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皖江助升级

安徽日报 2018-11-03 11:30 大字

■ 本报记者 聂扬飞

“指导专家的水平真是不一般,一下子就帮我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10月26日,记者跟随人社部专家服务团来到马鞍山市当涂县的吉思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章功国感慨中难掩兴奋。

作为一家成立不久的工业机器人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吉思特公司在自主研发一款焊缝跟踪系统时,遇到了数据不稳、定位偏移的难题,影响了精准智能焊接功能的实现。美国加州大学DAVIS分校博士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副教授董柏麟得知情况后,现场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和分析,初步确定是由于外部光源和CPU内部噪音干扰导致,并迅速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案。企业和专家之间还就下一阶段如何合作解决相关技术问题达成了意向。章功国坦言:“企业发展必须走创新和特色之路,但对很多刚起步的民营企业来说,可用的研发投入和力量实在有限,经验也不足,在技术攻关中得到专家的关键性指导,对成长初期的企业来说,更加弥足珍贵。 ”

从26日到28日,随着人社部“海外赤子助推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行动计划”在马鞍山市及当涂、和县等地全面展开,32位高层次专家深入皖江沿线的科技企业和基层单位,聚焦当地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机械工程、大数据、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创新和升级,“会诊把脉”“传经送宝”。本次活动由省人社厅承办组织,也是今年在安徽省开展的专家服务基层系列活动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活动中,专家们先后开展44场技术交流活动,现场解决各类技术难题105项,围绕推进马鞍山市产业转型升级提出意见建议83条,与服务单位就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支持达成初步合作意向18项。

位于马鞍山市雨山经济开发区的安徽世界村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废旧轮胎高值化综合回收利用业务。如何让 “黑色污染”有效转化成为 “绿色产值”?科技部国家合作项目特约评审专家、安徽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鲁伊恒,与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鲁伊恒不仅对该企业橡胶生产工艺、配方研发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多条对策,还就行业前景展望、国际前沿技术应用及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给出相关建议。企业科研人员高兴地表示:“能与业内高水平专家面对面交流、切磋,接受辅导培训,对大家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开拓视野眼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都大有益处。 ”

“让更多的专家智慧涌现在基层一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力。今年以来,围绕创新驱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主题,我们已选派163人次的高层次专家为基层提供精准定制服务,并集中组织开展3个国家级服务项目和10个省级服务项目。 ”省人社厅专家国交中心负责人介绍,安徽省紧扣各地实际需求和特点,持续多年引导高层次人才智力资源向基层和一线流动,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和智力支撑的同时,积极推动一批应用前景良好的优秀科技成果走出校门和实验室,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发挥更大作用。

新闻推荐

32名省内科研院所专家聚焦马鞍山产业升级

本报消息记者柴胜松通讯员张文林报道10月26日上午,人社部海外赤子助推长江经济带(马鞍山基层)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行动计划活动...

当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当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