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湿地:回归城市“绿肺”的本真

铜陵日报 2019-08-30 09:44 大字

■ 本报记者 方文婷

8月末的傍晚,走在面积110公顷的西湖湿地公园湿地体验区,随处可见成片的水生植物:这里有全市唯一的水上森林,一排排高大挺拔的默栩杉,碧绿的枝干直刺苍穹,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映出美丽的倒影;湖岸边种植了一丛丛再力花,这种会开出蓝紫色花朵的水生植物不仅美丽,还有净化水质的本领,它与西湖湿地原有的芦苇、香蒲、茭白和莲藕等植物一起,营造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这与我年轻时印象中的西湖大沟简直千差万别,想不到现在这么好看。”年过七旬的市民吴小根还保留着对西湖湿地原先样貌的深刻记忆:成片水塘,野草茂盛,树木稀少。

参与西湖湿地公园建设的市建投公司工作人员陈磊告诉记者,2011年,编制西湖湿地公园建设详规时他们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追溯历史,今天的西湖湿地是曾经的自然湖泊西湖。“资料记载,铜陵有东西两湖,历史上即为自然湖泊,蓄水面积25.6平方公里,湖面面积4万多亩。20世纪70年代,一为灭螺,二为防洪,三为围湖造田,开挖了东湖岗区撇洪沟,调整了湖内水系,配套沟渠,实行东湖全垦,西湖半垦,历时4年,共垦殖22平方公里,其中东湖16.2平方公里,西湖5.8平方公里,昔日烟波浩渺的西湖变成了今日的零星水泽。”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曾经的西湖零星水塘逐渐演变成农田、鱼塘、藕田、自然滩涂等。其中,西湖大沟作为城市污水主要排放通道,环境较差。2011年4月,当时的市水务局向西湖新区管委会发出了《关于对西湖“退田还湖”项目湖面调整有关事宜的复函》,西湖湿地开始回归本来面目。全程参与西湖湿地公园建设的市建投公司工作人员朱凌宇至今依然记得,从2011年编制项目建设详规到2016年7月正式建成,从退田还湖到湿地建设,西湖湿地项目建设方案几易其稿,但始终坚持最大程度保护湿地原有生态环境,改善西湖水质、留存自然湿地生物链,为市民提供原生态特色的户外休闲场所。经过多年的努力,西湖湿地终于从图纸变成了实景:健康半岛区、湿地体验区、生态恢复区、湖光春色区,组成一幅巨大的生态画卷,重现古时“平湖一望漾晴空,绕岸荷香送远风”“点缀禽鱼添景色,来亲游舫听焦桐”的唯美画面。

市民徐业明的家乡在当涂,那是一个水资源丰沛的地方,西湖湿地公园让他在铜陵这座城市找到了家乡的韵味。“休息日我喜欢带着孩子来这里玩,感觉西湖湿地公园很‘原生态’,既有自然的鱼塘、荷塘,又栽种了有利于净化水质和提供鸟类觅食的水生植物及浆果植物。”徐业明说,在铜陵扎根的这几年恰好是西湖湿地公园建设的几年,亲眼目睹这一片区域的变化,也感受到西湖湿地正在逐渐成为城市生态净化的天然“过滤器”、清洁环境的“生产者”。

同样感受深刻的还有摄影爱好者张娟。自从西湖湿地公园建成,她就成了这里的常客,在春夏秋冬的时光变迁里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个城市之“肺”无数的精彩瞬间。“我一直关注西湖湿地的变化,发现这里的动植物资源日益丰富,如小天鹅在西湖湿地多次成群出现,属世界濒危物种、全球仅存不到500只的青头潜鸭在西湖湿地一次性发现4只。”张娟说。

2016年11月,市建投公司委托安徽师范大学对湿地动植物资源进行普查,发现湿地现有植物108种,动物17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种,且数量众多,长势良好。西湖湿地内分布着23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8种安徽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脊椎动物。作为城市湿地公园,怎样让这里越来越“原生态”?市建投公司西湖湿地运营管理公司副总经理陈刚说,从2018年起,他们在日常管理中减少音响、亮化频率和时间,关闭动物繁殖地、栖息地(生态保育区)亮化和广播,对生态资源脆弱区维持自然状态,设置限制性或季节性禁入区。同时,在湿地体验区、生态保育区增植浆果类乔木、灌木,优化鸟类栖息环境;压缩游船、游览车发车班次,行驶线路尽量避开鸟类栖息地,车辆、游船禁鸣高音喇叭;在不出现大面积虫害的情况下,一律采用人工除草,物理和生物除虫,力求通过科学管理逐渐杜绝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人为破坏,保护好湿地的生态环境。

新闻推荐

办理停机保号 一年后手机号码却成空号 移动公司回应:停机欠费长达3个月,系统将自动做销号处理

1390555号段的手机号码是中国移动马鞍山分公司最早在马鞍山市场投放的一批号段,至今仍有不少市民在使用。为了能将十多年...

当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当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