清”、复垦复绿要求全部关停取缔到位;列入规范提升的12家均已完成规范整治任务,标志着马鞍山市船舶修造企业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为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确保实现常态长效,马鞍山市还建立起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通过常态化执法监督检查、“回头看”,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管,坚决杜绝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进入长江,力护“一江清水浩荡东流”。

经济生态“双丰收”工业发展“绿意浓”

入秋之后,凉意渐浓,走进安徽泰尔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却仍是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各种设备运行发出的撞击声、切削声不绝于耳,等待再制造或已再制造完毕的十字轴、轴套、扁轴套等产品归置有序。

通过技术创新,泰尔的再制造产品与制作新品相比不仅质量相当,且可节约成本50%、节能60%、节材70%,降低污染排放量80%以上,一经推出便迅速获得市场追捧。

“作为冶金装备制造领域领军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泰尔大力推行‘冶金装备绿色制造,降低资源能源消耗’的生产模式,所设计、制造的产品深受市场欢迎,绿色发展效果不断凸显。”泰尔股份董事长邰正彪说道。

对于以工业立市的马鞍山而言,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到实处,必须穿“新鞋”、走“绿道”,做到发展向“绿色”转身,工业向“绿色”转型。

近年来,马鞍山通过大力鼓励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培育创建绿色工厂、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工业绿色发展体系,工业经济“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持续提升,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生共赢,走出了一条以绿色低碳带动工业发展的新路子。

截至目前,全市共计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省级绿色工厂7家,数量居全省前列。马鞍山经开区获得“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泰尔重工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研发设计平台项目获批工信部绿色制造体系集成项目,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10L柴油机等3个产品被评为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

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仅让工业“绿化度”显著提升,更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探索到了自己的健康生存之路。

与此同时,马鞍山市始终坚守“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底线,坚持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着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

截至2018年底,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底累计下降18.28%,提前完成省确定的“十三五”工业节能目标。2015年以来,马鞍山市共有18家节能环保企业、31项节能环保先进技术、29项节能环保装备产品、24个节能环保重点项目和7家节能环保服务公司入选安徽省节能环保“五个一百”名录。

乘智而上谋转型奋力迈向中高端

20台高精度数控加工机床整齐排列,智能AGV小车来回穿梭……走进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汉马动力发动机智能工厂,自动化生产线行云流水,智能高效。

“研发周期长、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高,一直是发动机行业普遍存在的难题。”董事长刘汉如介绍,通过实施智能化升级,不仅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缩短了产品升级周期,更实现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双提升”。

以制造业为基础的马鞍山,为传统制造业嫁接“新技术”,是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打造“智造名城”的关键一招。

马鞍山市紧紧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试点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加快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的应用,不断提升制造业技术装备水平和质量效益。

“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岗”……近年来,众多企业纷纷上演“车间革命”,一批走在科技前沿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组成一支强有力的“智能方阵”,推动“马鞍山制造”加速迈向“微笑曲线”两端;传统产业借“智”登高,催生、蝶变出以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更持续刷新着马鞍山“智造”底色。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获认定省级智能工厂4家、数字化车间15个,认定市级数字化车间20个、数字化生产线13个,国星生化精细化工智能工厂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在“两化融合”方面,马鞍山市共有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11家,占全省总数12.5%,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3家,占全省总数的8.2%,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产业升级的智慧源泉。近年来,市经信局依托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壮大工业经济新增长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研发能力提升。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3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53个,累计培育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4个、市级76个。与此同时,大力实施质量品牌战略,支持企业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争创品牌。近三年累计新增省级新产品98个,32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工业精品。

新闻推荐

马鞍山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 张岳峰袁方从辉李群钱沙泉出席

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张岳峰袁方从辉李群钱沙泉出席本报讯(记者柴胜松)10月31日,市委“不...

当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当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