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阳:生态养殖“滋养”水环境

宣城日报 2018-08-04 10:54 大字

“要不是生态养殖,哪有这么好的水质。”袁长林撑着船桨,黝黑的脸上一脸骄傲和满足,“你们看,这水是不是比旁边塘口的都干净得多。”

袁长林是宣州区水阳镇双盈村西中塘、西北西塘塘口承包人。此时,船正停在这塘口中央。

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夏日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池塘波光粼粼,水下一米多深处水草丰茂,清晰可见;水面上,一只大螃蟹正张牙舞爪爬上渔网;岸边,有妇女在石阶上捶洗衣物。

五年前,袁长林刚承包这片塘口时,并不是这番景象。

今年48岁的袁长林从事蟹苗养殖已近20年。这20年间,他看惯了水产养殖承包户们向沟渠里大量投入鸡猪粪便做饵料,“金宝圩的水质一年不如一年”。

2013年,这片水塘也跟旁边的沟塘一样,水质浑浊,水体严重富营养化。“下风口的水边蓝藻有三厘米厚,”袁长林摇了摇头,“这是我们的家乡,不能任由掠夺式养殖破坏家乡的环境。”

改变从自己做起。得知马鞍山市当涂县有套生态养殖模式成效显著,他立即跑去学习,并把这套移螺种草模式搬回自家池塘。

何为“移螺种草”?这套模式为何称得上是生态养殖?

袁长林向记者介绍道,水草除了可以为河蟹栖息、蜕壳提供良好的隐秘场所外,还能起到增强光合作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增加水体含氧量的作用。自家塘内种植的轮叶黑藻也是河蟹喜食的一种水草。

而往蟹塘里投放鲜活的螺蛳不仅让河蟹的饮食中增加了动物性饵料、实现“荤素搭配”,而且螺蛳吃食蟹塘里的浮游生物、底栖藻类以及河蟹吃剩的残饵,也能净化水质。

“种草、移螺、稀放、配养”的生态养殖,即是利用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底栖生物螺蛳的协同作用,把复杂的养殖水环境,通过生物的净化处理变得无害化。“简单地说,河蟹的生态养殖,就是一个‘前期养草、后期养蟹\’的模式。”袁长林说。

理论好懂,但操作起来困难重重:成塘前,杂草、杂鱼、蟹苗必须清理干净;水草成活要满足一定条件,需要反复摸索;蟹苗爱吃水草,得定时放地笼捕捞,控制塘内蟹苗数量;为了防止蟹苗过多食用水草,还需补充喂冰鲜鱼……起初,袁长林很是下了番苦工,他和爱人几乎每天都得来塘口干活。三年下来,塘口的成蟹质量更优,销售利润达到了鱼虾养殖的2倍,水质也有了一定好转。

四年承包期满,2016年洪灾过后塘口再次发包。初尝到了甜头的袁长林积极承包,再次开展起他的生态养殖事业。

5年来,塘里的蓝藻在慢慢变白、死亡,发黄、发黑、发红的塘水恢复成碧波。住在水塘岸边的刘丙生开心地表示:“以前在塘里洗的衣服回来都要再清一遍,现在都不用了。”大家都对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欣喜不已。

除了肉眼可见的变化,数据上也得到了印证——7月宣州区环境监测站对水域水样采集分析监测结果显示,这里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含量等指标较以前都有所改善。

这些变化都让袁长林干劲十足。更让他高兴的是,以他的养殖经验为基础,这一生态养殖模式还将在金宝圩进一步推广。(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夜市银行”解民忧

7月的中旬,刚刚经历过闷热的梅雨天,酷暑天气就紧随而来。晚饭过后,当太阳落下山岗,大多数市民会选择待在家中,或出门散步来消...

当涂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当涂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