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披个马甲卖“高仿”?

消费质量报 2019-07-16 06:38 大字

近年来,微信小程序因为其方便快捷而持续走红,但小程序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暴露了诸多问题,有的成为虚假宣传的集散地、有的成为售假高仿的大广场,其背后还隐藏着一条灰色利益链。消费质量报全媒体中心记者李欣璐

1

小程序诈骗、售假屡禁不止

数据显示,2018年底微信小程序数超230万、日活用户超2.3亿人次;百度日前公布他们的智能小程序月活用户2.5亿人次,入驻小程序数量突破15万个……

7月13日,记者以“微信小程序诈骗”为关键词在网络上搜索,显示“共有1380000条相关内容”,从“冒牌”公司推销代理业务,到诱导商家签订子虚乌有的合作合同,不法分子利用用户的信息不对称,把微信小程序当成诈骗的“温床”。

2018年6月12日,安徽省当涂县姑孰镇朱女士报案称,2017年11月以来在网上被人利用微信小程序先后诈骗数十万元。当涂县公安局高度重视,2018年7月,专案组迅速在武汉抓获该案诈骗团伙。随后,经加大深挖力度,通过深度研判,迅速查明该案的另一诈骗团伙——合肥某科技公司。8月9日,在合肥警方的配合下,将该公司17名涉案人员抓获归案。

去年11月,重庆警方破获一起微信小程序游戏行骗的网络诈骗案,在全国多地抓获犯罪嫌疑人57名,已冻结涉案资金500余万元。

2

披个马甲,小程序依然活跃

7月13日,记者调查发现,在微信小程序搜索“高仿”、“A货”已显示没有更多搜索结果。

但记者在微信小程序搜索“手表”“运动鞋”等内容,发现大量售假小程序。记者搜索关键词“手表”,第一个小程序就是“手表精品”,店主表示都是一手货源,手表订购请加V信,还有“高档手表批发”,购买加V信,世界品牌手表批发全国货到付款。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小程序,大都没有交易功能。有的直接标明,小程序页面的商品仅为“展示”,有的可以将商品加入购物车,但若下单,页面会弹出提示,要求你加某个微信号。

随后,记者添加一个卖手表的小程序店主,店主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专营1:1高端名表批发,货到付款,需要名牌包包加微信……”。该店主的第一条朋友圈显示,“今明两天严查,部分手表和售后的手表会延迟一到两天发货。”

在另一家名为“名牌运动鞋批发”小程序店铺内,记者按照提示加了店主微信后,问展示的一双阿迪达斯鞋子多少钱,店主称价格为99元。而据市场价,这款鞋的正品价格均在500元以上。该店客服告诉记者,所售鞋子是1:1的精仿,外观看不出来,只是材质有区别,并称很多批发商从他家拿货。

记者用同样的方式联系了几家高仿店铺的店主,发现其交易模式大都是先付款,以微信转账或者支付宝的方式先付款,随后才会发货给运单号。还有相关店主称,付款后货品如有质量问题只能换货,不能退货和退款。

3

行业亟待立“规矩”

小程序究竟为何乱象屡禁不止?

记者调查发现,制作微信小程序的门槛极低,仅需几百元就可以私人订制一款小程序。多位商家称,相较于APP高昂的开发费用,一款小程序开发成本极低。除此之外,平台方把关也不严。虽然相关企业会“不定期清理违规小程序”,但这种事后监管、再封禁的处罚措施对企业来说力度远远不够。

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15条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内容。而制假售假行为明显违反了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第三方平台应当担负起监管的责任。

“小程序等一些新技术或产品上线时,企业对存在的一些风险或潜在隐患视而不见,先上线后治理的情况在互联网公司十分普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认为,如果靠企业自身平台监管,即使平台有相关“规定”,但作为利益既得者,也较难避免问题的出现。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占领认为,根治小程序存在的问题,首先监管部门要建立有效的监测技术,加大打击的力度。其次需在法律上明确小程序与所依附的平台之间的法律关系,明确平台的管理责任,督促平台发挥主体责任。同时,消费者自身也应增强防范意识,不应随意点击来源不明的小程序,不应随意在小程序上进行交易。

当涂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涂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